- +1
長三角議事廳·周報|以賽聯城,“蘇超”點燃城市消費鏈
2025年11月1日晚,江蘇省城市足球聯賽(以下簡稱“蘇超”)首屆決賽在南京奧體中心圓滿落幕。經過90分鐘鏖戰,泰州隊與南通隊戰成0∶0,最終泰州隊在點球大戰中以4∶3險勝,捧得首屆“蘇超”冠軍獎杯。當晚共有62,329名觀眾走進奧體現場,再次刷新中國業余足球賽事的觀賽紀錄。這場歷時175天、跨越13座城市、共85場比賽的省級聯賽,也在萬人歡呼聲中畫上句號。
與決賽同頻上演的,還有賽場之外的另一場“狂歡”。毗鄰奧體的南京銀杏里文化藝術街區同步啟動藝術市集、音樂演出與美食夜市等活動,讓球迷們的觀賽熱情自然延伸至街區空間。“賽事+街區”的融合模式,使足球不再局限于綠茵場,而成為市民可觸摸、可消費、可共鳴的城市體驗。從看球到逛城,從吶喊助威到夜色煙火,一場草根聯賽既點燃了城市的消費鏈,也點亮了長三角區域聯動的新可能。
火熱出圈,草根聯賽成就“百億級”流量
2025年春夏之交,一項名為“蘇超”的江蘇省城市足球聯賽悄然“出圈”,成為全國體育熱詞。從最初依托各城市業余場地的常規賽,到幾個月后在南京奧體涌入數萬名觀眾的淘汰賽現場,“蘇超”在短時間內完成了從草根賽事到現象級IP的跨越。
數據體現熱度:“蘇超”常規賽場均上座超過2.7萬人,淘汰賽階段場均直播觀看量達千萬級,全網相關話題閱讀量突破百億次。這些數字并非夸張營銷,而是一次全民性公共體育活動的真實映照。它喚醒了城市的體育熱情,也展示了地方賽事在數字傳播時代的巨大外溢效應。
更值得注意的,是熱度背后的“經濟鏈反應”。在南京、南通、徐州等主場城市,賽事期間景區客流量、酒店入住率、餐飲營業額均出現顯著增長,多個城市的夜間經濟熱度指數同步攀升。部分賽事組織方更是將票根升級為“消費通行證”,觀眾憑票可在城市內兌換景區優惠券、餐飲折扣及交通福利,形成“觀賽—消費—游覽”的閉環。
由此,賽事帶來的不只是激情吶喊,更是一場可被感知的消費盛宴。數據顯示,蘇超前六輪賽事在旅游、出行、餐飲、住宿、體育五大場景中,合計實現服務營收近380億元,同比增長42.7%;1—8月,全江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1%,規模穩居全國第一。
總體來看,文化邏輯、制度設計與技術賦能的三重合力,是“蘇超”成功的關鍵。
文化層面,賽事堅守體育本真。去職業化的參賽陣容、方言解說、露天場地與親民票價,讓足球重新回歸社區與生活。賽事不再是遙遠的職業競技,而成為市民自發參與的公共節日,重塑了城市的社群連接。
制度層面,各方形成了高效協同架構。“省統籌、平臺承辦、地市落地”的分工機制,讓品牌建設、商業運營與地方執行各司其職。省級主管部門確保規則統一與品牌延續,專業平臺負責市場化開發,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創新場景,既保證了規范,又釋放了活力。
技術層面,賽事實現了流量的可追蹤轉化。數字化平臺整合票務、直播、短視頻與商戶資源,讓觀眾“看到賽事—下單消費—到店體驗”的路徑無縫銜接。賽事熱度不再停留于社交傳播,而是沉淀為可計量、可復用的經濟流量,真正實現體育活動反哺城市發展。
從“觀賽”到“夜游”,蘇超打造城市消費新場景
“蘇超”把草根賽事做成全民場景,用體育把文化認同、消費動力與區域協同串成一條線。以闖入決賽的南通為例,賽場熱度不只轉化為主場消費,更是被延伸到夜間經濟、景區與公共空間治理。半決賽期間,南通積極提倡“城市共創”,打造45個“第二現場”,把比賽從體育場帶到街區與商圈。半決賽當天全市接待游客50.46萬人次、同比增24.2%,旅游收入3.11億元、同比增25.3%。同時,聯票、電子券與場景化設計進一步提高了留客時長,讓“看球”逐步演化為“夜游、夜購”的穩定習慣。
更大的意義在于,“蘇超”讓“賽事+”成為長三角多城協同的通用模板:無錫以“夜經濟主題周”把賽場流量導入核心商圈;常州用“9.9元門票+蘿卜干炒飯”等本地化產品把體育體驗與小吃特產深度綁定;嘉興與上海青浦探索跨城聯票與交通通行卡,實現“交通便利—消費聯動”的雙輪驅動;南京至蘇州間觀賽專列帶動住宿、餐飲與交通協同溢出,讓“看一場球”升級為“逛一座城”。
這種輻射力并非依賴單一強中心,而是建立在“多點參與、均衡增長”之上。十三個地市不是“點名參賽”,而是基于各自文化符號形成互補網絡。因比賽而走紅的各種“梗”和方言助威既制造社交話題,也為地方文化進入他城提供入口。人流、商流與消費流因賽而動、因城互補,越過行政邊界形成循環,賽事由此成為區域經濟與城市活力的共生引擎。
深層機制:治理分工、商業邊界與數字化
要讓“蘇超”的熱度不止于球場與社交媒體,而能轉化為區域協同的長期引擎,關鍵還在于機制建設。這不僅關乎賽事的高效運行,也牽涉商業資本的有序參與以及將流量沉淀為可持續發展動能的路徑。“蘇超”的機制創新,正是在這三方面給出了可借鑒的答案。
首先,“蘇超”以清晰的治理分工破解了地方賽事“各自為政”的難題。它構建“省統籌—平臺承辦—地方落地”的三層架構,形成上下貫通、左右協同的運行體系:省級層面抓制度與品牌,不越俎代庖;專業平臺負責招商、版權、傳播與資源整合;地方政府則在共性規則下展開場景創新。這種“統而不包、分而不散”的共治結構,在制度約束與地方創造之間找到平衡。
其次,“蘇超”劃定了清晰商業化邊界,在聲量與資本齊升之際,堅持“有限商業化”的路徑。賽事開放多層級的商業合作與贊助,卻對方言解說、草根隊伍、平價票務等核心文化元素設下“紅線”。商業收益按比例回流至社區與中小商戶,形成“反哺式循環”,既擴大影響力,又守住城市共同體的溫度與歸屬。
第三,數字化成為機制創新的中樞,不僅貫通宣傳與票務,更用于打通“人流—數據—消費”鏈條。數字平臺集成購票、直播、短視頻與商戶優惠,實現“看到—下單—到店—反饋”的閉環。實時數據反哺城市管理,用于交通調度、商圈延時、設置“第二現場”。自2025年7月起,線上票務系統還引入公證隨機信標,實現贈票搖號可溯源,不僅提升信任度,也為區域協同積累可復制的“數字信用”。
從短期狂歡到區域共生的“協同路徑”
“蘇超”的價值不在一時熱度,而在把熱度沉淀為可長期運轉的機制。因此,今后需要以“省統籌—平臺承辦—地方落地”的分工把協同做實,以增量收益回流社區和中小商戶把溫度留住,再以數據與公證機制把可追溯的數字信用立起來。規則、分配與信用彼此咬合,織就一張穩固的“軟連接”,使城市在不增加大規模硬投入的前提下,形成可衡量、可復制的流量與價值循環。唯有如此,熱度才能獲得持久的承載體,“以賽促消、以賽聯城”也將從一次地方探索,轉化為長三角文體旅融合的基本邏輯。
長三角
中央結算公司發布《長三角綠色債券發展報告(2025)》
2025年10月30日,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在國際資本市場協會可持續金融發展論壇上發布《長三角綠色債券發展報告(2025)》。報告沿用中債綠色債券環境效益指標體系,系統梳理了區域環境效益信息披露情況,并對近三年發展變化進行對比分析,揭示2024年長三角區域綠色債券市場在規模、品種結構及行業分布等方面實現持續深化發展,為長期跟蹤和評估區域綠色債券市場提供了重要數據支撐和參考。(來源:中國債券信息網)
上海
2025年上海城博會開幕
2025上海國際城市與建筑博覽會于2025年10月30日開幕,集中展示中國城市建設治理的上海方案。本屆城博會以“智慧賦能城鄉建設,綠色引領低碳發展”為主題,是“世界城市日”主題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建筑行業展示成果、交流理念、共謀發展的重要平臺。今年展出面積近4萬平方米,聚焦綠色低碳轉型、生態城區建設、智能建運增效等領域,吸引數萬名專業觀眾與市民參與。(來源:上海市人民政府)
2025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開幕
10月25日,以“未來科學:上海與世界”為主題的2025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上海舉行。在論壇主旨演講環節中,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邁克爾·萊維特(Michael LEVITT)作開場致辭;2000年圖靈獎得主、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期智,201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塞爾日·阿羅什(Serge HAROCHE)等多位中外科學家代表發表主旨演講,分享前沿科學領域新進展、新思考。(來源: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江蘇
500億江蘇社保科創基金簽約
10月31日,江蘇社保科創基金在南京正式簽約揭牌。該基金由江蘇省、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中國工商銀行共同組建,首期規模達500億元,旨在服務國家科技自立自強戰略,支持江蘇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省委書記信長星表示,江蘇正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加快打造新質生產力重要陣地。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劉昆與工商銀行董事長廖林均表示,將聚焦現代產業體系,以優質資金供給助力江蘇高質量發展。(來源:中國江蘇網)
2025世界物聯網博覽會在無錫開幕
10月31日,2025世界物聯網博覽會在無錫開幕。本屆世界物聯網博覽會以“萬物智聯 無盡前沿”為主題,聚焦“人工智能與物聯網雙向賦能”主線。會議發布了2025全球物聯網十大趨勢洞察、5G-A“四融合”城市級車路云一體化實踐成果、5G NTN衛星物聯網全球試驗網等,啟動江蘇省MEMS傳感器與專用集成電路制造技術重點實驗室,并為江蘇省工業互聯網平臺賦能中心揭牌,為2025年物聯網新技術新應用新模式成果金獎頒獎。(來源:中國江蘇網)
浙江
浙江長三角一體化古鎮發展大會在嘉興舉辦
第六屆長三角一體化古鎮發展大會于近日在嘉興舉辦。來自滬蘇浙皖的文旅部門、行業專家及古鎮代表等200余人參會,圍繞古鎮保護與創新發展展開交流,推動共建“中國古鎮看嘉興”品牌。大會發布20個長三角古鎮文旅消費新場景及《2025中國古鎮入境旅游高質量發展報告》,提出六大維度評估體系,烏鎮在指數排名中位列第一,展現國際化發展潛力。嘉興系統推進“古鎮+”戰略,以烏鎮、西塘、濮院、鹽官為核心,推動古鎮群與大運河文化帶聯動發展,形成“古鎮+戲劇、漢服、音樂”等特色業態。(來源:嘉興日報)
紹興融杭數字貿易港開園
近日,紹興融杭數字貿易港開園。這是紹興市和越城區緊抓開放型經濟的標志性項目,為紹興乃至浙江全省企業高效出海開辟新通道。紹興融杭數字貿易港總建筑面積28萬平方米,將采用“直播+平臺+跨境電商”三位一體融合發展模式。自6月園區招商啟動以來,已招引企業40余家,整體入駐率超70%。開園當天,現場簽約了5億美元東南亞出口訂單、3億美元伊拉克出口訂單和1億美元中東整車及配件出口訂單。(來源:浙江在線)
安徽
第三十七屆中國仿真大會在合肥開幕
11月1日,以“數字仿真,新質發展”為主題的第三十七屆中國仿真大會在合肥開幕。本次大會設立1個主會場、21個分會場和1個產業展覽,全國頂尖專家與行業領軍企業相聚合肥,共同研討并推動仿真技術從學術研究走向產業深度融合。50余家企業帶來最前沿的仿真產品,虛擬戰場仿真平臺、AI數字人全息筒、數字表演與仿真技術、元宇宙實訓平臺等,首日線上線下累計觀會人數突破800萬人次。(來源:中安在線)
安慶設立企業家日激發民營經濟活力
11月1日,安慶市正式設立“安慶企業家日”,并舉行首屆慶祝活動暨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該市通過發布企業榜單、頒發十佳企業家獎項、推出“服務包”政策等舉措,營造尊商重企氛圍。目前民營企業占全市企業總量的92.2%,貢獻近六成稅收和八成城鎮新增就業。活動現場發布重點企業“服務包”和“融資暢通工程”政策,15家金融機構與民營企業達成合作意向,為實體經濟注入金融活水。(來源:大皖新聞安徽網)
(本文作者付曉晴系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本科生,奎一鳴系華東師范大學城市發展研究院碩士研究生。)
-------
“長三角議事廳”專欄由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華東師范大學中國現代城市研究中心、上海市社會科學創新基地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研究中心和澎湃研究所共同發起。解讀長三角一體化最新政策,提供一線調研報告,呈現務實政策建議。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