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觀察|日本新一代潛艇下水,水下戰力在南海活動增加有何目的?
日本新一代潛艇首艇“大鯨”號下水,若“大鯨”號入列,日本潛艇將實現22艘編制,海上自衛隊水下戰力進一步增強。
近日還有另外一則關于日本潛艇的消息也引發了外界的關注。日本海上自衛隊“翔龍”號潛艇與“加賀”號直升機母艦及“雷”號驅逐艦在南海舉行了反潛演習,演習結束后停靠越南金蘭灣國際港。
在分析人士看來,隨著日本水下力量的壯大,日本潛艇在南海的公開或者秘密活動會越來越多,給南海局勢增添不確定性因素。

“大鯨”號潛艇下水。
采用鋰離子電池,水下續航力大幅提升
日本《共同社》14日報道稱,日本海上自衛隊的新一代潛艇命名與下水儀式14日在神戶市的三菱重工業公司神戶造船廠舉行,該潛艇被命名為“大鯨”號。該潛艇將陸續取代“親潮”級潛艇,與“蒼龍”級潛艇一道成為未來海上自衛隊水下力量的主力。
報道稱,日本防衛相岸信夫、海上幕僚長山村浩等約150人出席儀式。岸信夫公布了“大鯨”這一名稱,命名后艦上彩球被拉開,紙花飛舞,現場響起掌聲。
據海上自衛隊介紹,“大鯨”號潛艇標準排水量達到3000噸,全長84米,寬度為9.1米,船員編制約70人。與以往型號相比,該型潛艇艇身設計為更難被對方探測到的形狀,通過搭載鋰離子電池延長潛航時間。“大鯨”號的建造費約76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8.6億元)。
日本海上自衛隊目前裝備的潛艇為2750噸級“親潮”號和2950噸級“蒼龍”號,“大鯨”號是繼上述兩種型號之后最新一代潛艇(代號29SS)。新一代潛艇的研發工作于平成25~28年(即2013至2016年)開展,隨后日本防務省分別在2017、2018和2019年防務預算中列支760億日元、697億日元、698億日元用于前三艘29SS潛艇建造。首艇“大鯨”號計劃在2022年3月下水。

日本潛艇訪問越南。
“‘大鯨’號技術上最大的特色是采用了鋰離子電池替代傳統的鉛酸蓄電池,水下續航時間進一步延長,這種技術已經在‘蒼龍’級潛艇中進行了試驗。”海軍專家李杰向澎湃新聞(www.ditubang.cn)介紹說。
根據公開信息,鋰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比鉛酸電池高數倍,同體積的鋰離子電池蓄電量比鉛酸多3倍以上。在同等體積上,既減輕重量又增加了潛艇的電能,這種特點使之特別適合在潛艇上使用,有利于增加潛艇的總能量。
今年3月,采用鋰離子電池的“凰龍”號潛艇正式服役,成為世界上第一艘采用該電池的潛艇,擔負著為日本下一代潛艇(即“大鯨”號)鋰離子電池試驗探索的任務。“凰龍”號潛艇是 “蒼龍”級潛艇11號艇,該級潛艇計劃建造12艘,最后一艘“登龍”號在去年11月下水。
“大鯨”號保留與“蒼龍”級相同的武器,其中包括6具安裝在艇首的533毫米魚雷發射管。該潛艇將最多可攜帶30件魚雷發射武器,但可能使用改進型重型魚雷和反艦導彈。

“蒼龍”級潛艇將建造12艘。
潛艇在南海活動日益增多,日本有多個目的
《共同社》報道稱,若“大鯨”號潛艇服役,日本海上自衛隊將實現22艘潛艇的編制。
根據最新的資料,日本海上自衛隊目前擁有21艘潛艇,其中包括10艘“蒼龍”級和11艘“親潮”級。
日本防衛省在2010年修改防衛計劃大綱時特別提出,要求將海上自衛隊的16艘潛艇常規體制增至22艘。而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防衛省一邊推進“蒼龍”和新一代潛艇的建造,一邊延遲現有“親潮”級潛艇的退役時間,將原先慣例服役18年退役時間延至24年。
美國《國家利益》雜志此前刊文認為,日本海上自衛隊是亞洲最強的海上力量。日本正在建立一支數量達到22艘的潛艇部隊,希望借此抗衡實力不斷提升的中國海軍。
值得關注的是,隨著日本潛艇力量擴大以及配合美國“印太戰略”,日本潛艇出現在南海的頻率也在增加。10月10日,日本海上自衛隊由 “加賀”號直升機母艦、“雷”號驅逐艦組成的“印度太平洋部署2020”特遣編隊與 “翔龍”號潛艇,在結束南海反潛演習后,抵達越南金蘭灣國際港,以補充物資。
“翔龍”號潛艇屬于“蒼龍”級潛艇,于去年3月正式服役。這并不是戰后日本潛艇首次停靠越南。2018年9月,海上自衛隊“黑潮”號潛艇戰后首次訪問越南。日本水面戰艦和潛艇再次停靠越南再次展現了日本對提升日越防務合作的重視。
“這些只是潛艇公開的活動,一些秘密前往南海活動潛艇不會向外界披露。”李杰表示。
據《簡氏防務周刊》網站10月15日報道,日本外務省正在與越南協商一項國防貿易和技術協議的條款。擬定中的雙邊國防設備和技術轉讓協議,將成為日本新當選首相菅義偉本月晚些時候訪問河內期間與越方討論的主要話題。
日本防衛省表示不會對擬定中協議的細節發表評論。報道稱,日本與越南的合作將聚焦于海上安全,日本可能向越南出口海上巡邏艇、海上巡邏飛機、雷達和監視設備、通信和信息系統等水面戰斗設備。
繼7月簽署貸款協議后,隸屬于日本政府的日本國際合作局同意向越南貸款3.49億美元,為越南海岸警衛隊采購6艘巡邏艇。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0月16日刊文稱,日本有意向越南提供二手P-3C反潛巡邏機。隨著日本國產P-1反潛巡邏機列裝數量不斷增多,一大批P-3C巡邏機將陸續退役。此前,日本曾向馬來西亞提供二手P-3C巡邏機。
日本海上自衛隊對于潛艇的行動極為保密,除了公布派往夏威夷的長期訓練等信息外,很少披露潛艇行動的信息。“日本潛艇與水面戰艦前往南海活動目的主要兩個,一是加強軍事力量在南海的立體存在,既有空中戰機和水面戰機,水下還有潛艇;二是舉行聯合反潛演習,提升日本以及美國在南海的反潛作戰能力。”
10月13日,日本海上自衛隊宣布,由 “加賀”號直升機母艦、 “雷”號導彈驅逐艦組成的“印度太平洋部署2020”特遣編隊,離開越南金蘭灣后,在南海與美國海軍 “麥凱恩”號驅逐艦、“蒂皮卡諾”號油船進行了聯合演習。
“麥凱恩”號驅逐艦曾在10月9日擅自闖入中國西沙領海。中國人民解放軍南部戰區新聞發言人張南東大校表示,10月9日,美軍“麥凱恩”號導彈驅逐艦未經中國政府允許,擅自闖入中國西沙領海。中國人民解放軍南部戰區組織海空兵力全程對其跟蹤監視、查證識別,并予以警告驅離。
張南東指出,美方頻頻派出軍艦到南海炫耀武力,強化軍事存在,嚴重侵犯中國主權和安全利益,嚴重破壞南海地區和平穩定,是赤裸裸的航行霸權和軍事挑釁。我們要求美方立即停止此類挑釁行為,嚴格管控約束海空軍事行動,以免引發不測事件。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