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奪冠》明天上映,郎平怎么就被罵了?|女性生存
原創 壹心理 壹心理 收錄于話題#壹心理·自我認同27#壹心理·女性生存8

歐小宅、蟲子|編輯
《奪冠》|圖源
今天,壹心理和你聊聊“郎平離婚”。
明天,電影《奪冠》(原名:中國女排)就要上映了,豆瓣上11.2萬人標記了“想看”。

講述了中國女排的傳奇故事。
但就在上映前夕,竟然有網友評論:
“郎平事業成功又怎么樣,還不是為此離了婚!一個失敗的女人。”
一下子把電影的重點,拉到了女性的婚姻選擇上。
也把女性價值的定義,局限在“不離婚就是成功”上。
全然忽視了“鐵榔頭”郎平執掌中國女排問鼎冠軍的精彩。
其實,不單單是對郎平有這樣的偏見,生活中很多女性也有過同樣的遭遇。
即使事業再成功,總免不了議論她的婚姻。
在談論女性價值時,一些人總喜歡用非此即彼的維度。好像對于女人來說,事業和婚姻只能二選一,不然就肯定是被迫犧牲,她的人生就是不完整的。
但事實不是這樣。
回看郎平幾十年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你會發現你完全低估了一個女人的殺伐決斷:
以郎平為代表的女人們,并不拘泥于某一個身份。
在命運的十字路口,她們看似委委屈屈地“犧牲”,心里卻早已經有了主動選擇的答案。

在郎平的傳奇生涯中,曾有過3次重大的人生轉折。
而她,都勇敢做出了忠于自己的抉擇。
第一次抉擇:出國,嫁白帆
“五連冠”是郎平傳奇排球生涯的開端。
之后因傷退役,她選擇了出國留學。
沒有哪個首席運動員,會放棄國內的功名利祿,跑到國外當一無所有的國際農民,但郎平敢。
同一時期,她也選擇了結婚,嫁給男排隊員白帆。夫妻同赴美國,生下女兒白浪。
在美國,她白手起家,帶傷打球,靠自己的實力成為美國職業教練,年薪20萬美金。
有家有錢有事業,普通人來到這個階段,大概都會忠于安穩和平淡。
但郎平,再一次選擇顛覆自己的生活。
第二次抉擇:回國執教,離婚
出國的第八年,郎平做了兩個驚人的選擇:
回國接手世界排名跌到第八位的中國女排,以及和白帆離婚。
郎平始終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在關于離婚的輿論狂潮下,她始終避而不談,專注事業。
只用了兩年時間,就讓中國女排在1997年,再次獲得亞錦賽冠軍,重回強隊之列。
第三次抉擇:辭職,陪女兒考上斯坦福大學
隨著女排奪冠,朗平的身體再次出現問題,“60歲的心臟70歲的關節”,連抱女兒都很困難。
為了不錯過女兒的成長,1999年郎平辭去了主教練職務,回到女兒白浪身邊,陪她考上斯坦福大學。
這3次重大抉擇中,郎平都很清楚自己要什么:
退役時,知道自己不適合進入體制內,就放下名人光環出國留學,一切重頭來過,即便過程艱辛
在國家需要時臨危受命,即便和丈夫分隔兩地甚至離婚,即便承受著輿論的壓力,也絕不改變自己
在女兒成長最需要的時候,回到女兒身邊盡到為人母的責任,不因教練的身份就難以放下;
郎平的人生經歷,足以打破一些人對女性的偏見:
她們并不會因為外界的眼光和質疑,就選擇被迫改變自己的命運。

不是婚姻就是事業?
說女人離了婚就一文不值的,思維未免太過狹隘。
拿郎平來說,離婚時,外界猜測的原因是:
不夠女人、不懂生活、過于強勢、太專注于事業。
四頂好大的帽子。
郎平是怎樣回應的呢?
一開始避而不談,她說:“這樣對他(白帆)不公平,因為我有很多面對媒體的機會,而他沒有。”
在那個對于女人來說,離婚算是“天塌下來”的時代,郎平并沒有把離婚帶來的輿論壓力,轉嫁到前夫身上。
很久之后,郎平在自傳里回應到:
“我努力做個賢妻良母,我熱愛生活,我對生活盡到了責任了。
但生活實在不是一個簡單的對和錯所能概括的。你盡力了,也未必能使生活美滿如意,這比打球難多了。”
郎平沒有讓人生被一次離婚定義,因為她不認為自己的價值可以被婚姻衡量。
女人的價值,不是家庭和事業之間的非此即彼。
而應該由這個人來決定——“我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
從這個維度講,哪怕做全職太太,又有什么不可以?
我一個好朋友,她非常喜歡孩子。兒子出生后,她決定做全職媽媽。
在提交離職報告的時候,女同事們紛紛在背后閑話:
“現在的女人一定要獨立,回家做全職太太,就會偷懶!”
“不工作,跟社會脫節,還不是一事無成。”
我朋友聽到后,一笑置之。
當了全職媽媽之后,育兒的過程對她來說是一種享受。那種快樂,是她的女同事們體會不到的。
后來,她將育兒的過程和經驗寫成了文章,成了一位寫育兒專欄的作者。
她所掙的稿費,根本不輸給她在職場打拼的丈夫,還很好地把家庭、興趣和事業結合在一起。
無論是郎平,還是我的好朋友,她們在面對選擇時,都堅定地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其他人說的都不重要。
她們的自我價值感不脆弱,有韌性,從不被外界的聲音所裹挾。
對女人來說,重要的不是選擇了什么,而是選了你想要的。
你可以在事業、婚姻、家庭、愛好……各個領域獲得屬于自己的價值感,并沒有優劣好壞之分。

可以從哪里來?
當我們的選擇被人質疑時,需要警惕自己的價值感是否動搖。
翻閱郎平日記,你會發現郎平有著強大的自我價值感,并不會因為外界的質疑而搖擺。
做到這樣的堅定,才能實現選擇的自由。
自我價值感通常有兩種途徑:外界認可和自我認可。
a. 外界認可
滿足外界認可,要通過他人的需要、獎勵和眼光來獲得。
比如,郎平辭去國內的教練工作,到國外陪在女兒身邊,就是為了滿足女兒成長的需要。
再比如,你并不喜歡你的工作,但你需要靠它維持生計,你也會堅持做下去。
但是外界認可是很不穩定的。
把自我價值感寄托在別人身上,只會靠山山倒,靠人人跑。
b. 自我認可
而自我認可,相對會更加穩定。
滿足自我認可,是遵從內心的需要,從喜歡和享受出發,不管別人的看法。
就像郎平退役后不愿意進入體制內,而是為了自己喜歡的排球事業,選擇出國留學。
再比如你發自內心熱愛某項事業,但你的家人并不認同,可是你依舊會選擇堅持。
因為只有做熱愛的事,你才會感覺自己在活著,它給你提供了持續產生價值感的內驅力。
既滿足外界認可,也滿足自我認可,當然是最完美的。
但這種狀態,并不多見。
即使事業成功如郎平,依然有人議論“離婚的女人一文不值”。
外界的認可,對一個人的價值感來說,性價比并不高。
相反,在命運的十字路口,隨心所欲,選擇自己內心想選的,你反而可能就贏了。
為了事業“放棄”婚姻或者為了婚姻“放棄”事業,這些只是外人最終看到的結果而已。
至于可以在這個選擇中獲得什么價值,只有做選擇的人自己知道。
寫在最后
一個女性朋友說“我不忠于婚姻,也不忠于事業,我忠于自己。”
這句話或許可以解釋,女強人郎平的魅力之處:無論時代和境遇如何變化,她總是能牢牢掌控自己的命運。
沒有被迫犧牲,只有主動選擇。
至于“該不該”和“值不值”,只能交由她自己來評判。
當家庭主婦,還是女強人;
成為母親,還是成為教練;
成為運動員,還是一個妻子?
任何一個人都沒有資格替她覺得失敗。
因為這是她自己的人生。
對于我們每一個人也一樣如此。
堅持走自己選擇的路,該改變的,是別人肆意評論的嘴。
世界和我愛著你。
參考資料:
《激情歲月——郎平自傳》,作者:郎平 陸星兒
《這群中國最狠的姑娘,吊打了他國整整40年》,“一條”,作者:閆坤沐
- The End -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