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聯(lián)邦明察局?丨民主黨或將翻盤參議院,對下任總統(tǒng)意味著什么
6月30日,在美國疫情加劇的背景下,科羅拉多、猶他、俄克拉何馬等州按原計劃舉行了非總統(tǒng)層次選任職位候選人的兩黨初選。作為備受矚目的一役,科羅拉多州民主黨人正式選定該州前州長約翰·希肯盧珀(John Hickenlooper)出征,挑戰(zhàn)共和黨在任國會參議員柯里·加德納(Cory Gardner)。
從過去數(shù)月來的民調觀察,希肯盧珀的領先幅度比拜登相對特朗普的優(yōu)勢還大,還出現(xiàn)過領先21%的數(shù)字,即便是6月底的較新情況也是希肯盧珀以51%領先對手的40%。按照如此態(tài)勢進行下去,民主黨幾乎可以鎖定科羅拉多這一席的勝算,進而又向著為可能的政黨輪替提供一個更好一些的施政環(huán)境邁出了堅實一步。就當前民主黨的選舉勢頭看,的確大有存在復制1980年即上一次在大選年中實現(xiàn)國會參議院多數(shù)黨易手的可能性。

進不去白宮的州長
派出希肯盧珀參選,稱得上是民主黨在科羅拉多州的“必殺技”,類似于2010年在西弗吉尼亞提名喬·曼臣(Joe Manchin)或者2016年在新罕布什爾推出瑪吉·哈森(Maggie Hassen)的效果。
靜態(tài)比較而言,除了年齡不具備優(yōu)勢之外,希肯盧珀與加德納的確不是一個量級的對手。2005年,31歲的加德納剛剛當選州眾議員,54歲的希肯盧珀已經(jīng)在科羅拉多第一大城丹佛做了兩年市長。五年之后,加德納當選國會眾議員,希肯盧珀當選州長,后者所面對的選民規(guī)模是前者的七倍。2014年加德納擊敗民主黨在任者當選國會參議員,拿下的選票數(shù)為98.4萬,希肯盧珀州長連任成功,獲得的選民票數(shù)是100.6萬。
去年民主黨總統(tǒng)初選開啟時,加德納可能是最希望希肯盧珀獲得提名來挑戰(zhàn)特朗普的共和黨人。當然,作為1950年代出生的、當前民主黨內部稀缺的州長而言,希肯盧珀毫無理由錯過這次嘗試,但在5個月的試水后他還是務實地將跑道對準了國會山而非白宮。

如果希肯盧珀此次順利當選,他將是該州繼1937年時任州長埃德溫·約翰遜(Edwin Johnson)以來首位再次轉戰(zhàn)國會參議院的前州長。而且這種安排也非常符合民主黨對未來的布局:68歲的希肯盧珀做滿一屆六年任期的概率頗大,而到2026年時1975年出生的現(xiàn)任科羅拉多州州長家賈里德·波利斯(Jared Polis)如果可以在2022年順利連任的話就恰恰到了嘗試“再進一步”的時間點。作為在出柜后成功當選州長的全美第一人,波利斯在一定程度上更符合民主黨的某些超前政治審美。
為了復制更多的“希肯盧珀”,民主黨在更北面一些的蒙大拿州也成功征召到了即將成為前任州長的史蒂夫·布洛克(Steve Bullock)。與希肯盧珀相同,作為還算不錯的西部山區(qū)州州長,民主黨人布洛克也有嘗試微調民主黨方向、問鼎白宮的強烈意愿,因而他也在2020年民主黨初選中陪拜登跑了6個多月。今年3月,在前總統(tǒng)奧巴馬和國會參議院民主黨領袖舒默的多次勸說后,布洛克才在最后一刻變道、宣布參選國會參議員,對首次謀求連任的共和黨人史蒂夫·戴恩斯(Steve Daines)發(fā)起了民主黨能夠找到的最強挑戰(zhàn)。
與希肯盧珀大幅度優(yōu)勢不同,布洛克與同為60后的戴恩斯對決時最多只算勢均力敵。以兩人同時步入政壇巔峰期的2012年選舉為例,面對同樣蒙大拿全州的單一選區(qū),選國會眾議員的戴恩斯贏了25.5萬張選民票,而選州長的布洛克只拿到23.6萬張選民票。就目前有限的民調觀察,兩人差距也是伯仲之間,布洛克客觀講并不占優(yōu)。這至少說明“州長牌”在小州政治中能夠形成的碾壓效果必然是大打折扣的。
事實上,與科羅拉多近年來越發(fā)濃烈的民主黨氣息相比,蒙大拿在2020年大選中卻展現(xiàn)出很大苗頭回歸或強化共和黨色彩。布洛克即將卸任的州長職位將在其副州長邁克·庫尼(Mike Cooney)和共和黨人、現(xiàn)任國會眾議員格雷格·詹福特(Greg Gianforte)之間產生,從目前態(tài)勢看民主黨延續(xù)執(zhí)政的壓力不可謂不小。換言之,布洛克的前任布萊恩·施韋策(Brian Schweitzer)在2004年通過推動務實政策議程、選擇共和黨人充當副手等溫和折中方式營造出的民主黨執(zhí)政,更像是一場爭奪蒙大拿州政治走向主導權的“復辟”,而至少2020年就將決定這個“蒼穹之州”會否返回到1980年代末發(fā)端的保守化敘述。
雖然選情和結果很可能不盡相同,但推出希肯盧珀或布洛克的思路是符合民主黨在落基山區(qū)各州的深遠考慮的。鑒于該地區(qū)各州特別是西南部各州隨著經(jīng)濟與人口結構的變化而逐漸且率先在州層次上呈現(xiàn)出“紅轉藍”的長趨勢,讓作為“初步成果”的州長沖刺聯(lián)邦層次職位,恰恰是將這一板塊的政黨轉換盡可能推向華盛頓核心的一種努力。
“代妻出征”的宇航員
與科羅拉多州國會參議員席位一同被算入民主黨囊中的另一個席位,還有來自與其“十字交叉”的所謂“鄰州”亞利桑那。在2020年大選中,去年1月才剛剛走馬上任的共和黨人瑪莎·麥克薩利(Martha McSally)將在今年再次經(jīng)歷考驗。
雖然曾有20多年軍旅生涯的麥克薩利也曾做過兩屆國會眾議員,但她在2018年國會參議院選舉中畢竟是落敗的一方。不過在同年頂替去世的麥凱恩參議員席位的喬恩·凱爾(Jon Kyl)恰巧辭職了,落選的麥克薩利被共和黨州長道格·杜西(Doug Ducey)任命接替凱爾的席位。于是,被戲稱為“因敗選而上臺”的麥克薩利自然而然地就成了民主黨鎖定的主要目標。又加之麥克薩利對特朗普的全力支持、亞利桑那疫情加劇的客觀現(xiàn)實,以及亞利桑那在今年大選中作為關鍵搖擺州的特定地位,她的去留或者其席位的歸屬也具有了超額重要的指標意義。
給麥克薩利增加頂級難度的是,民主黨終于等來了2011年以來就心心念念的“最佳候選人”。2011年1月8日,回選區(qū)參加選民互動活動的民主黨籍國會眾議員加布里埃爾·吉福茲(Gabrielle Giffords)遭遇槍擊事件。在這次奪取六個無辜生命的槍擊中,吉福茲雖死里逃生,但仍因為頭部中彈而需要長時間康復,最終在一年后因無法正常履職而辭去國會議員職位。事發(fā)以來的九年中,吉福茲的丈夫、曾指揮奮進號升空的宇航員馬克·凱利始終陪伴在其左右,兩人還共同參與并組建了推進包括嚴格槍支管控、完善醫(yī)療福利體系等民主黨議程的非營利組織。這對夫婦之間的不離不棄應該說感動了不少人。
戴著“太空英雄”的光環(huán),凱利與其同為宇航員的雙胞胎弟弟斯考特原本就享有一定知名度,而隨著亞利桑那民主黨“明日之星”吉福茲因槍擊慘劇而備受社會輿論關注,站在她身邊的凱利也被民主黨陣營反復詢問是否有意參選。
2019年2月,槍擊八年之后,凱利終于宣布出手。在他公布的競選視頻廣告中,凱利坦言一直希望為國家做些事情的他從妻子那里學到了參與政治、推進政策的更大意義。在影片中,鏡頭多次輕撫過凱利與吉福茲的相處時光,并共同邀請選民“加入他們”。在最后,夫妻兩人還異口同聲地重復了南北戰(zhàn)爭期間的海軍將領戴維·法拉格特(David Farragut)的那句傳世名言“魚雷見鬼去吧,全速前進!”(damn the torpedoes, full speed ahead),以此來鼓勵彼此。給人的感覺是,這次競選真的不僅僅關于凱利個人,而是凱利在代替吉福茲披掛上陣、繼續(xù)“全速前進”。

從目前的民調數(shù)字看,背負著雙倍甚至多倍效應的凱利明顯領先。除了考慮到這場國會參議員選舉會影響大選之外,全美的控槍勢力與擁槍勢力也正在將大量資源投入于此。試想,如果在槍支管控松懈的亞利桑那可以選舉出一位以控槍為主軸議題的國會參議員,這將意味著什么?
再往前一步,如果凱利當選的話,亞利桑那就回到了1952年即巴里·戈德華特當選之前兩位國會參議員同為民主黨的“舊時光”。如果再加上希肯盧珀以及應該會在新墨西哥州當選的本·雷·盧漢(Ben Ray Lujan),美國西南部三州也將同時迎來新的民主黨國會參議員。如此扎堆的變化,甚或再加上在大選中可能同樣出現(xiàn)共振效應,至少為民主黨在區(qū)域主義意義上翻轉西南部提供了更多佐證。
特朗普的前司法部長
民主黨在今年將面臨換屆的12個國會參議院席位所來自的各州中只有兩個是在2016年被特朗普拿下的,一個是可以擺動回來的密歇根,一個則是幾乎會繼續(xù)擺向共和黨的亞拉巴馬。在亞拉巴馬州,2017年通過補選就位的民主黨人道格·瓊斯(Doug Jones)連任前景幾乎渺茫,最大懸念只剩下那位共和黨勝利者到底花落誰家。

作為首位公開支持特朗普參選總統(tǒng)的國會參議員,曾任特朗普政府首任司法部長的杰夫·塞申斯(Jeff Sessions)在2019年宣布競爭自己原本的席位。而特朗普卻并未對這位73歲的老部下手下留情,他不但公開為以“反建制派”標簽參選的橄欖球教練湯米·塔伯韋爾(Tommy Tuberville)背書,而且還攻擊塞申斯并警告其不得通過突出與特朗普的關系來動員選民。正是因為特朗普出人意料的“切割”,一開始公開表態(tài)支持塞申斯的多位現(xiàn)任共和黨國會議員以及包括增長俱樂部(Club for Growth)、全美步槍協(xié)會在內的多個保守派組織都不得不改弦更張。如今,被特朗普拋棄的塞申斯與被特朗普追捧的橄欖球教練將在7月14日舉行的第二輪初選中一決高下,而這次“加時賽”其實成了對所謂“特朗普化”的一次重要檢測。
于是,總體上看,共和黨在今年的國會參議院選舉中可能只有亞拉巴馬一席進賬,而民主黨不但極可能拿下科羅拉多和亞利桑那,而且在蒙大拿、北卡羅來納、緬因乃至艾奧瓦都不同程度上有放手一搏的機會。這也意味著,民主黨有可能在第117屆國會參議院中以相對微弱的優(yōu)勢轉換為多數(shù)黨,但也絕對無望達到足以全面掌控規(guī)則與議程的地步。這對于可能當選的拜登而言,算是次優(yōu)狀態(tài),但必然會遭遇共和黨人在國會里的極大反撲;而對于可能連任的特朗普而言,則預示著未來四年的荊棘滿路。
雖然國會總體選情對民主黨有利,也看得出民主黨選戰(zhàn)布局的竭盡全力。比如,在俄克拉何馬州面對第五次謀求連任的共和黨人吉姆·英霍夫(Jim Inhofe)時,民主黨陣營還可以舉辦出一場四位參選人同場競技的熱鬧初選、并選舉出一位30出頭的前女主播來作為“新銳”挑戰(zhàn)的擔當。
當然,此次國會參議院選舉中也出現(xiàn)了一些相對不多見的情況,即在阿肯色州首次謀求連任的共和黨人湯姆·柯頓(Tom Cotton)竟然沒有遇到民主黨正式提名的對手。其原因是在參選人注冊登記截止時間之后唯一的民主黨登記者退選,以至于民主黨無法補提人選、陷入無人可用的尷尬。而在這個戲劇性的表面事實背后隱藏著一些關于柯頓陣營負面競選、通過挖掘黑料恐嚇潛在對手等的陰謀論傳聞。
無論如何,因為沒有任何意義上的對決,阿肯色成為今年國會參議院換屆中最缺少關注度的地方。雖然連任高枕無憂,但缺少熱度,憑空少了許多構建資源網(wǎng)絡機會的柯頓,估計只能通過繼續(xù)推進鷹派極端立場來博眼球、布局2024了。上個世紀90年代克林頓的崛起之地,如今只能讓柯頓橫行,也是美國國內地緣政治變遷的一瞥了。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