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不抬棺也很奇特,13種世界上不尋常的喪葬習俗
原創 SME SME科技故事

作者 Occult Museum
翻譯/整合 SME科技故事
每一種文化和宗教都有自己獨特的詮釋死亡的方式。在現代文明中,喪葬文化通常包含了死者遺體的展示,供死者的親屬及朋友憑吊。
無論如何喪葬文化都有其特殊的意義,不過因為文化的不同,從局外人的角度來看,有時會對其中的一些行為感到難以理解,比如說為什么要將充滿藝術感并且很昂貴的盒子與死者最好的衣服一同下葬呢?
不過與接下來提到的喪葬文化相比,這些現代化的儀式反而顯得不那么奇怪了。從用遺體喂食禿鷲到自我木乃伊化,以下是世界上最不尋常的13種喪葬習俗。
煙熏木乃伊
在巴布亞新幾內亞的Menyama區,幾百年來安加(Anga)部落一直在使用一種奇特的木乃伊化方式——將尸體進行煙熏。
在煙熏之前,遺體的內臟以及尸體產生的液體會被收集起來,涂抹在死者親屬的皮膚上。當地人相信通過這種方式死者就可以把力量轉移到生者身上,而殘留物則會被當作食用油。

懸棺
作為僰(音同“博”)人在宜賓洛表最后的遺跡,懸棺在我國西南部是指那些懸在崖壁上的木棺。

截指
許多文化中都認為身體上的痛苦和情感上的痛苦是有聯系的,而西巴布亞新幾內亞的丹尼人把這種聯系發揮到了極致。
在他們的儀式中,當親人去世時,家庭成員就要切除一根手指,以這種方式來抵御邪惡的靈魂,同時通過身體上的痛苦來表現情感上的痛苦。

族內食人俗
世界上許多文化都包括了食人文化,不過大多數是通過喪葬習俗表現出來的。從吃人肉到磨骨頭,在新幾內亞、巴西、澳大利亞以及世界各地的其他地方,人們都會參與這種食人儀式。這通常被認為是與逝者進行身體連接的一種方式。

翻尸換衣儀式
翻尸換衣儀式,意為“把親人的骨頭挖出來,用新的裹尸布包起來重新下葬”,這是馬達加斯加的習俗之一。每七年左右,這一族群就會打開他們家族的墓穴,挖出祖先的尸體以加速其腐爛。
在他們的文化中,腐爛被視為進入來生的關鍵一步。人們用新布將挖出的尸體包裹起來,然后和它一起隨著音樂起舞,并且將獻祭動物的肉分給客人和家庭成員。

天葬
在藏傳佛教文化中,尸體被認為不過是一個空容器,死亡只是不滅的靈魂與陳舊軀體的分離。許多佛教徒把活人看得比死人重要,因此決定讓野生動物吃掉他們的尸體。同時他們認為以喂養另一種生物作為生命終章的行為,是一種最尊貴的布施。

殉葬
殉葬是印度的一種喪葬禮俗,曾經一名喪偶的印度婦女因為要與她已故的丈夫一起被火葬,被活活燒死。除此之外殉葬還存在其他形式,包括為了和丈夫一同下葬而被活埋或淹死。

維京人的葬禮
和印度寡婦的命運類似,維京人有他們自己的殉葬禮儀。只不過在他們的文化中,貴族奴隸取代寡婦成為陪葬品。

索羅亞斯德教的葬禮
索羅亞斯德教有一個與死者有關的奇特儀式。他們認為接觸過遺體的東西都是不干凈的,于是他們會用牛尿清洗身體,以確保所有的壞靈魂都被趕走。在親人們以無接觸的方式對死者表達了敬意之后,尸體就會被禿鷲吃掉。

免下車的葬禮
這是存在于洛杉磯的一種不尋常的現代葬禮習俗。相比于坐在教堂里禱告,直接在汽車駕駛座上憑吊顯然是一個更好地選擇,而且更節省時間。

澳大利亞土著的葬禮
澳大利亞的土著人會把死者的尸體放在露天,讓它在樹葉和泥土下腐爛。這一過程中尸體產生的液體經常被涂抹在孩子身上。當地人認為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將死者積極良好的品質傳遞給兒童。

圖騰柱棺材
圖騰柱是美國印第安人的標志性雕像,但它們背后的意義不僅僅是美麗的裝飾。

即身佛
即身佛(Sokushinbutsu),意為“把自己變成木乃伊”,日本佛教徒在11世紀到19世紀之間曾有過這樣特殊的儀式。

一切準備就緒后,當事人會進入一間石屋,慢慢減少直至停止所有的液體攝入,從而使身體脫水和所有器官萎縮。僧侶們會在冥想中死去,他們的身體會很自然地保存下來,就像一個皮膚和牙齒都完好無損的木乃伊,不會腐爛。
原文鏈接:
http://www.theoccultmuseum.com/13-bizarre-death-rituals-around-world/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