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如果給你一個選擇,你想成為愛因斯坦還是愛迪生?
在許多人的心目中,提出“相對論”的愛因斯坦是天才的化身,而發明電燈的愛迪生則是勤勉的代表,那么,如果給你一個選擇,你想成為天才型選手還是勤奮型選手呢?
2020年3月6日,來自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應用心理學期刊《Basic and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在線發表了一篇名為“Not All Scientists Are Equal: Role Aspirants Influence Role Modeling Outcomes in STEM”的研究論文,文章的中文譯名是《并非所有科學家都是相同的:激勵因素影響STEM的角色建模結果》。
在論文中,作者發現,對于有理想、有抱負的年輕人來說,好的榜樣是很重要的,而勤奮科學家“愛迪生”比天才科學家“愛因斯坦”更具有榜樣性!

科學家都是天才?
文章的第一作者、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博士生Danfei Hu認為,“生活中有一個誤導性的觀點,那就是,如果要成為一名科學家,你必須首先成為一個天才,然而,這不是真的,這可能是阻止人們追求科學和錯過偉大事業的一個重要因素!勤奮是科研的一個正常現象,聰明不是成功的唯一前提!”
但是,科學界普遍擔心,在學校里從事科學職業的學生一旦大學畢業,就會在成為科學家的道路上輟學,研究人員將這種現象稱為“STEM泄漏”, 注:STEM是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數學(Mathematics)四門學科英文首字母的縮寫。
三項研究及結果
研究人員分別對176名、162名和288名參與者進行了三項研究。在第一項研究中,所有參與者都讀到了一個故事,該故事描述了一個科學家在科學生涯中不斷奮斗的經歷。然而,一半人被告知這個故事是關于愛因斯坦的(Einstein),而另一半人被告知是關于愛迪生的(Edison)。

結果發現,盡管故事情節是一樣的,但參與者更愿意相信,愛因斯坦的成功來自于天生的聰明才智,這也從側面證實了,人們普遍認為愛因斯坦是天才,而愛迪生在制造燈泡時失敗超過1000次,所以他的成功被認為與堅持和勤奮有關。

在第二項研究中,參與者再次閱讀了一篇關于一位苦苦掙扎的科學家的故事,但一半人被告知是關于愛因斯坦的故事,另一半人被告知是關于一位虛構的科學家(Johnson)。結果發現,與讀過愛因斯坦的人相比,那些讀過虛構科學家的人認為非凡的才能不是成功的必要條件。
在第三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遵循與前兩項實驗相同的程序,但只做出了一個改變:參與者被隨機分配閱讀一篇關于愛因斯坦、愛迪生或某個不知名科學家的故事。
結果表明,與不知名的科學家相比,愛迪生的勤奮經歷激勵了參與者,而愛因斯坦則使他們失去了科研動力。下圖是三項研究中的描述性統計分析數據。

愛因斯坦或愛迪生?
總而言之,這些研究結果都表明,與注定成功的天才相比,當你認為某人的成功與勤奮有關時,你會感到更有動力。
換句話說,與天才科學家相比,年輕人普遍更能受到勤奮科學家的激勵,即使那個天才科學家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因此,年輕人更愿意將成功歸因于努力,而不是歸因于天生的、特殊的智力水平。
最后,作者表示,“人們對成功的歸因很重要,因為這些觀點會顯著影響他們是否相信自己也能成功。令人好奇的是,有抱負的科學家對成功科學家的信念是否會影響自己的動機。”
年輕人總是試圖從周圍的人身上尋找成功靈感,那么,問題來了,如果讓你選擇,你想成為勤奮型選手“愛迪生”還是天才型選手“愛因斯坦”?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01973533.2020.1734006?scroll=top&needAccess=true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