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再無“老娘舅”
上海老底子
想必大家都已經看到了微博熱搜:

這個上海灘唯一的“老娘舅”;



于2020年1月29日下午,永遠的離開了我們。
沒有老娘舅的童年
是不完整的!
在上海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李九松,老娘舅,藏在上海人的青春里。
一提起李九松這個名字,大噶都曉得,這是當今上海滑稽戲中堪稱"泰斗級“人物;
對于老搭檔王汝剛來說,李九松這個名字,曾經也是他倆滑稽戲里調侃的一部分:“李九松,李九松,取了以后長不出頭發,因為連起來就是九根頭發,還蓬蓬松松。”


在有線電視還沒有普及的時候,每到傍晚時分,搬著小板凳坐在電視機前,聽著熟悉的片頭曲響起,這頓飯也是吃的麻麻香。






老娘舅的劇
就是上海人的生活百態
都說,“北有趙本山郭德綱,南有王汝鋼李九松”,在阿拉上海人眼里,老娘舅的劇為什么總是讓我們笑不停,那是因為他演的都是上海這座城市的生活百態。
比如他曾經說過,幾十年前,上海人一家幾口人的生活都在很小的,幾平的房子里;




與人合作獨腳戲《頭頭是道》獲江南滑稽匯演"優秀表演獎";
獨腳戲《補婚》入選首屆上海曲藝節;
小品《沐浴》獲上海話劇小品二等獎;
獨腳戲《征婚》獲全國喜劇小品一等獎;
......
出生在戲曲世家,父親是文明戲的前輩藝人李明揚,先后拜名師文軒、文彬彬學藝,從小接受“聲、臺、形、表”的訓練。
6歲即登臺表演,口齒伶俐,語言幽默,動作感鮮明。青年時代即顯示出他不凡的滑稽才能,特別擅塑造各種小人物的喜劇藝術形象。

之后因為身體不適退出銀屏,卻還調侃說,因為自己的不露面,還被誤以為“過世了”,“不在了”。
而現在,真的不在了。
最大的愿望
就是繼續奉獻笑聲!
年輕時候的夢想,總是簡單又純粹,一根筋只想著做好一件事,李九松先生做到了。
在早些年接受采訪的時候,李九松先生說道,與如今才出道就漫天要價的年輕演員相比,初拍電視劇時的片酬才500元一集。
“我們賺的都是辛苦錢,有的吃有的穿,不奢望別的”。
網上看到有人說,去年還看到李老出來演出,今年得知了這樣的消息,不能接受。
翻看李九松先生以往的作品,在他81歲和王汝剛先生同臺演出時,有一段臺詞是這樣的:
“王汝剛你知道我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我還會繼續為大家演出,為大家奉獻笑聲”

時光退回到阿拉的學生時代,晚上早早吃過飯,寫完作業就看電視,一打開電視,調到都市頻道,那首熟悉的片頭曲在耳邊響起:
“我們的上海,我們的驕傲
我們在上海,上海多美好
上海多美好!”
2020 年 1月29 日以后,上海再無“老娘舅”!
李老,一路走好!
愿天堂沒有病痛!
后記:
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菌菌心里總是不是滋味,2020年一開始,帶給我們的打擊太多了。對于從小到大看著老娘舅的喜劇長大的菌菌,以及和菌菌一樣的上海小囡們來說,老娘舅的離開,就像是自己的親人離開一般難受。
曾幾何時,老娘舅和他的兒孫們用這一系列的都市情感劇,帶給我們歡聲笑語的同時,也成為了很多外地人、上海小囡們學習的范本。
1995年開播,陪伴我們度過了一個又一個無聊又充實的暑假。
2007年,老娘舅停播,至今已有13年了。
多么希望能在這個假期,又能在電視銀屏上,重溫一下過去的美好時光!
原標題:《上海再無“老娘舅”......》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