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cronym id="vwv6e"><var id="vwv6e"></var></acronym>
    2. 午夜福利国产精品视频,中文字幕日韩有码av,av午夜福利一片免费看久久,欧美牲交a欧美牲交aⅴ图片,国产精品亚洲二区在线播放,四虎在线成人免费观看,麻豆国产成人AV在线播放,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网站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歲朝清供”的文化圖景:玉梅冰蕊先含笑,春色來年勝舊年

      施錡
      2020-01-25 17:59
      來源:澎湃新聞
      ? 古代藝術(shù) >
      字號

      歲朝,即農(nóng)歷正月初一,也稱為歲旦。“清供”,廣義上指的是陳設(shè)和觀賞清雅的物品,如南宋人士林洪曾著有《山家清供》,將山間蔬果等食材的采摘、烹飪、保存乃至食療藥效等事娓娓道來。以歲朝為主題的繪畫涉及花鳥、人物和山水三大畫科,“歲朝清供”應(yīng)屬從花鳥衍生的畫題,呈現(xiàn)的是時令花木蔬果、雅玩器皿和各類與歲朝有關(guān)的吉祥物象。

      一、歲朝供物的源生

      最初的歲朝供物,可能與元日食用的“五辛盤”有關(guān)。《荊楚歲時記》載:“元日,……進(jìn)屠蘇酒,下五辛盤。”屠蘇酒又稱椒酒,五辛盤就是五種菜肴的組合。注云:“五辛所以發(fā)五藏之氣,即大蒜、小蒜、韭菜、云苔、胡荽是也。”可能以氣味濃郁芬芳之飲食來祛除和預(yù)防疾病。如杜甫(712—770)《杜位宅守歲》:“守歲阿戎家,椒盤已頌花。”汪元量(1241—1317后)《幽州除夜》中有:“壺傾卯酒杯浮栗,廚出辛盤饤簇花。”至宋時,“五辛盤”逐漸與民俗中立春享用的“春盤”混同起來,呈現(xiàn)出多彩的觀賞特色。司馬光(1019—1086)《春帖子詞·皇后閣其四》:“玉盤翠苣映紅蓼”。韓維(1017—1098)《春帖子詞·皇后閣其四》“紫蘭紅蓼簇春盤。”范成大(1126—1193)《立春大雪招親友共春盤坐上作》:“菘甲剪翠羽,韭黃截金釵。”菘即為白菜。楊萬里(1127—1206)《郡中送春盤》:“韭芽卷黃苣舒紫”。都表明春盤鮮艷的色澤。為了裝飾春盤,宮廷中甚至將菜加以染色,《歲時廣記》卷八引《皇朝歲時雜記》:“立春前一日,大內(nèi)出春盤并酒賜近臣。盤中生菜,染蘿卜為之裝飾,置奩中。”這些載錄都表明了“春盤”或“辛盤”并非僅為食材,亦有觀賞之趣,而酒器、白菜和蘿卜等物象也常出現(xiàn)在后世的“歲朝清供”圖像中。

      與此同時,由于理學(xué)的興盛和文人品位的情趣,宋時節(jié)令賞花的習(xí)俗也大為興盛。《夢梁錄》載:“四時有撲戴朵花,亦有買成窠時花、插瓶把花,柏桂、羅漢葉。春撲戴朵桃花、四香、瑞香、木香等花,夏撲金燈花……秋則撲茉莉……冬則撲木春花。”南宋張镃(1153—1221)在《賞心樂事》中載錄了一年十二月觀賞的不同花木景致,以一篇盡述歲時之趣。雖然在《宣和畫譜》、《圖畫見聞志》、《畫繼》以及《圖繪寶鑒》等宋元畫史文獻(xiàn)中沒有關(guān)于“歲朝清供圖”的記載,但宋畫中出現(xiàn)了一些以單獨的瓶花或盆花為創(chuàng)作主體的作品。

      臺北故宮博物院所藏的南宋李嵩(1166—1243)的《花籃圖》,可以看作是宋時“歲時賞花”的代表畫作,其上有款“李嵩畫”。藤籃中滿盛早春花卉,有紅山茶、綠萼梅、水仙、臘梅和瑞香。其中山茶是主花,綠萼梅則是宮廷中的名品,如陳著(1214—1297)《綠萼梅歌》:“君不見宣和艮岳綠萼梅,百花魁中此為魁。”這頁《花籃圖》是四時花冊頁中的“冬花”,另有“春花”和“夏花”冊頁傳世,可見并非專為歲朝所作。但宋人寫生狀物,四時的花卉種類分明確切,不相混雜。

      南宋,李嵩,《花籃圖》,絹本設(shè)色,冊頁, 26.1X26.3厘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另一件被歸于趙昌(11世紀(jì))名下的《歲朝圖》,畫湖石和茂密的山茶、水仙、梅花和長春花,花卉之下再用石青填底,顯得富麗多采。其構(gòu)圖特殊,畫面不留空地,極具裝飾的效果。北宋郭若虛(生卒年不詳)的《圖畫見聞志》卷六中提及,南唐宮廷中有被稱為“鋪殿花”的畫作,為宮院掛設(shè)之具,畫叢艷疊石,傍出藥苗,雜以禽鳥蜂蟬之妙。另位置端莊,駢羅整肅,多不取生意自然之態(tài)。而此幅作品的構(gòu)圖命意似乎正與之相吻合。但該畫雖有“臣昌”款兩處,但并非其原作,時代也晚于趙昌,之所以被認(rèn)為是“歲朝圖”,可能是因為畫中的主花采用了歲朝時令的水仙與山茶。

      傳北宋,趙昌,《歲朝圖》,絹本設(shè)色,軸,103.8x51.2厘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對四時花卉的繪制在宋以后得以延續(xù),歲朝早春是其中的重要母題。如臺北故宮博物院所藏的《宋緙絲歲朝花鳥》,采用墨筆和紋理融合的方式,織出梅花、山茶和水仙。一對鴝鵒相互鳴唱,兩只雉雞雙雙依偎。《元繡先春四喜》,在藍(lán)色地綾上五彩繡梅花、水仙、山茶、二對喜鵲等,盡顯早春時節(jié)的歡快欣悅。由此,從史料和實物兩方面來看,“歲朝清供”的緣起,是元日前后可觀,可品與可賞的時令物象。

      宋代,《宋緙絲歲朝花鳥》,絹本設(shè)色,166.5X71.5厘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元代,《元繡先春四喜》,藍(lán)綾本設(shè)色,86.8X46.2厘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二、歲朝清供圖的興盛

      一般認(rèn)為,“歲朝清供”這一畫題自明代晚期開始出現(xiàn)。然從明人的載錄來看,專門的“歲朝清供”還并未成為歲朝圖畫的主流。如清代孫原湘(1760—1829)在《天真閣集》卷三十詩中記載有元人本《鐘馗歲朝圖》,“餓嚼梅花香蘊籍”。明代劉若愚(1584—不詳)《酌中志》:“正月初一正旦節(jié)……(歲暮)門旁植桃符版,將軍炭,貼門神。室內(nèi)懸掛福神、鬼判、鐘馗等畫。”文震亨(1585—1645)《長物志·懸畫月令》:“歲朝宜宋畫福神及古名賢像。……正、二月宜春游,仕女、梅、杏、山茶、玉蘭、桃、李之屬。” 然值得注意的是,此時的歲朝圖中已融入了“清供”的畫題。明憲宗朱見深(1447—1487)曾御筆繪制《歲朝佳兆圖》,并有諧音“柏柿如意”御題詩一首:“一脈春回暖氣隨,風(fēng)云萬里值明時。畫圖今日來佳兆,如意年年百事宜。”畫鐘馗帶一小鬼,鐘馗手持如意,小鬼高擎盛滿松柏和柿子的大盤,正在踏腳行進(jìn),其上又一蝙蝠飛舞。雖是人物畫,然畫中的松柏、柿子、如意和蝙蝠卻在“歲朝清供”中是常見之物。

      明代,朱見深,《歲朝佳兆圖》,紙本設(shè)色,59.7X35.5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早期的“歲朝清供”,被稱為“歲兆圖”。清初孔尚任(1648—1718)的《節(jié)序同風(fēng)錄》云:“臥帳懸八吉祥小事件或帶身邊汗巾上,又畫各色花果器物吉祥名曰歲兆圖。”由此可見,這些吉祥花卉,蔬果,器物等,實際取其吉“兆”。清初大臣張溥(1602—1641)也有《題歲兆圖》:“璘玢竹實綴璚英,佛國花開爾許明。誰貌冰姿伴髯叟,卻教老子頓移情。”從詩意來看,有梅花、竹子和山茶等花種。而前述明憲宗的《歲朝佳兆圖》,其中的“歲兆”正是“柏柿如意”。

      雍正時期女畫家陳書(1660—1736)所繪制的《歲朝麗景》,畫面右上方有款書:“雍正乙卯(1735)新春。上元弟子陳書畫于來青小墅。時年七十有六。”鈐印“陳書”朱文連珠印。畫中臘梅、山茶。南天竹、水仙,經(jīng)過整形修剪,按照高低比例栽種于天藍(lán)釉瓷盆中,并配有湖石。其下放置百合、柿子、蘋果、靈芝、橄欖,寓意“百事如意”。花卉蔬果都是冬令時物,顯現(xiàn)出濃郁的歲朝氣息。

      清代,陳書,《歲朝麗景》,軸,絹本設(shè)色,96.8X47厘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繪制“歲朝清供圖”的風(fēng)氣,在乾隆時期最為興盛。據(jù)曹可婧在其碩士論文中的統(tǒng)計,清高宗弘歷(1711—1799)自乾隆十六年(1751)起,幾乎每年都畫《御筆歲朝圖》,僅少數(shù)幾年偶有間斷。這或與乾隆曾題跋趙昌款的《歲朝圖》和蕫祥款的《歲朝圖》,并在乾隆十七年(1752)仿畫了后者有關(guān)。他在1760年作《高宗純皇帝御筆仿宋人歲朝圖》:“御筆畫如意、柿、百合、瓶中浸柏枝,并書壬申元日詩。”畫后題跋:“壬申元日試筆一律,并仿宋人歲朝圖意。”

      除此之外,乾隆也采用御筆《歲朝清供圖》來紀(jì)念和祈愿國家大事,正如其曾經(jīng)言道:“予向來吟詠不為風(fēng)云雨露之辭,每有關(guān)政典之大者,必有詩紀(jì)事,即游藝拈毫亦于小中見大。”如《弘歷御筆丙子歲朝圖》,作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是年弘歷四十五歲。詩塘上題“同風(fēng)”二字,畫中繪有瓶、竹、靈芝、蘿卜、“新春大吉”條幡,運筆墨色濃淡間頗有意趣,題詩曰:

      歲紀(jì)重開子,星杓又指寅,天涯息征戰(zhàn),歌舞太平春。

      烏孫歸去各封汗,協(xié)紀(jì)明時命五官,訛正從前珠露海,條風(fēng)翹首向東看。

      乾隆的《御制詩二集》卷六十中收有這兩首詩,而在“訛正從前珠露海”一句后有作者自注:“蒙古推步家謂之‘珠露海’,準(zhǔn)噶爾舊有之,茲以歸我版圖,命何國宗等挈儀器往測晷度,注之憲書,以示同文。”其深意在于銘記平定準(zhǔn)噶爾叛亂、重新測定疆土版圖并記之于國典的帝王功業(yè)。

      清代,弘歷,御筆丙子歲朝圖,軸,紙本墨筆,90X50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另一方面,“歲朝清供”的畫題相比山水、人物畫更易于繪制,可工筆也可逸筆,是宮廷畫家、宗室畫家、詞臣畫家都能參與創(chuàng)作的圖繪,還能制成工藝品觀賞,也是在宮廷中得以興盛的原因之一。

      我們從乾隆的宮廷畫家金庭標(biāo)(活動于18世紀(jì))所畫的《畫曹大家授書圖》中,可以見到“歲朝清供圖”在室內(nèi)得以張掛。該畫以東漢才女班昭為主題,描繪她在宮苑小閣里教學(xué)的情景。畫中有一冰裂紋白瓷花瓶,其中插有萬年青、梅花、山茶。其后放置水仙湖石一盆,并有柿子與靈芝。并有款書“臣金庭標(biāo)恭繪”,鈐印“臣金庭標(biāo)”白文方印。畫中的其他位置,還有窗外的臘梅和南天竹,棕櫚,室內(nèi)的牡丹、水仙湖石、籃中的山茶和柏葉。這些節(jié)令蔬果植物,都是冬日歲朝之所見。再如《清宮十二月令圖》中的十二月,靠墻案桌上有一件瓷器仿青銅尊的花瓶,其中插有大枝梅花與天竺,應(yīng)為清供現(xiàn)場景致。

      清代,金庭標(biāo),《畫曹大家授書圖》,軸,紙本設(shè)色,90.5X90.1厘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畫曹大家授書圖》中的《歲朝清供圖》

      乾隆時期的詞臣鄒一桂(1686—1772)所作的《畫盎然生意》,圖繪的是仿古銅盆內(nèi)平鋪小碎石,植栽棕櫚、文竹與湖石,旁邊配有仿哥窯花瓶,內(nèi)插山礬和迎春花,旁有萬字錦春結(jié)飾,具有“萬福集聚”的涵義。鄒一桂在《小山畫譜》中談到花卉畫法時提到須“知天”,即關(guān)注節(jié)令。“又以水墨為雅,以脂粉為俗,二者所見略同。不知畫固有濃脂艷粉,而不傷于雅;淡墨數(shù)筆而無解于俗者。”正如畫作中既繪制歲朝之喜,卻又不失清雅之風(fēng)。而宗室畫家,乾隆之孫綿億(1764—1815)的《繪宜春呈瑞》中,有月季、梅花、松、竹插在小口筒式的青釉瓶中,旁邊有水仙、百合、玉磬、柿子、如意,象征“平安吉慶,百事如意”。款書“臣綿億恭繪”,并有嘉慶皇帝颙琰(1760—1820)的御題詩:“吉語拈題應(yīng)歲朝,玉梅香色筆端描。凌波斜倚春先報,百合清平鳳律調(diào)。嘉慶壬戌(1802)新正御題。” 綿億另有一件名為《太平春色》的“歲朝清供”畫,與《繪宜春呈瑞》構(gòu)圖類似,有嘉慶癸亥(1803)御題。

      清代,鄒一桂,《畫盎春生意》,軸,紙本設(shè)色,42.2X74.5厘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清代,綿億,《繪宜春呈瑞》,軸,紙本設(shè)色,84.4X35.7厘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乾隆緙絲歲朝圖》,在葫蘆造型內(nèi)設(shè)計歲朝清供圖,以古器物加上花卉組合而成。敞口仿古銅器方觚造型的青瓷花瓶,內(nèi)插梅花、茶花、天竺,左側(cè)另有水仙盆栽,并配置爆竹,以及出現(xiàn)了一只撿起瓜子的松鼠,一派濃郁的新春畫意。上方則有乾隆、嘉慶朝的詞臣姜晟(1730—1810)書寫御制詩文一首,并用藍(lán)色緙絲制作。曰:“繪圖吉語葉開年,雅吟風(fēng)流喻別傳。婀娜茶紅報春麗,郁芬梅白飏風(fēng)鮮。瓷瓶插處間天竺,石盎植來惟水仙。匹鼠探壺試五技,卻傾瓜種兆綿綿。御制歲朝圖詩。臣姜晟敬書。”祈愿的內(nèi)容除了新春節(jié)令之外,還有子孫綿長。

      清代,無款,《乾隆緙絲歲朝圖》,軸,緙絲,64X43厘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三、清供雅器的呈現(xiàn)

      觀賞歲朝清供圖,除了時令供物之外,另一旨趣是器物的陳設(shè)。在古雅器物中插花的風(fēng)氣,最初也是起自宋代。北宋神宗時代(1048—1085)薛紹彭的《元章召飯貼》的花箋上,便出現(xiàn)了青銅輔首銜環(huán)尊,其中插有梅花數(shù)枝。再如宋人杜良臣(生卒年不詳)的《致中一哥新恩中除賢弟尺牘》的花箋上,則是插有蘭花的琮式瓶。南宋趙希鵠(1170—1242)《洞天清錄·古鐘鼎彝器辯》中提到:“古銅器入土年久受土氣深,以之養(yǎng)花,花色鮮明如枝頭,開速而謝遲,或謝,則就瓶結(jié)實。若水秀,傳世古則否。陶器入土千年亦然。”可見宋人喜愛古雅的花器已經(jīng)蔚然成風(fēng)。

      宋,薛紹彭,《元章召飯?zhí)罚埍荆?8.1×38.4厘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杜良臣,《致中一哥新恩中除賢弟尺牘》,紙本,25.7×36.3厘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代的文人審美延續(xù)和復(fù)興了宋人的趣味。如文震亨認(rèn)為置瓶應(yīng)“春冬用銅,秋夏用瓷。” 高濂(生卒年不詳)曾言道:“大古尊罍”適合擺放“堂中插花”。晚明陳洪綬(1598—1652)名下的《清供圖》,其中的玉杯形狀,與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晚明螭把玉盃頗為相似,是當(dāng)時流行的清供器物。張宏(1577—1652后)的《歲朝圖》中出現(xiàn)了青銅觚、銅炭盆、提梁卣等古器,是他除夕摹友人的收藏而成。另有一件傳成化年間(1465—1487)畫家陶成所作,款為“嘉靖壬申云湖仙人漫筆”(嘉靖朝無壬申年)的《歲朝圖》,也出現(xiàn)了炭盆和提梁卣,還有一爵,一銅罍和撥火箸,罍中插柏枝、水仙、老梅、山茶和靈芝,時代應(yīng)為明末或其后。

      明代,陳洪綬,《清供圖》,藏地不詳。

      明晚期,玉盃,高3.7厘米,盃徑7.3厘米,最寬8.7厘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代,張宏,《歲朝圖》,軸,紙本設(shè)色,94X71.3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傳明代,陶成,《歲朝圖》,軸,紙本設(shè)色,238X60厘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人們在“歲朝清供”畫中時常能觀賞到宮廷的內(nèi)造器物,傳為元人的《豐登報喜圖》就是一例。畫中一件鏤空的雙層玲瓏轉(zhuǎn)心套瓶內(nèi),插著白梅、天竹,花間懸掛香囊、玉磬。黑漆彩繪幾架上置有銅香爐,琺瑯瓶內(nèi)則有香箸,另有玉蘭花插一件。前方果盤盛滿百合、柿子、蘋果、佛手,旁置柏枝與柿、靈芝與細(xì)頸玻璃瓶,運用同音和諧音,表達(dá)“百事平安,福氣吉祥”之意,可能是清代中晚期宮廷畫家所作。該畫對器物的表現(xiàn)精細(xì)程度超過了花卉果蔬,顯出一派宮廷富貴氣象。另乾隆時期畫家蕫誥(1740—1818)曾畫《碧桃金魚》,其中有碧桃、爆竹、金魚、爐、盒和石榴瓶,意為多子多福,歲歲平安,金玉滿堂。在畫面右下角也出現(xiàn)了玉蘭花插,可見是當(dāng)時流行的宮廷供器。

      傳元人,《登豐報喜圖》,軸,絹本設(shè)色,99.9X63.5厘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清代,青玉玉蘭花插,18世紀(jì)后半葉,高22.3厘米,寬13厘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清代,蕫誥,《碧桃金魚》,冊頁,紙本設(shè)色,11.9X16厘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部分“歲朝清供”畫題,在注重表現(xiàn)雅致器物和吉祥詩意之時,逐漸脫離了節(jié)令意義,畫面中除了應(yīng)時花卉蔬果外,也混入了其他的吉祥物象。

      陳書的另一件《歲朝吉祥如意》,作于雍正乙卯(1735)新春上元節(jié)。畫中有一孔雀藍(lán)釉行龍長頸瓶,其中插有紅梅、茶花,旁邊擺放了柿子、石榴、桃子、靈芝、佛手及桃花,呈現(xiàn)春暖花開的景象,也有事事如意,福壽雙全的涵義。但石榴和桃子都并非節(jié)令水果,當(dāng)于乾隆御筆歲朝圖中的牡丹一樣,為襯托歡樂豐富場面所畫。款書:“新春如意事事吉祥,雍正乙卯上元日,南樓七十有六老人陳書。”在詩塘上有姚文田(1758—1827)書寫嘉慶皇帝的御制詩:“天開周甲歲庚辰,梅蕊舒香庶匯新。如意從心符事事,吉祥順序溥長春。庚辰(1820)新正御題陳書歲朝圖敕敬書、臣姚文田奉。”畫中的青瓷瓶,與清宮所藏的乾隆時期青瓷瓶頗為相似。該瓶器身云龍盤繞,蝙蝠穿梭期間,是清代流行的器物。

      清代,陳書,《歲朝吉祥如意》,軸,紙本設(shè)色,108.3X49.7厘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清代,乾隆時期,景德鎮(zhèn)窯,青瓷云龍紋瓶,高27.9厘米,口徑3.1厘米,底徑8.0厘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再如清宮所藏多寶格的盒蓋,蓋面用各類寶石、牙、木等百寶鑲嵌而成一幅《歲朝圖》,前景為玉磬、蘋果、葡萄、石榴。中景陳設(shè)葫蘆瓶,裝飾大吉二字。瓶的左側(cè)有魚缸,其后有柏枝。畫面為追求花團(tuán)錦簇的視效,加入了葡萄和石榴,二者均有多子的吉祥涵義。

      清代,嵌玉石博古圖八方漆盒(盒蓋),18,19世紀(jì),寬39.5厘米,盒高11.1厘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宮廷的器皿固然華美精巧,然在文人手中的“歲朝清供”,便脫離了宮廷的富貴氣象,顯出深邃而有逸氣的文化意蘊。吳昌碩(1844—1927)在1929年所作的《歲朝清供圖》,畫中有全形拓的陶陵鼎和蓋,并添加墨筆設(shè)色的臘梅、牡丹和佛手,古樸的全形拓襯托著淋漓的折枝花,別有一番韻致。自題曰:“焦山漢鼎鐫云雷,斑斕古玉生玫瑰。歲朝供養(yǎng)好風(fēng)物,濁醪滿酌春初回。一斗一斤誰鑄艁,陶陵共廚字仍好。文選樓頭跳劫灰,贏得摩娑伴清曉。戊申四月,吳俊卿。”鈐印:“安吉吳俊章(白)”“古鄣(白)”。吳昌碩曾在《缶廬別存》卷一中言道:“己丑(1889)除夕,閉門守歲,呵凍作畫自娛。凡歲朝圖多畫牡丹,以富貴名也。予窮居海上,一官如虱,富貴花必不相稱,故寫梅取有出世姿,寫菊取有傲霜骨,讀書短檠,我家長物也,此是缶廬中冷淡生活。” 可見其早年不愛牡丹之榮華,晚年的他更為疏朗通達(dá),作“歲朝清供”不拘于時,以富麗的牡丹配斑駁的古器,更襯托出吉光片羽的典雅華章。

      吳昌碩,《歲朝圖》,1929。

      吳昌碩以全形拓為器添畫成的“歲朝清供圖”不止一件,大都不囿于節(jié)令物象。如其曾曰:“友人贈周奪敦全形拓本,自補菊花水仙,作歲朝圖,好古癖深,亦不自覺酸寒是也。”并題詩一首:“周敦離奇奪字標(biāo),破經(jīng)秦火幾回?zé)1埵厝睂こJ拢y得秋華賞歲朝。”秋華便指菊花,孤標(biāo)傲世,潔身自好,“秋華賞歲朝”則喻“春秋”變遷之意,此時的“歲朝清供”早已不囿于傳統(tǒng)的祈愿與吉兆,而是更為端雅的歷史見證。

      “歲朝清供”從宋元時代的節(jié)令畫題,到清代盛行的清供圖,整體而言多以冬季花卉為主,兼有觀賞、飲食和吉祥寓意之功能,為元日增添喜慶延綿的氣氛,渲染太平盛世的景象。然而僅有美好的祈愿,或還不足以實現(xiàn)理想,人們更需要的是堅韌奮發(fā)的志愿。元日后第七日,便是人日,杜甫在《人日》詩中談到了將祈愿與志愿聯(lián)結(jié)的新年:

      此日此時人共得,一談一笑俗相看。尊前柏葉休隨酒,勝里金花巧耐寒。

      佩劍沖星聊暫拔,匣琴流水自須彈。早春重引江湖興,直道無憂行路難。 

      參考文獻(xiàn):

      張曉紅撰:《蓼茸蒿筍試春盤:以宋代為中心》,《文史知識》2011年第2期。

      曹可婧撰:《乾隆朝宮廷“歲朝清供圖”研究》,中央美術(shù)學(xué)院2017年碩士論文。

      孟暉撰:《歲朝圖里看乾隆》,《紫禁城》2001年第5期。

      《百卉清供:瓶花與盆景畫特展》,臺北故宮博物院2018年版。

      《古色:十六至十八世紀(jì)藝術(shù)的仿古風(fēng)》,臺北故宮博物院2003年版。

      (作者系上海戲劇學(xué)院舞臺美術(shù)系教授)

        責(zé)任編輯:陳若茜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wǎng)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wù)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人伦一区二区三|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性色| 社旗县| 亚洲激情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字幕视频| a级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al| 来宾市|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猫咪av | 国产精品99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免费AⅤ片在线观看| AV最新高清无码专区| 亚洲乱女色熟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无遮挡吃胸膜奶免费看| 国产亚洲久久久久久久| 久女女热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人成网站18禁止无码| 18成禁人视频免费| 欧美成人精品| 69天堂人成无码免费视频 | 激情综合网激情综合网五月| 国产午夜福利免费入口| 亚洲av男人电影天堂热app | 府谷县| 精品国产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50岁熟妇的呻吟声对白| 午夜免费福利小电影| 国产精品黄大片在线播放|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软件| 成人av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97欧美精品系列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熟妇人妻在线视频| 97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 一区二区三区av在线观看| 久章草在线毛片视频播放|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粉嫩|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20| 男女做aj视频免费的网站| 国产国产午夜福利视频| 青神县| 蜜桃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