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植物蛋白肉、試管肉,比普通肉還貴的人造肉究竟安全營養嗎?
原創: 谷傳玲丨丁香醫生
最近,人造肉可是火遍了網絡。
9 月中秋節前夕國內首批人造肉月餅上市,6 顆 88 元,僅僅 6 天 3000 份就全部售罄。
11 月 18 日南京農業大學對外宣布,通過肌肉干細胞培養出了人造肉。
11 月 25 日人造肉正式在電商平臺開售,價格 1 斤約 100 元,是普通豬肉價格的三四倍,但引來不少人獵奇嘗鮮。
正準備夾起餐桌上的紅燒肉的你,腦海中閃現出人造肉做的紅燒肉,忽然停下了手上的筷子——
這人造肉到底安不安全?
要說人造肉的安全問題,我們得先弄明白,人造肉到底是個啥?
人造肉是怎么做的?
簡單地說,就是用其他原料對真肉的形色和味道進行模仿,生產出「人造肉」。
第一類是植物蛋白肉,第二類人造肉俗稱細胞肉、試管肉,分別來看一下。
第一類是以豌豆、綠豆、蠶豆、可可脂、椰子油、甜菜汁提取物等為原料制成的植物蛋白肉。
有的朋友可能會說,咱們國人不就常常吃這種人造肉嗎?
準確來說,這里說的人造肉屬于我們從小吃到大的素雞、辣條等等豆制品的「升級版」。它的顏色、形狀、口味、口感都是模擬肉來造的,可是個高科技的活,目前具有這個科研能力的公司并不多。
美國 Beyond Meat 和 Impossible Foods 公司生產的人造肉就是這種。他們已經跟很多超市和快餐連鎖店展開了合作,推出了人造肉漢堡,雖然售價比普通漢堡還要貴1美元,卻受到不少消費者的喜愛。

第二類是細胞肉。細胞肉一般是用動物的干細胞在實驗室里培養得到的。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給動物喂足了飼料,動物就呼呼呼長肉,科研人員就給細胞提供足夠的相關營養,細胞在實驗室里也能呼呼長肉,不過是換了個長肉的地方。
11 月 18 日,南京農業大學對外宣布培養出來的肉就是這樣的肉。
人造肉到底安不安全?
一聽到 「人造」 兩個字,有些人心里總覺得沒有天然的真肉來得放心、安全,擔心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影響。
其實,現有的人造肉和現在市面上其他普通的加工食品都一樣,是安全的。
只要生產中用到的原輔料和食品添加劑依標準添加,生產環節中避免交叉污染,出廠時做好抽檢,流通中也做好監管,屬于合格的產品,那么這樣的人造肉就可以保障安全。
像現在已經上市的各種植物蛋白肉,都是通過標準檢驗的,大家就可以放心吃,不會對身體造成特別的危害。

對于一些人比較關注的轉基因問題,其實也不必過度擔憂。在生產植物蛋白肉的過程中,雖然可能會用到轉基因大豆,但在科學層面上,安全性沒有問題,不會產生基因突變。
而細胞肉如果將來某一天上市,安全性一定也是通過了科學驗證的。
另外細胞肉與普通肉相比,還可以避免動物生長過程感染的各種細菌、病毒,以及蓄積的各種環境污染物比如重金屬、生物毒素等。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安全系數更高。
人造肉會比真肉更有營養嗎?
你可能難以相信,人造肉確實有可能會比真肉更營養。
以市場上的植物人造肉來看,在 Beyond Meat 官網上我們可以看到它的營養賣點是:蛋白質含量和肉一樣甚至比肉還高,更少的飽和脂肪酸和零膽固醇。
我們來逐一分析這些營養賣點,是否真的如宣傳所說的那樣。

? 蛋白質含量高?
大豆以及雜豆的蛋白質雖然也是優質蛋白質的良好來源,但是比起肉的蛋白質,還是差一點點,因為這類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中蛋氨酸缺乏。
? 飽和脂肪酸低?
世界衛生組織、中國營養學會、美國心臟協會都建議飽和脂肪酸的供能比控制在百分之十以內。我們平時吃的豬牛羊肉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而用不飽和脂肪酸來替代飽和脂肪酸,有利于改善血脂異常。
植物肉在模擬真肉的脂肪含量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各種植物油的配比,來控制植物蛋白肉中的飽和脂肪酸含量,增加不飽和脂肪酸含量。
因此,在這點上植物蛋白肉確實有優勢。
? 零膽固醇?
繼往的許多研究顯示,過多攝入膽固醇會增加血漿「壞膽固醇」和總膽固醇水平,進而增加冠心病風險;但是最新的研究并沒有發現,膽固醇攝入與冠心病的發病和死亡有關,所以美國居民膳食指南和中國居民膳食指南都取消了對膽固醇的限量。
也就是說,對健康人群來說無需嚴格限制膽固醇,更強調營養均衡膳食。

至于植物肉跟普通肉相比缺乏的蛋氨酸也好,或者微量營養素和礦物質也好,完全可以通過強化添加來實現。
所以植物肉的營養可以做到比普通肉還要高。
不過市面上賣的具體某一款的植物肉營養如何,還得看它的配料表和營養成分表,比如是否存在鈉含量、油脂含量超標等問題。
除了營養可能更高,
吃人造肉還有啥優勢?
可能會對環境保護更友好。
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FAO)發布的數據顯示,傳統肉類生產溫室氣體排放的占比為 18%,使用土地的占比為 30%,水和能源消耗的占比為 8%。
人造肉至少減少了養殖環節的資源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也減少了養殖過程中使用的獸藥對環境的污染。但是到目前為止還缺乏人造肉對環境影響的系統評估,所以也還不好下結論。
人造肉,吃還是不吃?
吃不吃,光看營養還不夠,口感和味道如果做不到完全像真肉那么好吃,對色香味挑剔的國人買單的可能就小?,F在市售的人造肉口感如何呢?
某寶上購買者評論說,和真肉口感還是有本質區別。

另外影響消費者買單的還有價格。人造肉的價格如果普通百姓消費的得起,比肉還便宜,大眾買的欲望肯定就很高漲了。
但是像最近電商平臺上賣的某款人造豬肉 230 克就要賣 48 元,價格足足是普通肉的三四倍。

而實驗室里培養的人造肉,采用了生物學和醫學研究的設備,要求絕對無菌,生產成本更高。有媒體報道「2015 年,Memphis Meats用試管牛肉制作的肉丸每磅成本高達 18000 美元,相當于每克約 40 美元,這比當年的黃金還貴?!?/p>
總而言之,這些上市的人造肉,就和大多普通加工食品一樣,安全無害。如果是想嘗個鮮,可以有。但目前來看人造肉想要真正走進大眾生活,還有一段路要走。
參考文獻
[1]beyondmeat官網https://www.beyondmeat.com/about/our-ingredients/
[2]中國營養學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人民衛生出版社,2016,北京:18.
[3]中國營養學會.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2013版),科技出版社,2014,北京:128.
[4]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19-11-cultured-meat-problems.html

責編 Bruce
策劃 張帆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