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同框城長,今昔照片盡覽深圳40年滄桑巨變
四十年砥礪前行,四十年風雨兼程,四十年滄桑巨變,四十年舊貌新顏。
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深圳也由當年的邊陲農業縣,變成了一座充滿魅力、活力、動力和創新力的創新型國際化城市,創造了世界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發展史上的奇跡。
昔日畦畦水田,已是繁華都市;當年寂靜海灣,已成世界級灣區。圖片是最真實的記錄者,這組今昔對比照片帶您見證深圳40年滄桑巨變。

站在梧桐山主峰上,可以眺望整個深圳。同一角度拍攝的兩張照片,唯一可辨的共同點就只剩右側的深圳水庫了。1982年的羅湖看不到一棟像樣的現代化建筑,如今站在梧桐山頂,躍入眼簾的已是一個全新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作為深圳最知名的景觀大道,深南大道現在是車水馬龍。但幾十年前的深南大道,卻是牛群當道。

當年成畦的水田被鱗次櫛比的樓房所代替,皇崗和水圍片區成為寸土寸金的黃金地段,這對三十多年前的當地村民來說是不可想象的。

1984年的前海灣,寂靜,又有些寂寞,宛如養在深閨無人識的少女。從2010年開始,前海翻開了嶄新的篇章,深港合作穩步向前,制度創新成果豐碩,高端產業加速聚集,前海經濟總量邁上千億量級并持續躍升。

1980年的沙頭角,只是一個南海邊上再普通不過的小漁村。1998年,鹽田區正式成立,為沙頭角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憑借著獨特的港口資源、山海資源和人文資源,沙頭角和鹽田區一起繁榮,共同發展。

1985年,深圳筆架山下的白沙嶺片區,是早期深圳建設大軍的集居地。不到40年的時間這個地方便高樓成片,道路上車水馬龍。不僅在21世紀初誕生了一家五星級酒店——圣廷苑酒店,酒店的邊上,還出現了一個名字更響亮的地方——華強北。

曾經,福田上沙、下沙、沙嘴、沙尾這些村子的建筑,密密麻麻,且樓層不高。遠處的福田中心區,基本還是一片空白。如今,這片區域有了一個新的名字 : 大金沙片區——福田區最大的舊改區域。

1996年的創業立交橋,當時幾乎沒有什么車輛,坐落在寶民一路旁的廣場大廈和都之都大酒店給人一種鶴立雞群的感覺。如今的創業立交橋正前方已是高樓林立。

鵬城西部有山,山曰麒麟。麒麟山下有湖,湖謂西麗。位于麒麟山下的西麗湖度假村,創建于1979年,是改革開放后國內第一家旅游度假村。1995年,該地尚有工程在建,2018年,度假村多了一個泳池,當年裸露的土地,已綠樹成蔭,湖中的小山,也已綠意盎然。

福田保稅區是深圳最早建成并投入使用的保稅區。1985年的現福田保稅區所在地,幾輛卡車在一片空地上蛇行,所過之處,塵土飛揚。如今的福田保稅區已經成為一個樓宇林立、配套功能完善、經濟發達的片區。

1999年,蓮花山下的深圳中心區還是一片大工地,只有零星的幾幢在建高樓。經過近20年的建設,如今的中心區,高樓大廈林立,名企總部云集,是集行政、金融、商務、文化、信息、會展、旅游于一體的現代化國際性城市中心。

深圳人喜歡吃蠔,深圳灣曾經多蠔。2005年的蛇口東角頭海灘,還有堆成小山的蠔殼。如今,當年蠔民忙碌的地方,已經成為市民休閑的場所。在藍色的海天之間,造型新穎的深圳灣公路大橋猶如一條善舞的白練,飛架深港。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