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交大給專項計劃新生開小灶,在“筑力營”里他們學了這些

人工智能機器編程,參觀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學習垃圾分類和急救常識……這些都是上海交大給專項計劃新生開的小灶。

首屆“筑力營”面向被學校錄取的2019級國家貧困地區專項計劃、思源計劃、新疆內高班、西藏內高班、南疆計劃及預科轉正批次錄取的本科新生,共吸引各專業400余名新生參營,新生專業以醫科、理工科為主,其中,醫學院88人,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85人。
427名新生共分為9個臨時行政班級。結束后,營員將與新生共同開始新的生活。
2019年7月,內蒙古考生何恩琪和四川考生馮洪通過“國家專項計劃”被上海交通大學錄取,與錄取通知書一起收到的,還有“專項計劃生筑力學習先修營”報名通知,他們可選擇通過參加“筑力營”,提前一個月體驗在上海交通大學的學習和生活,兩人毫不猶豫地報了名。
“筑力營”取“構筑基礎、力學篤行”之意,基于專項計劃新生特點提前介入,使他們夯基補短,增強自信,明確未來目標,激發學生奮發學習、追求卓越,激勵引導學生實現科學精神、學習素養和社會情懷的全面養成。
為期一個月的集中訓練中,“筑力營”既有“第一課堂”,幫助新生打好大學學習基礎,轉變學習思想觀念,適應大學學習方法與思維,明確未來目標,在大學之路上順利前行;還有“第二課堂”引導營員牢記“飲水思源、愛國榮校”的校訓,懷感恩之情,篤定信念,自立自強,學成反哺社會,報效祖國。

“筑力營”配備了完善的組織保障機制,縱向管理人員從營長、副營長到班級正副班主任、助管,橫向工作板塊從活動組織、后勤保障到綜合事務,工作視角全面覆蓋,同時,“筑力營”主要依托正副班主任日常談心談話、隨堂聽課記錄,以及定期座談交流,對營員的學習情況和思想動態,進行持續跟蹤反饋。
一班班主任梁晴雪說:“我們希望能夠盡自己最大的努力關注每一位學生,幫助同學們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引導到實現人生理想的前進道路上;幫助同學們排除學業上的不適應,引導到刻苦鉆研、勤勉學習的正途中。”


無人機課上同學組裝好飛機后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試飛
植物生物實驗課使用顯微鏡觀察細胞
“筑力營”的課程體系、師資配備經過上海交大有關部門、院系精心設置。
在第一課堂“學業筑基”,新生營員每天都有6節課堂學習和2節自主學習,課程有數學、英語、物理、化學、計算機基礎與應用、閱讀與寫作、編程基礎和實踐課程,提前接觸大學課程,營員體會高中學習與大學學習的差異,積極適應與轉變,而其中的創新實踐課程中的VEX機器人、人工智能無人機、植物生物實驗課等讓同學們大開眼界的同時對未來信心倍增。
在晚間和周末,“筑力營”有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中國書法與跨文化交流”等名師大咖講座和活動開闊了營員國際視野,深化了營員的理想信念,強化了其追夢的初心。
來自于醫學院的何恩琪在觀摩了《手術兩百年》紀錄片后說,“我不知道學醫到底要學多少東西,但我知道學醫是一種幸福,尤其是我幸運地進了交大醫學院,再難再辛苦我也不會主動出局,這是我的夢想,我知道除人類之病痛的愿望可期,而我要更加努力。”
此外,“筑力營”全體營員還通過走訪企業、醫院,深入市場,感知社會發展脈搏,對未來職業、行業發展有了認知。營員通過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從學業基礎、專業認知、行業了解到素質拓展、人文熏陶、信念堅定,形成了全方位的加強與提升。
營員代表石玥爾近日在開營儀式上講述了她自己家鄉與大都市天壤之別的差異,對學校領導、教師在炎炎夏日向專項學生提供提前學習的機會,她倍感幸運和感激。她說,“筑力營”是一次開拓眼界的機會,構筑基礎的平臺,力學篤行的奇妙之旅,“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牢記交大人的使命,學成反哺”。
據上海交大方面介紹,專項計劃生筑力學習先修營的開展,具有重大意義。從國家的層面而言,這是促進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扶貧先扶智的具體體現,這批學生成長成才后回歸家鄉,可極大促進當地發展,而在學校層面上,這也是學校因材施教的實施體現。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