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廣州在早茶店召開立法座談會,聽取早茶師傅、老茶客代表意見

視頻截圖
11月5日,廣東省廣州市人大常委會在一家知名早茶店召開了《廣州早茶傳承保護規定》立法座談會。
此前,廣州要為早茶“立法”一事已受到輿論關注。9月29日,廣州市人大常委會在官網公布了《廣州早茶傳承保護規定(草案修改稿·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截止日期為10月28日。
據廣州日報11月6日報道,為高質量制定《廣州早茶傳承保護規定》,11月5日,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王衍詩到陶陶居酒家總店調研,并主持召開立法座談會,廣泛聽取早茶師傅、老茶客代表、早茶企業及餐飲協會負責人的意見建議。
報道稱,王衍詩深入陶陶居酒家總店操作間,現場了解早茶點心制作工藝和明廚亮灶建設管理情況,并隨后主持召開座談會。廣州早茶的一些名師大廚、街坊老茶客、部分早茶店及省餐飲協會負責人等先后作了發言。大同酒家原行政總廚、高級技師、點心女狀元徐麗卿,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粵菜師傅五星名廚盧炳書,白天鵝賓館首席技師、粵菜師傅五星名廚譚廣燐,長隆集團熊貓酒店高級技師、粵菜師傅五星名廚葉志文,陶陶居茶點技術總監劉偉光,泮溪酒家點心顧問王金鏡,粵菜烹飪技藝市級代表性傳承人、廣州酒家集團出品總監蔡偉域,廣式腸粉制作技藝區級代表性傳承人何耀明等早茶師傅,老茶客代表陳公權、劉富馨,以及廣州酒家集團、陶陶居酒家、廣東省餐飲服務行業協會等有關負責人一致認為,廣州早茶傳承保護立法具有必要性和緊迫性,并對廣州早茶文化研究和發掘、早茶企業評定、早茶師傅培養、制作方式區分、服務質量規范、加強宣傳推介等提出意見建議。
王衍詩在聽取大家發言后強調,廣州早茶文化是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廣州市民留得住記憶、記得住鄉愁的重要載體,是構成廣州城市魅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傳承好、發展好。要把這些懂早茶、做早茶、吃早茶人士的意見建議,合理吸納到法規之中,進一步完善《廣州早茶傳承保護規定》審議稿,確保法規接地氣、合民心、能管用,更好促進早茶業傳承發展,發揚光大,不斷增強廣州城市魅力和城市文化軟實力。
據廣州日報新花城此前報道,何為廣州早茶?《征求意見稿》所稱的廣州早茶,是指產生、發展并流行于廣州地區,符合非物質文化遺產特征,以飲茶搭配廣式點心為核心形式,融合嶺南飲食文化、社交習俗與傳統技藝,形成的具有獨特地域標識性的飲食消費形態。
《征求意見稿》提出,將對廣州早茶經典店進行評定。由市市場監督管理行政管理部門會同市商務、市文化廣電旅游等行政管理部門,委托市餐飲相關行業協會開展廣州早茶經典店的評定,明確評定條件、評定程序、評定方式、退出機制等各環節內容,并加強監督指導。
被評定為廣州早茶經典店的,由市市場監督管理行政管理部門頒發證書、授予牌匾,并向社會公布。廣州早茶經典店應當在日常經營中提供傳統廣州早茶。廣州早茶經典店實行動態管理,對不符合要求的,責令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達標的,撤銷廣州早茶經典店名稱。未經評定不得擅自標注或者宣傳為廣州早茶經典店。
此外,《征求意見稿》強調兩個“明示”:
一是價格明示。廣州早茶經營者應當以顯著、清晰方式對所有收費項目進行明碼標價,明示計價方法,確保店內菜單、價簽、自主點餐應用程序等方式顯示的標價內容一致。廣州早茶經營者收取茶位費的,應當提供有紅茶、綠茶、普洱茶、菊花茶等供消費者從中選擇,并做好相關茶飲服務。
二是制作方式明示。廣州早茶經營者應當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在菜單上或者以其他顯著方式,向消費者明示傳統方式制作早茶和非傳統方式制作早茶。以傳統方式制作的早茶,從制成到食用時間一般不超過二十四小時。廣州早茶經營者可以通過設立透明式、開放式、視頻監控式廚房或者參觀通道等形式,向消費者展示廣式點心等食品加工制作過程。銷售以傳統方式制作和非傳統方式制作的同一種早茶食品,可以實行不同價格。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