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向北四千里:到北京環球度假區來一場“老廣”的情緒遷徙
在放聲尖叫與暢懷大笑之間,廣東的年輕人掌握了一種獨特的情緒平衡術。
廣州的程序員小陳和同事踏入“鬼屋”,在一場精心編排的“失控”中盡情尖叫。走出“鬼屋”,秋日陽光迎面灑落,他們對視放聲大笑,仿佛剛剛完成了一場只有彼此知曉的冒險。
“把積壓的代碼和KPI一口氣喊出來,整個人都輕松了,回去又能專注‘肝’上三個月。”小陳笑著說。
從廣府早茶“一盅兩件”的悠然閑適,到海島度假的精致格調,再到如今升級為一場追尋深度情緒與文化共鳴的自覺之旅——“會玩”這個屬于“老廣”的地域標簽,正被賦予全新內涵。
而憑借對情緒的精準洞察與對身份認同的巧妙構建,北京環球度假區正成為這場追尋的標志性目的地,引發一場跨越四千里的季節性奔徙。

北京環球度假區:一場“老廣”的情緒遷徙
會玩的老廣:從“去過哪里”到“成為誰”
旅游消費的變遷,在數據中清晰可見。當沉浸式體驗熱度不斷攀升,情緒價值已成為主題公園吸引與留住游客的核心競爭力。
正如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所說:消費者越來越重視消費過程中的體驗、文化價值和情感連接。《中國購物旅游發展報告》顯示,近四成游客購物是為了“旅行留念”,“情感記憶”正成為驅動旅游消費的深層動力。
這一趨勢在廣東游客中尤為明顯。“他們正從物質享受轉向精神滿足,不再只問‘去過哪’,更在乎‘感受到什么’‘成為了誰’。”一位資深旅行社從業者如是說。
對務實的“老廣”而言,情緒消費絕非簡單的釋放,而是一種高效、安全、能為現實生活正向賦能的“情緒代償”。
“舉起魔杖念出咒語的那一刻,那種‘身份轉換’帶來的釋放感,是普通度假無法給予的。”深圳的90后年卡游客王磊已數不清第幾次披上巫師袍走進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每年他都會抽空重返這個最愛的地方,“一定會帶上魔杖,哪怕只是在櫥窗外揮動兩下,曬曬太陽。”
最令王磊難忘的,是與同事一同體驗霸天虎過山車的極速俯沖,隨后與擎天柱合影的瞬間:“四周仿佛形成一個強大的‘共鳴場’,那些‘活’過來的IP喚醒了我們共同的往日記憶,原本關系普通的同事成了共享情感記憶的伙伴。”在他看來,這正是旅游消費最珍貴的“附加值”。

北京環球度假區霸天虎過山車
在廣州帶領90后團隊創業的互聯網公司負責人何亮深有同感。去年他組織員工前往北京環球度假區團建:“三天的行程,效果遠超以往的海島游或溫泉度假。大家一起尖叫、歡呼、打卡,回到廣州后,團隊間的溝通壁壘明顯消融了。”
何亮認為,“老廣”文化注重人情味與社群聯結,主題公園的體驗恰如高效的社交催化劑——通過共享強烈體驗,形成牢固的“集體記憶”,快速增強凝聚力。
“在這里,我可以暫時關閉手機,拋卻所有疲憊與冗余信息,完全沉浸于霍格沃茨的魔法或小黃人的萌趣中,就像為大腦運行了‘一鍵清空緩存’,歸來時已是‘滿格電量’。”28歲的廣告策劃經理KK感言,對每日追逐KPI的灣區打工人而言,北京環球度假區提供了一個完美的“現實暫停鍵”。
身份認同構建:在故事中遇見自己
為何“老廣”愿將千里之外的主題公園,內化為個人與家庭生活的一部分?
1、文化認同:在親切與驕傲中找到歸屬
身處中西文化交匯前沿,廣東人既有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又具備開闊的國際視野,對文化表達既挑剔又包容。北京環球度假區在保持國際化IP原汁原味的同時,進行了恰到好處的在地探索,恰好契合了這一特質。
全球獨有的“功夫熊貓蓋世之地”景區,成為文化認同的生動注腳。一位來自佛山的母親分享:“我的孩子說他在這里會覺得自己就是神龍大俠。看到阿寶這樣一個源自中國文化的角色在世界級的舞臺上鮮活呈現,那種文化自豪感是任何說教都無法替代的。”
文旅專家認為,這一“中國內核,國際表達”的模式,為游客提供了既新奇又熟悉的體驗,更增強了文化自信與認同感。

全球獨有的功夫熊貓蓋世之地景區
而在今年秋季的“驚彩”環球主題活動中,靈感源自《聊齋志異·畫皮》的驚嚇空間“畫皮幽宅”,更讓中國古典的奇幻故事,與主題公園的沉浸式體驗碰撞出驚艷火花。
來自惠州的歷史愛好者梁先生評價:“這樣的場景極為難得,可以看作是國際主題公園對于東方志怪故事進行解讀后,進行的創造性文化轉化。這種文化上的尊重與理解,會讓游客倍感親切與共鳴。”

北京環球度假區“驚彩”環球驚嚇空間之畫皮幽宅
2、長期價值:高頻重游背后的情感投資智慧
務實的“老廣”向來看重長期價值。不少灣區家庭不遠千里購買北京環球度假區的年卡,視其為一項理性的“家庭情感投資”。
深圳工程師陳先生表示:“我們每年至少來三到四次——春天參加狂歡派對,夏天蹦‘水迪’,秋天體驗‘驚彩’環球,冬天感受節日氛圍,每次都有新發現。每次歸來,全家狀態都像被刷新了一次。”他與愛人達成共識:將這筆開銷視為“情緒維護費”與“成長教育基金”。

北京環球度假區環球酷爽夏日水舞派對
曾有數據顯示,廣東游客選擇北京環球度假區“兩日票”“多日票”“門票+酒店套票”等深度體驗產品的比例,明顯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與家人同游”則是“老廣”造訪北京環球度假區最熱衷的方式。
3、社群歸屬:在精神家園中找到“同頻”伙伴
大灣區作為移民熱土,“老廣”對“家”的概念有著超越地理的開放。在廣闊世界中找到擁有共同文化密碼的“同好”,一直是他們津津樂道的事。
“和你一起在奧利凡德魔杖店挑選魔杖、在城堡前觀看燈光慶典的陌生人,可能下一秒就因為一個咒語或一個角色梗相視而笑,甚至成為現實中的好友。”來自珠海的資深“哈迷”浩宇,已連續兩年身穿斯萊特林學院的巫師袍參加“重返霍格沃茨”活動。
對他而言,手持魔杖參與這場“巫師歸家”的盛會,有種投身全球化社群的歸屬感。“這種基于共同熱愛產生的瞬間親密,源自‘同好’之間的魔法,是當下快節奏生活中的年輕人極度缺乏和渴望的深層社交連接。我愿將這里稱之為全球‘哈迷’的線下精神家園。”

北京環球度假區“重返霍格沃茨”主題活動
【結 語】
對見多識“廣”的“老廣”而言,往北四千里,早已超越單純的地理位移與娛樂消費,而是一場結合理性與情感的定期“大遷徙”,不斷為生活注入文化共鳴、情緒共振和精神同頻。
而對于北京環球度假區而言,成功之處或許在于成為優秀的旅游目的地之外,也生長為一個與游客情緒需求及人生軌跡同步演進的“生命體”。人們從這里帶回的,不只是一段快樂記憶,或九宮格朋友圈,更是一種被刷新的生活姿態——在高效務實的人生節奏中,為自我開辟一片意義非凡的“情緒新大陸”。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