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年年都來進博會,外企高管們聊起了“市場、信心與展望”
11月5日,第八屆進博會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開幕,來自155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的4108家境外企業齊聚一堂,與全球共享發展機遇。
就在前一晚,眾多跨國企業高管、商協會負責人相聚豫園,參與“上海之夜”交流招待會,夜游園、聽昆曲,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領略上海文化、探討合作機遇。其中有不少是進博會的“老朋友”,他們對本屆進博會有哪些新的期待,又如何看待上海和中國的營商環境?

11月4日晚,眾多跨國企業高管、商協會負責人相聚豫園,參與“上海之夜”交流招待會。澎湃新聞記者 陳悅 圖
外企赴進博,看中的是什么?
“進博會不僅僅是產品展銷,更重要的是促成深層次的商業合作。”資生堂中國及旅游零售首席執行官梅津利信說。該企業已連續7年參展進博會,“作為日本美妝企業,資生堂通過進博會推出新品牌、新產品,獲得來自行業伙伴、消費者以及政府的反饋和支持,并將這些意見融入市場推廣。進博會加速了我們的業務發展。”
來自瑞典的阿法拉伐是一家專注于換熱、分離及流體處理的全球工業公司,進入中國已有40年。連續5年亮相進博會,阿法拉伐今年將全球管理層會議也放在上海召開。
“此次參展,一方面是為了深入了解中國政府的政策導向與發展規劃,同時也希望觀察競爭對手在中國市場的戰略布局。我們既與中國供應商同臺競技,也與國際企業相互角逐,進博會是把握競爭態勢的重要契機。”阿法拉伐集團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湯姆·埃瑞克森(Tom Erixon)說。
“中國在全球能源轉型中發揮領軍作用。”湯姆·埃瑞克森介紹,阿法拉伐在海事行業脫碳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涉及電子燃料、生物燃料、能效及氫能解決方案,而中國正在引領這些關鍵領域的產品開發與技術革新,參與進博會有重要意義。
丹麥格蘭富集團全球副總裁阿斯特麗德(Astrid N?rgaard Friis)同樣表示:“進博會致力于打造全球合作平臺,我們連續8年參展,希望持續了解中國市場的創新動態,謀求和中國企業及政府合作。中國發展迅速、創新活躍,必須緊跟趨勢才能與之同行。”
中國意大利商會主席羅仁舟(Lorenzo Riccardi)在上海工作生活已逾20年。他介紹,中國意大利商會會員企業在華投資總額達150億歐元,員工超過13萬人。他認為:“上海是中國乃至遠東地區的重要經濟金融樞紐。對于意大利而言,中國已成為亞洲最大的貿易伙伴。”
此次進博會上,意大利對外貿易委員會將設立國家館,并組織多家企業積極參與活動。羅仁舟表示:“進博會是外國商人了解中國新機遇與新趨勢的最佳時機之一,期待此次進博會能促進意大利企業展示和交流,了解中國及全球新的商業趨勢。”
外企投資,為何青睞上海?
過去25年,湯姆·埃瑞克森頻繁往返中國,足跡遍布上海、廈門、北京、青島、香港等地,親眼見證了中國產業的迅猛發展,他說:“伴隨中國社會的巨變,我們的業務也取得了長足發展。這段歷程令人驚嘆,我對參與其中感到榮幸。”
目前,中國是阿法拉伐全球最大市場,中國員工數量也居首位,多家工廠分布在上海周邊兩三個小時的車程范圍內。湯姆·埃瑞克森表示:“上海的營商環境十分優越,不僅是高效的物流樞紐,也是理想的全球連接點。每當我們派遣專家來中國,上海一定是首選。”
談及上海的營商環境,梅津利信總結了三大優勢:第一,美妝行業客戶群體成熟,企業可在此率先推出新品;第二,上海對創新有深刻理解,政府正在從監管思維向合作思維轉變,各級部門積極支持創新,“我們既能將世界的創新技術引進來,也能發展源自中國的本土創新”;第三,上海具有良好的可拓展性,“一旦在上海立足,就能以此為據點將業務拓展到中國其他地區”。
他指出,上海正成為產業生態系統的構建者,致力于提升整個美妝產業的發展質量。例如,奉賢區打造了美妝產業集群“東方美谷”,資生堂也參與其中,與本地高校、企業合作從而加速創新。今年的進博會上,資生堂將推出一個新的醫美品牌,這是與本地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的成果。“上海既支持創新,也便于業務拓展,我們對這里非常有信心,決心繼續在上海和中國投資。”梅津利信說。
上海美國商會會長鄭藝表示,就制造能力、基礎設施、生態系統而言,中國均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同時擁有龐大的消費市場,因此“盡管雙邊關系有波動,許多美資企業仍愿意在華發展”。對于第八屆進博會,他表示期待和看好,“進博會是我們在中國推廣產品的絕佳平臺,希望能在此期間簽署一系列商業協議,將更多美國產品帶入中國。”
他認為,兩國經濟是互補關系,中國有大量產品出口美國,美國的許多產品在中國也有巨大市場,如果能夠減少或消除貿易壁壘,對兩國未來的發展都是利好。企業發展尋求長期穩定性,期待兩國能創造更良好的貿易環境。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