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郭守敬望遠鏡多項關鍵技術實現國產化
11月3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截至2025年10月,郭守敬望遠鏡(LAMOST)累計發布光譜數達2807萬條、恒星參數1159萬組,數據量穩居世界第一。科研團隊介紹,在近期的集中攻關下,LAMOST團隊推動多項關鍵技術從“依賴進口”變為“中國自主”。
首先是“天文特種寬譜光纖”實現國產化。天文觀測所需的光纖對光譜透過率、穩定性要求極高。LAMOST焦面配備了4000個光纖定位單元,對應4000束特種寬譜光纖。這些光纖從焦面連接至光譜儀,承擔望遠鏡光信號傳輸的重要任務。這一設計使得LAMOST可同時獲取4000個不同天體的光譜,是實現大規模光譜巡天的關鍵。LAMOST團隊還率先與國內光纖龍頭企業長飛光纖光纜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以LAMOST作為中試平臺,聯合研發出適合光學望遠鏡使用的國產天文特種寬譜光纖。目前該光纖已完成實驗室測試和望遠鏡現場初步測試,即將量產并投入使用。

加了保護套管的國產化光纖樣品。國家天文臺供圖
其次,LAMOST光纖定位檢測系統實現光纖定位精度提升。“開環”和“閉環”是大規模光纖光譜巡天的兩種檢測系統。相比“開環”,“閉環”檢測系統提升了光纖運行的穩定性,進一步提高了光纖定位精度和望遠鏡巡天效率。近期,LAMOST光纖定位檢測系統完成從“開環”到“閉環”的技術突破。
科研團隊介紹,新的光纖定位閉環檢測系統可在平均8分44秒內,將97.7%以上的光纖定位在0.4角秒之內,相當于實現了在20米外控制光纖單元移動至約2/3頭發絲粗細的范圍之內(人類發絲直徑約為60微米),光纖定位精度大幅提升。與之前的光纖定位“開環”檢測系統相比,新系統的平均效率提升了約20%。
此外,主動光學核心器件位移促動器達到國際前沿水平。在LAMOST首創的既拼接又變形的新型主動光學技術中,波前傳感器、力促動器和鏡面支撐等核心器件的關鍵技術已基本實現國產化,但位移促動器此前一直依賴進口,面臨性價比降低、超壽命使用、維護維修滯后等問題。
為保障望遠鏡穩定安全運行,團隊經過多年潛心研究和迭代研制,建成位移促動器研制和測試平臺,實現了位移促動器的國產化研制。其性能指標滿足LAMOST技術要求,且處于國際前沿水平。這標志著LAMOST主動光學核心技術水平實現階段性提升,進一步提升了望遠鏡的巡天性能和觀測效率。
與此同時,LAMOST近紅外光譜儀、跟蹤與主動光學控制器國產化,以及MB子鏡支撐系統樣機等關鍵技術,均已取得顯著進展。
在科研團隊看來,LAMOST的一系列技術突破驗證了中國在主動光學系統、光纖定位控制系統等領域的自主研發能力,帶動了國內高精度光學元件、精密機械制造、自主軟件算法等相關產業鏈的發展,形成了“技術突破-產業聯動-能力提升”的良性循環。
據悉,目前全球已有300個單位的1800多名用戶利用LAMOST數據開展科學研究,累計下載數據量約17萬GB,數據發布網站查詢373萬次。該望遠鏡作為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由國家天文臺負責運行。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