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人民日報兩個版特別報道:以“進博之新”,答世界之問


展覽規模再創新高,展區設置與內容呈現更加豐富多元
細數進博之“首”
吳焰 黃曉慧 崔寅

圖①:第八屆進博會展區,工作人員在調試展品。人民網記者 翁奇羽攝 圖②:工業人形機器人掃描車架進行質檢。人民網記者 翁奇羽攝 圖③:首次在中國展出的一款剛性充氣艇。本報記者 黃曉慧攝 圖④:第八屆進博會技術裝備展區。人民網記者 翁奇羽攝

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外景。王初攝(影像中國)
11月5日,第八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拉開帷幕。從2018年首次搭建起全球首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平臺,到首次設立“展商變投資商”專區、創新推出數字進博平臺,助力全球企業精準對接中國市場,進博會始終秉持開放共贏的理念,不斷突破創新,持續為全球展商與觀眾帶來驚喜。
本屆進博會展覽規模再創新高,展區設置與內容呈現更加豐富多元,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密集登場,助力中國大市場成為全球創新的試驗場、利潤場、應用場。
首設最不發達國家專區,新面孔越來越多
讓中國之需與世界之盼同頻共振,中國大市場的開放,有力度更有溫度。
為擴大對最不發達國家的單邊開放,中國拿出了實實在在的誠意:本屆進博會首次為最不發達國家產品打造專區,來自最不發達國家的企業達163家,同比增長23.5%;不僅擴容非洲產品專區,支持非洲建交國用足用好相關關稅政策,還提供部分免費展位和展品留購稅收優惠,為來自最不發達國家的展商提供全方位支持。
本屆進博會首次多議題舉辦全球南方分論壇,虹橋論壇也將首次圍繞“增強全球南方經濟韌性”和“全球南方農業可持續發展”展開研討,發布《世界開放報告2025》和最新世界開放指數,關注開放助力全球南方工業化進程。
11月1日下午,在上海浦東陸家嘴老佛爺百貨,一家名為“溫暖駝”的毛絨玩偶店開業,品牌創始人伊莎貝爾·賽阿從秘魯趕來為新店助陣。她此行還有一個重要任務——赴進博之約。作為進博會的老朋友,伊莎貝爾·賽阿幾乎年年出現在進博會現場,她和中國合伙人馬玉霞通過進博會上的羊駝玩偶訂單,成功幫助秘魯200多個手藝人家庭脫貧致富。今年6月,她把這個溫暖的進博故事帶到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向全世界分享了中國助力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親身感悟。
通過進博會平臺,最不發達國家的企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上海埃啡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見證了埃塞俄比亞咖啡的進博成長記:從最初每年進口一至兩個貨柜,到如今每年貨柜超100個、重量超2000噸,一顆顆來自非洲的“希望豆”在中國中高端市場站穩腳跟。
同樣被激活的還有孟加拉國的黃麻產業。作為孟加拉國經濟支柱之一,黃麻產品借助進博會,從傳統的麻袋加工,升級為地毯、手包、家居裝飾等高附加值產品。孟加拉國企業達達公司通過連續參展,從一個只有10人的小微企業,發展成為擁有2000多名員工的知名企業,訂單年增量超20%。
贊比亞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和瑞士其他國際組織代表盧安比亞說:“進博會有助于推動非洲國家發展,對最不發達國家來說,能夠進入全球市場、參與國際貿易意義重大。”印度尼西亞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和瑞士其他國際組織代表努魯爾·索菲亞說:“期待與中國共同實現經濟增長。”這些真誠聲音,是對進博會作為國際公共產品價值的高度肯定。
越來越多的進博故事向世界表明,開放的中國市場充滿平等包容、互利共贏的發展機遇。每一個參與者,無論國家的經濟體量大小、無論相隔的物理距離遠近,都能共享發展紅利。
首設“魅力友城”專區,朋友圈越擴越大
本屆進博會創新打造國際友城聯展,新增了“魅力友城”專區。中國國際進口博覽局副局長吳政平介紹,第八屆進博會國家展共有67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加,參展方將通過特色鮮明的展臺設計與豐富新穎的展示形式,呈現有關國家發展水平高、合作潛力大的行業和領域,彰顯各自文化的獨特魅力。
同時,本屆進博會擴大了與國外省州市的合作,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市等將首次入駐。新增國內外友好城市合作題材,打造特色聯合展臺,為中外友城搭建全方位展示平臺,進一步拓寬中外合作與文明互鑒的橋梁。
帕林卡水果烈酒散發著水果芬芳,辣椒粉和蜂蜜帶來當地廚房風味,再搭配李斯特鋼琴曲與裴多菲詩篇,充滿異域風情……這是山東德州與友好城市匈牙利皇宮堡市攜手在進博會上打造的沉浸式文化體驗空間。
除了國際城市“會客廳”,進博會上還將集中展現“中華老字號”、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多地人文經貿、產業發展、風土人情等情況,進博會進一步成為各省份對外展示宣傳及拓展經貿合作的窗口。
進博優品薈展區中,《清明上河圖》磚雕、山西應縣木塔原真模型等展品,盡顯中華傳統工藝之美;進博美食薈讓觀眾在舌尖上環游世界,納入貴州脆哨、蘭州牛肉面、柳州螺螄粉等地方名吃;進博文藝薈活動中,不同國家的特色節目同臺亮相……友城是促進文明互鑒、推動互利合作的重要紐帶,友城合作也為進博會不斷升級夯實基礎。在進博會上,將有更多友城故事被聽見、城市魅力被發現。
首發首秀持續上新,新場景呼應新消費理念
全球首發的家庭陪伴機器人,為老年人提供情感陪伴、安全監護;全球首發的小直徑可控擴張血管支架、新款制藥專用X光機、人工智能助聽器等首秀新產品,為相關領域帶來新選擇……吳政平介紹,本屆進博會在展區策劃上,更加注重前沿引領,設置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汽車及智慧出行、技術裝備、消費品、農食產品、服務貿易六大展區和創新孵化專區;同時積極呼應冰雪經濟、銀發經濟等消費理念,創新打造進博體育公園、國際汽車文化展示區等亮點板塊。
格潤安在進博會首次以新西蘭主題裝點主展臺,并在進博會文創館鋪設第二展臺。這家企業主打使用綠色環保原料制作的牙膏、牙刷等創新型口腔護理產品,于首屆進博會舉辦的2018年才進入中國市場,憑著持續創新站穩中國市場。
越來越多像格潤安這樣的企業,在進博會捕捉到中國消費市場的新動向,并通過設置相關主題展區、舉辦推介活動,集中展示契合新消費理念的新場景。
首發首秀增加消費新供給。在上海靜安區張園,靜安置業副總經理孫菲介紹,依托專用型保稅倉庫的運營服務平臺,可將第八屆進博會展廳內的部分珠寶展品,“搬到”張園專用型保稅倉進行延展,讓更多消費者能通過進博會“第二現場”品鑒或選購全球精品。
除了進博會的舉辦城市上海,各地也將發動當地的國貨潮品、老字號企業加大新品首發力度。北京將舉辦全球首發節,推出國潮產品和智能科技首發站;重慶舉辦國際時尚周,將首發數十種桑蠶絲產品,展現精湛的傳統技藝和前沿的絲綢科技……一個個優質供給,銜接并激發國內新需求,從進博會現場走向全國市場,為壯大消費新增長點提供了強大動能。
首設“跨境電商優選平臺”,展品流量變“留量”
今年首次設立的“跨境電商優選平臺”及“跨境電商服務區”,讓進博會的新老朋友們眼前一亮。做實細分領域重要采購商選品會,為電商平臺、新零售渠道商等打造專場活動,依托數字進博平臺實現智能匹配,助力境外展品精準對接中國市場。
湖南雨非產業投資有限公司此次與13家非洲中小企業帶來140余款非洲特色商品亮相進博會。公司董事長楊翼介紹,過去,海外一些中小企業品牌雖手握“隱形冠軍”產品或獨具特色的“小而美”商品,卻常因市場信息不對稱、渠道建設成本高、合規流程復雜而徘徊在中國市場外。
捕捉到這一痛點,進博會創新性打造跨境電商優選平臺。該平臺是由國內主流電商平臺、大型供應鏈企業、綜合服務商共同構建的聯合服務樞紐,提供從市場準入咨詢、數字營銷、跨境物流到渠道落地的一站式解決方案。
來自埃及的果醬、突尼斯的橄欖油、敘利亞的手工皂品……借助進博會,天貓國際平臺引進了許多小眾產地品牌。這些各具特色的商品背后,是一個個渴望分享中國發展機遇的中小企業。
引入新流量,關鍵在于轉化為可持續發展的“留量”。優選平臺不僅促成現場訂單,更致力于構建長期合作機制。許多國內采購商帶來了覆蓋產品設計、品牌定位、營銷策略的全套本土化方案,幫助海外品牌真正扎根中國。
天貓國際相關負責人黃祎茜介紹,針對中小規模的優質新品牌,天貓國際推出共享保證金措施,為這些品牌旗艦店保證金減免50%,降低海外品牌的入駐門檻和運營成本。通過制度型開放和商業模式創新,中國正不斷打破跨境貿易的壁壘,為全球中小企業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
“中國有4億以上中等收入群體,消費升級趨勢明顯,全球優質商品和服務都能共享中國大市場。”上海財經大學中國式現代化研究院特聘研究員、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勞幗齡說,通過跨境電商優選平臺及跨境電商服務區,更多中小企業有機會參與到全球價值鏈中,分享中國超大規模市場的紅利,這是對中國機遇最直接的詮釋。
從走進來到賣出去,從試一試到扎下根,進博會跨境電商優選平臺為全球中小企業涌入中國藍海開辟了新的航道。一個更加開放的中國,正以其巨大的市場優勢和創新實踐,與世界各國企業,特別是充滿活力的中小企業一道,共享機遇、共同發展。
以“進博之新”,答世界之問(編輯觀察)
北緯
當前,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國際形勢變亂交織。如期而至的第八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繼續以多項“首創”“首秀”“首次”,向世界傳遞著確定的開放強音。這些“進博之新”,彰顯了中國主動擴大開放的決心,更為全球合作與發展注入了寶貴的穩定性。
“新”在更強大的包容性,讓更多伙伴共享機遇。本屆進博會首次為最不發達國家產品打造專區,為其提供直達中國市場的快車道;擴容非洲國家和地區展區,讓資源豐富但工業化程度相對不高的非洲大陸獲得更多展示機會。最不發達國家的手工藝品、非洲的農產品等,通過進博會進入中國大市場,體現出中國推動建設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的決心。
“新”在更便利的聯通性,讓貿易渠道更加暢通。順應數字經濟發展趨勢,本屆進博會首創“跨境電商優選平臺”,助力更多海外中小商家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觸達中國消費者,實現“買全球、賣全球”的無縫銜接。這種貿易模式的創新,不僅提升了進博會本身的效能,更探索了未來全球貿易的新范式。
“新”在更舒適的體驗性,讓合作交流更加深入。作為東道主,上海緊緊圍繞“越辦越好”的要求,為進博會全力提供服務保障。更智能的網上供采大廳,更高效的集中簽約大廳,更精準的對接服務,上百場“上海會議”的配套舉辦,使參展商和采購商對接更精準、更高效,讓參展商成為潛在的投資商。不斷優化的細節,反映了進博會從“展覽”向“交易”、從“展示”向“合作”的深度轉變。
“堅持‘拉手’而不是‘松手’、‘延鏈’而不是‘斷鏈’”。從第一屆到第八屆,進博會“朋友圈”不斷擴大,“溢出效應”持續放大,是對“共享中國機遇”的生動詮釋。通過“越辦越好”的進博會,中國用行動向世界表明——無論外部風云如何變幻,中國擴大高水平開放的決心不會變,同世界分享發展機遇的決心不會變,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方向發展的決心不會變。這種在不確定性中提供確定性的擔當,是進博會在當下最珍貴的價值所在。
中國大市場 世界大機遇
羅珊珊 田泓

圖①:第八屆進博會技術裝備展區的立邦展臺。人民網記者 翁奇羽攝 圖②:志愿者在第八屆進博會新聞中心與“機器人志愿者”合影。新華社記者 陳浩明攝 圖③:第八屆進博會現場展出的羊駝玩偶。王初攝(影像中國) 圖④:第八屆進博會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展區的復星醫藥展臺。人民網記者 翁奇羽攝

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南廣場。王初 攝(影像中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是中國著眼于推動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作出的重大決策,是中國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的重大舉措。”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開創合作共贏新局面。
11月5日至10日,第八屆進博會將在上海舉辦,155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參與,4108家境外企業參展,整體展覽面積超過43萬平方米,規模再創新高。
國際采購——
裝滿消費升級的“購物車”
背靠中國大市場,進博會前7屆累計意向成交額超5000億美元。
作為全球首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進博會不僅把拉動消費升級的“購物車”裝得滿滿,也讓眾多中國企業站上全球供應鏈的更高位。
“通過進博會采購平臺,公司不僅孵化了新西蘭升倍進口羊奶粉這一品牌,還培育了能直抵終端客戶的銷售渠道。”上海康健進出口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康健公司”)總經理樂佳毅告訴記者。
康健公司過去主要從事進口嬰兒配方奶粉的批發。在第二屆進博會上,康健公司發現一款新西蘭羊奶粉,在江浙滬市場推廣后迅速“圈粉”,復購率穩居行業前列。當業務向更廣闊的三、四線市場拓展時,康健公司發現,不少消費者對羊奶還抱著“膻味重”的老印象。
康健公司青年業務員吳楷發現,三、四線城市的“寶媽”和中老年人喜歡“蹲”直播間,于是利用直播形式,在線回答了消費者關注的問題。第七屆進博會期間,合作主播帶著百萬粉絲“云逛展”,在展位前親測奶粉、實時答疑。手機屏幕上,訂單從四川、云南、甘肅等地一路飛來……兩場直播里,近60%的新客戶來自江浙滬以外的地區。
此前,康健公司尋源到新西蘭經營40余年的羊奶粉企業,該企業既有牧場又有加工廠,是優質的海外直采貨源地。康健公司與新西蘭方面加緊開發新品,將在本屆進博會上首發。
把中國超大規模市場打造為世界共享的大市場,進博會歷經多年的發展,一直致力于為各方提供市場、投資和增長機遇。第八屆進博會特別打造了“跨境電商甄選平臺”,以幫助境外中小企業順利進入中國市場。
第八屆進博會上,由43個交易團、700多個交易分團和44.95萬專業觀眾組成的“買手團”,再次顯現了中國超大規模市場的磁力。
投資促進——
深化本土合作、加快創新協同
以進博會為紐帶,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深度融入中國大市場,以投資者的身份深化本土合作、加快創新協同,與中國市場共同成長。
連續8年參展,美敦力的最新醫療產品幾乎都是在進博會上完成首秀。首屆進博會上,美敦力推出了旗下無導線起搏器,其小巧的體積僅相當于膠囊大小,相較于傳統起搏器減少了93%的體積。這一創新設計使其在展會上脫穎而出,成為明星展品,迅速提升了知名度,之后順利在國內完成獲批上市、臨床應用。
從展品到商品,進博會的溢出效應讓跨國公司看見了中國市場的巨大機遇,走上聯通中國市場的橋梁,堅定了投資中國的信心。
2021年10月,美敦力與上海臨港新片區簽署投資協議,共同推動美敦力醫療科技產業基地項目落地。2022年6月,美敦力又與江蘇常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打造美敦力康輝常州科技園,構建骨科產業高地。
“進博會是連接全球創新與中國市場的重要橋梁。依托這一開放平臺,美敦力成功實現了從‘參展商’到‘投資商’的轉變,并見證了創新成果從‘引進來’到‘走出去’的跨越。”美敦力全球高級副總裁顧宇韶說。
今年3月,由美敦力康輝常州科技園本土制造的術中神經監測系統,通過對腦電、肌電、誘發電位的監測,幫助醫生實時快速評估患者神經功能情況,已正式投入臨床使用。
第八屆進博會上,美敦力期待繼續借助進博會的強大影響力和溢出效應,深化“全球智慧本土化、中國創新全球化”戰略,讓更多源自中國的醫療科技成果,惠及更多全球患者。
連年舉辦的進博會,見證了跨國公司在中國市場的本土演進,從貿易合作到扎根投資,再到創新協同,中國大市場機遇,已不局限于規模大、潛力足,還在于其澎湃的創新活力。中國大市場正逐漸成為全球創新的試驗場、利潤場、應用場。
第八屆進博會更加注重創新共享,將展示461項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全球頭部企業齊聚進博會,既有全球十大工業電氣企業、四大糧商等行業龍頭企業持續參與,也有低空經濟、人形機器人等領域全球領軍企業參會。
人文交流——
交易的是商品和服務,交流的是文化和理念
“進博會人文交流活動的內容越來越豐富,功能越來越強大,展區面積從首屆的7000平方米,擴展到第八屆的3.8萬平方米。”國家會展中心(上海)運營中心高級經理劉磊說。
進博會交易的是商品和服務,交流的是文化和理念。
歷屆進博會于展會期間,在“四葉草”中央廣場設置人文舞臺,集中展示我國及世界各地獨特的人文藝術風采。會期之外,借助進博會平臺輻射效應,有13個省份在“四葉草”打造了長期展示窗口,展現各地人文經貿、產業發展、風土人情等。
第二屆進博會上,濟南野風酥食品有限公司在山東“非遺”展臺擺起了煎餅攤,沒想到收到了法國拉加代爾集團旗下企業500萬元的合作訂單。之后,野風酥這家百年老字號企業把生意做到了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加快了走向全球市場的步伐。
“我們一直在創新和拓展人文交流的形式和內容。”劉磊介紹,第八屆進博會人文交流展示活動在中華老字號、非物質文化遺產、全國示范步行街等主題基礎上,增加“魅力友城”專區,并重點打造“進博美食薈”“進博精品薈”“進博文藝薈”三大活動品牌,促進人文交流與文商旅展深度融合。據介紹,第八屆進博會人文交流展示活動展位數57個,表演活動場次超百場,為歷屆最高。
第八屆進博會首次展示中外地方合作的豐碩成果。來自中國與其他國家的四對友好城市——江蘇南京與德國斯圖加特、西藏拉薩與尼泊爾加德滿都、山東德州與匈牙利皇宮堡、重慶與德國杜塞爾多夫,將以“雙城聯展”形式攜手參展,共同呈現友城交流的多樣風采。
今年是南京與斯圖加特建立友好城市關系30周年。兩市特別為進博會“雙城聯展”定制了兩件球衣——“蘇超”南京隊與德甲斯圖加特隊的聯名球衣,以“長江藍”對應“葡萄紅”。“我們期待著與南京在進博會的展臺上,開展多方位交流與合作。”德國斯圖加特展覽集團中國及亞太區總裁宋瀚思提到。
開放合作——
更好兼顧中國之需與世界之盼
“如果用關鍵詞概括進博會,我會選‘平臺’和‘開放’。”多特瑞公司中國區總裁歐文·梅西克道出了許多“進博人”的心聲。
2018年,這家企業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參加首屆進博會,9平方米的展位一舉收獲3.8億元訂單。此后,多特瑞將展位面積擴大到300平方米,訂單額攀升至10億多元,此次更是早早簽約參展第八屆進博會。
今年在瑞士日內瓦舉辦的“助力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進博會在行動”全球發展倡議主題研討會上,多特瑞受邀參加。借助進博會的平臺,多特瑞登上了更廣闊的國際舞臺。
作為全球領先的特種化學品公司,贏創加入第八屆進博會新材料專區。據介紹,今年贏創在中國有一系列擴大本地生產規模并加大創新投資的舉措。
連續舉辦多年,進博會上的產品、服務、模式創新層出不窮,但不變的是開放底色。舉辦進博會,就是要擴大開放,與世界各國攜手合作、共同發展。
更好兼顧中國之需與世界之盼,第八屆進博會積極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對接,共有來自123個共建國家的企業參展,同比增長23.1%。來自最不發達國家的企業達163家,同比增長23.5%。同時,擴容非洲產品專區,非洲企業參展數量同比增長80%。
虹橋論壇正成為凝聚國際共識、探討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新思路的重要舞臺。據介紹,本屆虹橋論壇設置了“重振多邊合作”“數智賦能”“綠色和可持續發展”及“更加開放的中國”等熱點議題,充分體現了中國維護多邊主義、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的堅定立場。
共赴進博之約,共創美好未來
羅珊珊
11月5日,第八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啟幕。自2018年首屆至今,這一全球首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已從“一鳴驚人”的創新之舉,成長為“萬商云集”的年度之約。
當前國際形勢不確定性上升,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百年變局之下,世界需要一個“確定”的支點。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開創合作共贏新局面。進博會正以中國的確定性承諾,回應時代的深切叩問。
以中國大市場的“確定性”應對全球需求的“不確定性”。進博會,以其背后龐大而穩定的中國市場需求,為各國企業應對國際市場波動提供了堅實的“避風港”與“動力源”。
看歷史,中國已連續16年穩居全球第二大進口市場,“十四五”時期貨物和服務進口將超過15萬億美元,前七屆進博會累計意向成交額超5000億美元。各國企業通過進博會,不僅將產品銷往中國,更深度融入中國的產業鏈、供應鏈和創新鏈,共享中國發展的紅利。這種基于市場規律的、可持續的經貿往來,為應對全球需求“不確定性”提供了最穩定、最可靠的支撐。
看當下,本屆進博會企業參展面積超36.7萬平方米,4108家境外企業參展,美國企業參展面積連續7年保持第一。數據背后,是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堅定信心。中國以進博會告訴世界:需求在這里,訂單在這里,增長在這里。
看長遠,隨著中國式現代化的推進,未來10多年我國中等收入群體將超過8億,這將釋放出難以估量的消費升級潛能。進博會,無疑是沉浸式感受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的最佳“體驗區”。
以開放合作的“確定性”對沖國際合作環境的“不確定性”。當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暗流涌動,“脫鉤斷鏈”的雜音干擾著國際合作的主旋律。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高舉開放合作的大旗,通過進博會等一系列務實舉措,持續向世界傳遞著清晰的信號: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
中國在歷屆進博會上宣布的一系列重大開放舉措,正在轉化為實實在在的行動。從主動擴大進口到持續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從保護外資企業合法權益到加快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中國正在加快推動制度型開放。本屆進博會著力打造“投資中國”“購在中國”“出口中國”等品牌,為“展品變商品、展商變投資商”提供穩定、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讓全球投資者能夠安心、放心地深耕中國市場。
不只貿易往來,還有思想交流。今年的虹橋論壇緊扣全球貿易秩序重構、開放貿易與安全發展、產供鏈韌性等國際社會高度關切的治理問題開展國際研討,諸多創新安排充分體現了中國在推動經濟全球化、完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中發揮的建設性作用。
以互利共贏的“確定性”,化解全球發展前景的“不確定性”。進博會的魅力,不僅在于商業價值的實現,更在于其承載的推動全球平衡、包容、可持續發展的道義責任。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國人民,特別是為發展中國家、最不發達國家提供跨越數字鴻溝、發展鴻溝的寶貴機遇。
本屆進博會,國際參與的廣度、深度和實效性進一步提升。通過提供部分免費展位、實施展品留購稅收優惠政策等精準措施,為來自37個最不發達國家的展商提供支持,助力當地特色產品打通進入中國市場的渠道,將當地的自然稟賦、人文特色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經濟收益。一只羊駝玩偶通過進博會走進中國市場,帶動秘魯當地許多家庭收入增長,贊比亞蜂蜜通過進博會打開了全球市場通路……類似的“進博故事”持續上演,成為進博會助力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鮮活注腳。
當世界在不確定性中尋找方向,中國用進博之約給出答案:開放合作是必由之路,互利共贏是永恒主題。中國愿與各方一道,共同把全球市場的蛋糕做大、把共享發展的機制做實、把合作共贏的方式做活,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更多新動力。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