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人民日報:在開放聯通中相互成就——寫給第八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11月3日拍攝的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內的進博會主題裝飾。
黃浦江畔,再赴進博之約。11月5日至10日,第八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在上海舉辦,規模再創新高。
舉辦進博會,是中國擴大高水平開放的創新之舉、務實之舉。
當地時間10月31日,習近平主席向在韓國慶州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發表書面演講強調:“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和進口市場,是唯一舉辦國家級國際進口博覽會、持續向全世界開放市場的發展中國家,市場空間大、成長預期好。中方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同各方在開放聯通中相互成就。”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擘畫了未來五年的宏偉藍圖,“十五五”規劃建議對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作了專章部署,提出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開創合作共贏新局面”。
國際經濟貿易秩序遇到嚴峻挑戰,世界經濟增長動能不足,中國如期舉辦進博會,在復雜變局中彰顯定力、傳遞信心、注入確定性,致力于同各國共同發展、共享繁榮。
創新的首秀場——創新勢能化為經濟動能
中國大市場,已然成為全球創新的試驗場、利潤場、應用場。進博會,正是這片投資熱土上閃耀的“首秀場”。
“進博會不僅是個展會,更像助推器,推動著眾多跨國企業與中國市場協同創新、共同成長。”不少連續參展的“老朋友”這樣感慨。瑞典醫科達公司就是一名“全勤生”。過去七屆進博會,它一路見證、一路成長。
首屆進博會,醫科達攜全球首臺高場強磁共振引導放射治療系統在亞洲“首秀”。醫科達全球執行副總裁龔安明說:“依托進博會,我們迅速與國內5家醫療機構展開臨床試驗。2020年,該放射治療系統獲中國國家藥監局認證,正式進入中國市場。”
“成功參加進博會,是我們加大在華投資、在上海設立區域總部的重要‘信心催化劑’。”龔安明說。
從“首發首秀”到“本土創新生態共建者”,進博會見證了醫科達在中國的身份轉變。2025年,醫科達實現全線產品本土化生產。本屆進博會,醫科達將首發本土化生產的全線腫瘤放療產品,集中展示從“引進中國”到“全線本土化”的豐碩成果。
類似這樣的進博故事,還有很多。全勤參展的施耐德電氣,在進博會上展示的創新產品和先進技術中,來自中國原創的比例逐年增長。比如,2023年,施耐德電氣在中國研發制造的全新一代空氣斷路器系列產品在第六屆進博會上首展,并于次年3月在上海康橋工廠正式下線,目前該產品已走向東亞、中東等市場。
“作為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中國不僅是規模龐大的開放市場、全球供應鏈的關鍵組成部分,更是世界級創新高地。”施耐德電氣執行副總裁尹正表示,中國產業正以科技創新為驅動力,加快打造數字生產力、綠色生產力,施耐德電氣將繼續立足中國發展優勢,實現“在中國惠世界”。
創新合作的種子,正開花結果。本屆進博會上,參展企業在去年3496家的基礎上新增了600余家;461項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將集中亮相。
開放的實踐場——為世界發展提供新機遇
堅持開放合作、互利共贏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舉辦進博會,就是要擴大開放,讓中國大市場成為世界大機遇。
一條來自新西蘭的羊駝被,跨越重洋,如何能在中國市場“火”起來?
新西蘭太平洋羊駝家紡集團常務董事耿聰的答案是:“搭上進博會的快車。”
從2021年9平方米的展位,到第二年就接到3.3噸羊駝纖維的訂單,再到今年展位面積擴大至15倍,太平洋羊駝的成長軌跡正是“進博效應”的生動縮影。2024—2025財年,太平洋羊駝中國市場銷售額同比增長近300%。
進博會是產品展示的舞臺,也是中國宣示開放政策的平臺。
進博會“綠色通道”機制讓品牌短時間內完成樣品檢驗與備案;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政策讓產品順利入駐天貓國際、抖音電商等平臺;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不斷完善,為產品專利圖樣在中國注冊提供了便利……通關周期顯著縮短,市場進入成本大幅降低,持續優化的營商環境,為國際品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未來太平洋羊駝將繼續深耕中國市場,計劃在多個城市設立旗艦體驗店。”耿聰表示。
通過進博會平臺,中國持續推動貿易投資便利化、知識產權保護等開放創新,打造“投資中國”“購在中國”“出口中國”等品牌,為展品變商品、展商變投資商、“頭回客”變“回頭客”提供穩定、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前7屆進博會累計意向成交額超5000億美元。
中國已連續16年穩居全球第二大進口市場,“十四五”時期貨物和服務進口將超過15萬億美元。
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合作的清單越拉越長。
共贏的豐收場——以人為本促進普惠包容
進博會,不僅是經貿合作的平臺,更是全球共享的國際公共產品。
在進博會展館的一街之隔,綠地全球商品貿易港作為進博會常年交易服務平臺,為來自最不發達國家的客商搭建了進入中國市場的便捷通道。
從進博出發,許多客商實現“從0到1,從1到100”的跨越。
2020年,來自阿富汗的小伙阿里首次參加進博會,帶著二十幾張手工羊毛地毯。沒想到現場很快銷售一空,并收獲了2000張訂單,這意味著2000多個阿富汗家庭有了相當于一整年的收入。2021年,阿里入駐綠地貿易港,業務從手工地毯拓展至松子、珠寶等多個品類。在綠地供應鏈與直播資源助力下,他曾創下“近萬罐松子秒光”的紀錄,單月松子銷量最高達3噸。
尼泊爾客商弗蘭克,2020年入駐貿易港并亮相進博會。他帶來的手工羊絨圍巾,憑借細膩質地與獨特的民族紋樣,迅速在線上線下走紅。借此,弗蘭克接到了上百萬元的羊絨圍巾訂單,把生意做到了中國中西部多個省份。
綠地貿易港集團總經理薛迎杰介紹,綠地貿易港已吸引來自76個國家和地區的180家企業入駐,設立國家館68個,其中“一帶一路”國家館49個,推動5000余款進博同款商品進入國內22個省份,助力進博好物走進千家萬戶。
本屆進博會,為來自37個最不發達國家的展商提供部分免費展位和展品留購稅收優惠政策,擴容非洲產品專區,支持非洲建交國用足用好100%稅目產品零關稅政策,來自最不發達國家的企業達163家,同比增長23.5%,非洲企業參展數量同比增長80%。
“全球南方”不再只是地理概念,而是進博會上活躍的增量。今年虹橋論壇將首次圍繞“增強全球南方經濟韌性”和“全球南方農業可持續發展”展開研討,匯聚全球智慧探討以人為本促進普惠包容。
中國搭臺,世界合唱。中國將繼續以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深層次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世界經濟帶來更多穩定性和確定性,不斷以中國式現代化新成就為世界提供新機遇。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