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西藏日喀則災后重建工程建成并交付:20多個民族攜手重建受災民眾新家園
中新網拉薩11月3日電 (貢確)近日,隨著珠峰腳下西藏日喀則定日、定結、拉孜等地重建工程建成并交付,震后留下的創傷已被嶄新的藏式民居取代。震后短短200余天,漢、藏、回、彝等20多個民族的建設者與本地民眾攜手奮戰,在平均海拔4600米的高原上,共同書寫了一段跨越山海的團結重建故事。

圖為定日縣加措鄉加布村村民慶祝喬遷新居。貢確 攝
2025年1月7日,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定日縣發生6.8級地震,地震波及定日、拉孜、薩迦、薩嘎、定結等縣。
這場被稱為“高原奇跡”的重建,背后是“政府統籌、央企援建、民企參與、群眾自助”的多元合力。來自四川、甘肅、青海、云南等地的各族建設者,與本地群眾黨員干部一道,發揚偉大抗震救災精神,共居、共學、共事,生產互幫、重建互助、文化互融、和諧共處,共同托舉起災區群眾的新家園。特別是來自內地的技術工人發揮傳幫帶作用,帶動本地工人學專業技術,學國家通用語言,培養了一批當地熟練工人,促進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重建工地也是民族團結的交融場。藏語、川普、甘普等方言交織成獨特的“團結交響曲”,手勢成為各族工友間的通用語言。昂仁縣的扎西頓珠曾是零工,在四川師傅史叢明的悉心指導下,從認不全工具到能獨立完成下水溝渠開挖,工資翻倍,“學好手藝,以后去哪都有底氣”。拉孜縣夏拉蘇村的帳篷茶館內,四川漢子陳新用帶著川音的藏語問候“阿佳,今天還喝酥油茶”,藏族阿媽則悄悄為工棚送去熱餅子,鄉愁與溫情在煙火氣中相互取暖。

圖為定結縣江嘎鎮赤那村村民拉巴正在打掃衛生。貢確 攝
10月22日,拉孜縣薩卓村首批重建的卓自然村20戶受災民眾喜遷新居。喬遷現場,村民們捧著哈達、青稞酒與“切瑪”五谷盒,向建設者獻上最深的敬意。
如今的災區新村,處處煥發新生機。水、電、路、網四通八達,6種精準戶型適配不同家庭需求,160平方米的寬敞民居讓村民巴桑圓了“新房夢”。村民們紛紛主動開商店、種蔬菜、辦民宿,新的生活圖景正在展開。
“新房子是暖的,心里更暖!”薩嘎縣村民次仁達娃的感慨,道出了所有受災民眾的心聲。這場跨越民族的重建實踐,不僅建起了堅固的家園,更筑牢了民心相通的橋梁,在珠峰腳下書寫了各族民眾守望相助、同心筑夢的生動篇章。(完)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