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解開“糊涂賬”,再續同鄉情

“因為工程款糾紛,我們十幾年的老鄉情差點斷了,現在不僅矛盾解決了,以后的合作也有據可依了。”近日,在山東省濰坊市奎文區綜治中心的檢察官調解室里,王某在簽訂息訴罷訪承諾書后,與老搭檔張某握手言和。
張某和王某是同鄉,均從事工程施工。從2006年起,二人先后合作完成了9個水電暖安裝工程項目,卻始終沒有簽訂完整的書面合同。工程竣工后,二人因結算分歧,遲遲沒有結清工程款,且無法達成一致。2020年至2022年,王某將9個工程拆分為3個案件,將張某起訴至法院。這場官司一打就是5年,先后歷經多次審理,裁判結果反復變化,雙方從訴訟對抗走向信訪維權,矛盾持續升級。
張某對裁判結果不服,先后遞交了3份再審申請,均被駁回。今年3月,張某走進當地綜治中心反映這樁煩心事,綜治中心立即將該線索移交檢察服務窗口。奎文區檢察院依法受理張某的監督申請。面對建設工程領域普遍存在的“三無”(無合同、無對賬、無結算)困境,該院在濰坊市檢察院的指導下,依托綜治中心聯動調解平臺,與入駐綜治中心的城鄉建設調解中心合作,由檢察官和工程專家共同“體檢會診”。
“爭議的核心是工程計量規范的應用差異。”在調解現場,工程專家梳理了工程資料,認定雙方為勞務分包關系,勞務費用不能以套取定額方式計算,并對二人爭議的費用逐一分析。檢察官結合相關法律解讀實際施工人與勞務分包的區別及法律責任,引導雙方從法律和事實出發尋找合理解決方案。
經過多輪調解,張某和王某終于達成一致:張某同意降低管理費,王某也對部分安裝費進行了核減。二人達成調解意愿后,奎文區檢察院同步邀請法院執行局在綜治中心現場辦公。在檢察官和法官的共同見證下,二人當場簽署執行和解協議,張某隨即申請撤回執行異議,王某同步申請解封張某被凍結的資產。
(檢察日報 匡雪 玄承瑛 齊麗文)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