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cronym id="vwv6e"><var id="vwv6e"></var></acronym>
    2. 午夜福利国产精品视频,中文字幕日韩有码av,av午夜福利一片免费看久久,欧美牲交a欧美牲交aⅴ图片,国产精品亚洲二区在线播放,四虎在线成人免费观看,麻豆国产成人AV在线播放,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网站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上海雙年展的前世今生:映射上海與全球的對話

      澎湃新聞記者 黃松
      2025-11-05 08:50
      來源:澎湃新聞
      ? 藝術評論 >
      字號

      第十五屆上海雙年展“花兒聽到蜜蜂了嗎?”11月8日將于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開幕。

      從1996的上海美術雙年展到第十五屆上海雙年展,作為中國大陸首個國際當代藝術雙年展,上海雙年展已近而立之年,從人民廣場的老上海美術館,到2012年的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從油畫、水墨到影像與社會議題,從美術館白盒子到城市公共空間,再到藝術中的哲學思考,上海雙年展在與這座城市共生中,見證著城市、藝術和人的變化,更是上海這座城市與全球對話的映射。

      第十四屆上海雙年展“宇宙電影” ,展覽現場,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2023年

      1956年,位于南京西路上的“康樂酒家”被改建為“上海美術展覽館”,成為新中國成立后上海最早的專業展覽空間之一。1986年,原址上新建的“上海美術館”落成(今仙樂斯廣場位置),這一名稱的更替,也標志著它從上海美協的展覽場所轉變為隸屬文化局的公立美術機構。那時,全國僅有十余家省級美術館,典藏與研究的職能仍在探索中。然而,正是在這樣的探索中,“96上海美術雙年展”誕生于此,若干年后,這場展覽被叫作“開放的空間:第一屆上海雙年展”,時任上海美術館館長為方增先(1931年-2019年,著名中國畫家,“新浙派人物畫”的奠基人)。

      最初的起點:為了解更多外國藝術

      澎湃新聞2017年在專訪方增先先生時曾問他當年為何想到籌劃做雙年展,他的回答很簡單——從事藝術需要了解外國的藝術?!半p年展可以邀請西方各種流派都到中國展覽,眼光放得更大、吸收面多了,對繪畫的發展很有好處?!?/p>

      回顧第一屆上海雙年展,當代藝術家張健君是重要的參與者。他1970年代末畢業于上海戲劇學院美術系,后于上海美術館工作,自20世紀80年代末期開始旅居美國。1994年年底,方增先在紐約和張健君見面,邀請他回國發展。次年,張健君以上海美術館學術顧問的身份開始協助方館長著手籌備創立上海雙年展。

      1996年,上海(美術)雙年展

      對于“開放的空間”這一主題的設定,張健君回憶說:“這個主題定位從藝術文化和政治生態上考慮,讓上海藝術回到國際化、當代化的交流平臺中。我們當時決定展出的作品以油畫為主,因為當時在油畫界探索型的藝術家比較多,能更好地反映這個主題。”

      “96 上海(美術)雙年展” 展覽海報

      彼時的上海當代藝術生態尚未成熟,而“開放的空間”以兼容并包的姿態,為藝術家提供了一個與世界對話的起點。當年的參展藝術家包括有陳鈞德、許江、徐芒耀、羅中立、何多苓、周春芽、丁乙等,他們呈現的均為架上作品,在目前關于首屆上海雙年展的檔案中,僅陳箴、谷文達和張健君以裝置作品參展,其中張健君呈現的是影像作品《Taichi·迪斯科》: 由拆遷上海石庫門的老磚鋪設的地面,圍繞著中央部分是一個隨著音響而改變色域的玻璃平面的太極圖式,像舞廳那樣閃爍。四周的墻面圍繞著50臺老式的電視機,播放著2組圖像:一邊是西方人打太極拳,一邊是中國老人跳迪斯科。“50臺電視機播放老年人跳迪斯科,讓個人化的舞蹈變成集體行為。旁邊是一位外國人認認真真地在打走樣的太極。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種文化誤讀現象?!睆埥【貞浾f。

      張健君,《Taichi·迪斯科》,多頻錄像,裝置 影像視頻等,1996

      上海油雕院院長江梅在1996年剛剛畢業,并進入上海美術館學術部工作。在她看來,在這個首次由中國人自己舉辦的國際雙年展上,首次從自己的文化發展需要出發來確定主題邀請藝術家,上海雙年展的意義在于改變了長期以來中國的藝術家在國際藝術舞臺上處于一種被選擇的尷尬境地。

      陳箴,《三十六計金為主》(草圖),木、鋼、硬幣,1996

      到了1998年,第二屆上海雙年展以“融合與拓展”為主題,轉向水墨媒介的當代表達。策展團隊邀請了50位藝術家,其中三分之一為海外華人藝術家。水墨不再是傳統符號,而成為思考當代語境的語言。此時的雙年展,仍在媒介與觀念之間尋找平衡,也為日后更大范圍的國際化鋪墊基礎。

      98 上海(美術)雙年展(第二屆上海雙年展)展覽海報

      上海美術館新址與國際化的轉折

      2000年3月18日,上海美術館遷入兩百米外的南京西路325號(現為上海歷史博物館),與上海博物館、上海大劇院等一起形成了文化建筑群。上海美術館入遷此建筑后,展廳面積從原先的2200平方米增加到5800平方米以上,場館條件改善的同時,美術館運營團隊知識結構也發生了改變;加之過去近十年的積淀,上海美術館迎來了發展的黃金階段。同年舉辦的第三屆雙年展“海上·上海”,成為轉折點,標志著上雙成為中國第一個真正國際化的雙年展。

      上海美術館舊址

      2000年第三屆上海雙年展“海上·上?!?,蔡國強的作品在上海美術館的院子里宣傳欄上展示。

      “海上·上?!笔状斡芍型獠哒箞F隊共同策劃,除方增先任策展小組組長外,侯瀚如、張晴、清水敏男、李旭也加入其中,參展藝術家來自18個國家和地區。展覽以“城市”為核心,探討當代藝術在快速現代化的東方都市中的位置。它不僅回應了上海的現實,也象征著中國當代藝術正式進入全球語境,標志著上雙成為中國第一個真正國際化的雙年展。

      2000年第三屆上海雙年展嚴培明油畫作品《自畫像-3》 (左) 及《自畫像-2》(右)現場圖照片,12.7 × 8.89 cm。攝影:André Morin,嚴培明供圖。

      張培力,《同時播出》(2000上雙展覽現場),2000年,多頻錄像,時長11分33秒-64分03秒,藝術家供圖。

      也正是這一屆之后,“上海雙年展”從單一媒介展覽轉向關注社會文化議題,成為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的當代藝術平臺。隨后的每一屆,都以城市、技術與社會為軸心,呈現出當代藝術與城市精神的雙重生長。

      2000年上海雙年展上,安尼詩·卡普爾作品《使世界變得豐富》雕塑,1999年

      2002年的“都市營造”由范迪安與阿蘭娜·黑斯共同策劃,是國內首次在國際范圍內將建筑與視覺藝術并置的展覽。它反映出全球化語境下人、空間與城市關系的再思考。2004年,“影像生存”延續這一思路,以多媒體藝術為主,探討影像作為視覺語言與生存方式的雙重意義。當數字媒介進入藝術語境,“影像”成為新的文化符號,也為后來十余年中國影像藝術的繁榮奠定了背景。2006年,“超設計”主題出現,展覽關注設計與日常生活的邊界,反思消費社會中的視覺文化。

      2002年第四屆上海雙年展“都市營造”展覽現場

      2006年,“超設計:第六屆上海雙年展”上,于上海美術館東墻1:1復制唐代五臺山佛光寺東大殿斗拱

      2008年的“快城快客”回到城市經驗,聚焦遷徙、流動與文化交融。展覽以“人民廣場”為創作起點,藝術家以裝置、影像和行為等形式回應當代城市的快速變遷。這一年,上海雙年展與光州雙年展、新加坡雙年展、悉尼雙年展及橫濱三年展聯合組成“2008藝術羅盤”,在世界范圍內搭建一個信息共享和傳播的平臺,讓21世紀亞太文化的當代性在全球境遇中生成出新的理念。

      2006年,“快城快客:第八屆上海雙年展”上,尹秀珍作品《飛行器》,2008

      到了2010年,主題為“巡回排演”的第八屆上海雙年展,更將展覽視作“生產過程”與“排練現場”。這一屆的策展邏輯不再以作品陳列為中心,而強調知識生產與話語建構。展覽本身成為一場表演、一種“思考的過程”。

      2010年,“巡回排演:第八屆上海雙年展“中的作品《馬良的工作室》

      這也是上海雙年展在“上海美術館時代”的最后一屆?;赝?996年至2010年,這十五年間的八屆上海雙年展,不僅見證了中國當代藝術的制度化進程,也映射出上海作為國際都市的文化氣質。從“油畫”到“水墨”,再到影像、建筑與社會議題,雙年展在不斷的媒介更迭與思想轉向中,呈現出一個城市對自我身份與全球語境的持續提問。

      2010年,“巡回排演:第八屆上海雙年展”第二幕的主題為“指隨明燈”,紐約著名藝術家利亞姆·吉利克(Liam Gilick)和安東·維多克(Anton Vidokle)邀請二十余位精英藝術家、批評家和策展人參與,思考和討論上海雙年展提出的若干議題。

      2012年,隨著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的落成,雙年展的舞臺被推向了更大的城市與國際維度。不知是否是冥冥之中的安排,“巡回排演”中的參展藝術家安東·維多克、Raqs媒體小組等成為了后來上海雙年展的主策展人。

      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重新發電”

      2012年10月1日,“重新發電”第九屆上海雙年展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Power Station of Art,簡稱PSA)開幕,這也宣告著這座由原南市發電廠改造而來的建筑,變身為中國大陸第一家國有當代藝術博物館,此后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成為上雙新的主場館。

      坐落于黃浦江畔的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左側有煙囪的建筑)由原上海南市發電廠改建

      這一年,“重新發電”的主題與上海雙年展的遷址、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的創建息息相關,它對應著對原南市發電廠、世博會“城市未來館”的改造和重啟。它充分調動了城市的記憶和世博的資源,承載了工業遺產變革為當代資源的使命,形象地表達了上海雙年展和當代藝術博物館作為思想策源地、能量發動機的意義。

      第九屆上海雙年展“重新發電”展覽現場,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2012年

      第九屆雙年展還首創“城市項目”,嘗試將當代藝術作品拋入或歷史或日常的公共空間,引發日常環境中的非日常經驗。在“外白渡橋—圓明園路—四川北路—南京東路”一線的城市歷史建筑群中生成當代藝術帶,將“當代”與“歷史”并置的對話推至市民眼前。這也是上海雙年展首次突破既有的展覽空間,選取上海多處公共空間作為展場,邀請市民一同構建藝術與城市、與日常生活的對話。如今回看,這條“當代藝術帶”已經構成了美術館和畫廊的集聚效應。

      2012年上海雙年展城市館項目:何塞·卡洛斯·馬蒂納德參展作品《所有共和集之于一(立體聲現實環境 12)》展覽現場

      2014年,上海雙年展改革了策展人制度,主策展人不再受國籍限制,策展主題也從上海現象開放成為上海與世界,藝術如何回應國際當下最緊迫性問題。主策展人由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的國際學術委員會推薦并遴選。這是上海雙年展繼遷址之后進一步邁向國際化多元性發展的重要一步。經第一屆學術委員會遴選,安塞姆·弗蘭克當選為“社會工廠:第十屆上海雙年展”主策展人。

      第十屆上海雙年展“社會工廠”展覽現場,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2014年

      2016年,來自印度的藝術家組合Raqs媒體小組擔任主策展人。在高度互聯的全球語境之中,第十一屆上海雙年展“何不再問”著重于探尋“一帶一路、南南合作”的可能性,意圖呈現一個兼容并蓄且具有發散性的藝術世界,并將系統性的教育活動和城市項目無縫相融,有機串聯。

      第十一屆上海雙年展“何不再問”展覽現場,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2016年

      2018年,由歷史學家夸特莫克·梅迪納擔任主策展人的上海雙年展首次大規模地展出拉丁美洲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并以中國古代道教儀式的“禹步”步法,以徘徊于進退之間來超越西方二元對立式的思維方式。打破傳統藝術話語體系,關注多元話語的同時,上雙的成長與世界當代藝術史的成熟不謀而合,向世界展示了上海文化“兼容并蓄”的精神。

      第十二屆上海雙年展“禹步” 展覽現場,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2018年

      2020年,上海雙年展經歷了24年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在全世界幾乎所有的大型展覽都停擺的時候,第十三屆上海雙年展“水體”成為了唯一一個按期舉行的世界級展覽,并打破傳統“展覽”形式,聯合藝術家、研究者、行動者、機構和社區,以交響樂的結構為觀眾打造環環相扣、漸趨增強的三段式體驗?!八w”也因此成為上雙歷史上時間跨度最長,與上海城市歷史、網絡平臺、國際機構連接最為廣泛的一次。

      第十三屆上海雙年展“水體”展覽現場,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2021年

      2023年,第十四屆上海雙年展“宇宙電影”聚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近80位參展藝術家,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轉變為一座探討天人關系的“電影院”。作為全球首個聚焦于“宇宙”主題的國際藝術雙年展,策展團隊邀請藝術家通過更為復合全面的方式來思考當今世界的挑戰,并向上海作為中國電影發祥地的傳統致敬。

      第十四屆上海雙年展“宇宙電影” ,展覽現場,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2023年

      延續自2012年的城市項目,上海雙年展也將當代藝術視為城市另外一種顯影的方式。從第11屆上海雙年展的城市項目“51人”,將51位普通人與他們的城市生活成為被觀察、被解讀的對象。第12屆上海雙年展城市項目“你的地方”,以80年前出版的上海市行號路圖錄為基底,向生活在這座城市里的每個人發出邀請。通過訪談、漫步等形式,發現和表述每個個體與城市的切身感知。

      第12屆上海雙年展城市項目“你的地方”特別活動順昌路城市考古,2019年

      到2020年的“水體”,這種“城市即展場”的理念進一步深化。在展覽的第三階段走出黃浦江畔的主展場,進入孫科別墅等公共空間進行對話與創作時,雙年展的能量也滲透進城市之中。上海視覺藝術學院的學生以閔行莘莊為核心,展開一場關于“水脈—人文—科幻寫作”的視覺實驗,構成了從自然地景到未來想象的連續敘事。2023年的城市項目以“青策計劃”的形式落地思南公館和慎余里,與“宇宙電影”這一主題形成多層面、多角度的對話,重思展覽的公共屬性,以年輕一代的視角表達藝術之于城市的意義。

      第13屆上海雙年展城市項目開設“上雙水文漫步”行動,2021年。通過手機小程序,1932年的城市水網覆蓋于實時地圖之上,城市水系的歷史與當下在行走中交融。

      第15屆上海雙年展“花兒聽到蜜蜂了嗎?”將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開幕,屆時將呈現67位/組來自中國及世界各地藝術家的逾250件作品。本屆雙年展由主策展人凱蒂·斯科特(Kitty Scott),聯合策展人黛西·德羅齊埃(Daisy Desrosiers)與譚雪共同策劃,策展團隊成員還包括龍奕瑭和張營營。凱蒂·斯科特也是上雙歷史上首位女性主策展人。

      對于主題,凱蒂·斯科特曾闡述到“人類很早就知道當蜜蜂聚集成群,它們會彼此交流,共享信息。直至不久前,我們才發現這個交流網絡的范圍遠不止于蜜蜂之間。研究表明,花兒也在收集信息?;▋骸牭健鄯涑岚虻恼駝?,從而在蜜蜂出現時分泌出更加香甜的花蜜。”第15屆上海雙年展旨在創造藝術作品、觀眾與環境之間,多樣、全新的感官交流方式。展覽將立足于不同智慧模式的交匯點,將人類與非人類智慧同時納入考量,并從自然與文化中汲取智慧。

      目前城市項目已經公布,從城市街區的花園籬笆(tbh的小屋),到郊野田間的開闊土地(嘉源海美術館);從植物園中精心栽培的盆栽(上海植物園),延伸至陽臺花園里自在生長的本土草叢(klee klee)……這些穿梭之旅將公眾與藝術于不同地點相遇,并繼續書寫中國當代藝術的篇章。

      第15屆上海雙年展“花兒聽到蜜蜂了嗎?”海報

      歷屆展覽主題

      1996年第一屆上海(美術)雙年展:開放的空間

      展期:1996年3月18日-4月7日;展場:老上海美術館

      主辦:上海市文化局、上海美術館

      1998年第二屆上海(美術)雙年展:融合與拓展

      展期:1998年10月20日-11月20日;展場:老上海美術館、劉海粟美術館

      主辦:上海美術館、梁潔華藝術基金會

      2000年第三屆上海雙年展:海上·上海

      組長:方增先;策展人:侯瀚如(法)、清水敏男(日)、李旭、張晴

      展期:2000年11月6日-2001年1月6日;展場:上海美術館

      主辦:上海美術館;協辦:上海有線電視臺

      2002年第四屆上海雙年展:都市營造

      主策展人:范迪安、阿蘭娜·黑斯(美);策展人:伍江、李旭、克勞斯·貝森巴赫(美)、長谷川佑子(日)

      展期:2002年11月22日-2003年1月20日;展場:上海美術館舊館、上海美術館

      主辦:上海雙年展組織委員會

      2004年第五屆上海雙年展:影像生存

      策展人:許江、洛柿田(荷)、鄭勝天(加)、張晴;策展助理:高士明

      展期:2004年9月28日-11月28日;展場:上海美術館、上海人民公園

      主辦:上海美術館、東方早報;協辦:浙江海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東杰廣告傳媒有限公司、上海人民公園經營管理有限公司

      2006年第六屆上海雙年展:超設計

      總策展人:張晴;策展人:黃篤、林書民(美)、李圓一(韓)、喬納森·沃特金斯(英)、伽弗蘭科·馬拉涅羅(意);助理策展人:肖小蘭

      展期:2006年9月5日-11月5日;展場:上海美術館

      主辦:上海雙年展組織委員會

      2008年第七屆上海雙年展:快客城市

      總策展人:張晴;策展人:朱尼安·漢尼(德)、翰克·斯勞格(荷);助理策展人:項麗萍、李凝

      展期:2008年9月8日-11月16日;展場:上海美術館

      主辦:上海雙年展組織委員會

      2010年第八屆上海雙年展:巡回排演

      策展人:范迪安、李磊、高士明;策展助理:華怡

      展期:2010年10月24日-2011年2月28日;展場:上海美術館

      主辦:上海雙年展組織委員會

      2012年第九屆上海雙年展:重新發電

      總策展人:邱志杰;聯合策展人:鮑里斯·格羅伊斯(德國)、晏思·霍夫曼(哥斯達黎加)、張頌仁(香港)

      展期:2012年10月1日-2013年3月31日;主展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城市館:除了設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內部的八個場館,亦在上海市中心的南京東路至外灘源地帶設置22個城市館(城市館參展城市:阿姆斯特丹、安特衛普、奧克蘭、萬隆、巴塞羅那、柏林、波哥大、布魯克林、大田、達喀爾、底特律、店口、杜爾塞多夫、伊斯坦布爾、里爾、利馬、洛杉磯、墨西哥城、莫斯科、孟買、巴勒莫、匹茲堡、羅納-阿爾卑斯/里昂、舊金山、圣保羅、仙臺、悉尼、德黑蘭、烏蘭巴托、溫哥華)

      主辦:上海雙年展組織委員會

      2014年第十屆上海雙年展:社會工廠

      主策展人:安塞姆·弗蘭克(德國);聯合策展人:周安曼(臺北)、康喆明(羅馬尼亞)、劉瀟;電影項目策展人:希拉·法勒(以);音樂項目策展人:尼古拉斯·布斯曼(德);城市館(城市車間)策展人:朱曄

      展期:2014年11月23日-2015年3月31日

      主場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城市館:上海新天地、上海K11購物藝術中心、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靜安嘉里中心

      主辦:上海雙年展組織委員會

      2016年第十一屆上海雙年展:何不再問:正辯、反辯、故事

      總策展人:Raqs媒體小組(印度);策展組成員:薩比赫·艾哈邁德(印度),劉畑,陳韻,黛絲·默恩德(澳大利亞)

      展期:2016年11月11日-2017年3月12日;主場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城市項目地點:上海斯沃琪和平飯店藝術中心、定海橋、上海音樂廳廣場等

      主辦:上海雙年展組織委員會

      2018年第十二屆上海雙年展:禹步

      主策展人:夸特莫克·梅迪納(墨西哥);分策展人:瑪麗亞·貝倫·賽斯·德伊瓦拉(哥倫比亞)、神谷幸江(日本)、王慰慰

      展期:2018年11月10日-2019年3月10日;主場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1、2、3樓、煙囪

      城市項目地點:上海斯沃琪和平飯店藝術中心、上海油罐藝術中心、補時、思南公館、米蓋爾·德·塞萬提斯圖書館

      主辦:上海雙年展組織委員會

      2020年第十三屆上海雙年展:水體

      主策展人:安德烈斯·雅克(西班牙);分策展人:瑪麗娜·奧特羅·韋爾齊耶(西班牙),露西婭·彼得羅尤斯蒂(英國),由宓,菲利帕·拉莫斯(葡萄牙)

      展期:2020年11月10日-2021年6月27日;主場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1、2、3樓、煙囪

      城市項目地點:孫科別墅、萬科莘閔圖書館、水文漫步

      主辦:上海雙年展組織委員會

      2023年第十四屆上海雙年展:宇宙電影

      主策展人:安東 · 維多克;分策展人:向在榮、哈莉·艾爾斯、盧卡斯·布拉西斯基斯、本·伊斯特漢

      展期:2023年11月9日-2024年2月18日;主場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1、2、3樓、煙囪

      城市項目地點:思南公館、萬象城

      主辦:上海雙年展組織委員會

        責任編輯:何濤
        圖片編輯:張穎
        校對:丁曉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网站好莱| 丁香婷婷色综合激情五月| 国产精品亚韩精品无码a在线| 亚洲欧美人成电影在线观看|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12| 日本偷拍自影像视频久久| 天天看片视频免费观看| 777奇米四色成人影视色区| 无遮高潮国产免费观看| 久久影院九九被窝爽爽| 招远市| 乌兰察布市| 精品日本乱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伊人久久综合性色| 久久精品国产91精品亚洲| 县级市| 亚洲一区二区三级av| 在线 欧美 中文 亚洲 精品| 免费看视频的网站| 午夜AAAAA级岛国福利在线| 国产AV国片精品有毛|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码| 亚洲日韩成人av无码网站| 亚洲一区二区国产av| 最新国产精品中文字幕| 999精品全免费观看视频|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字幕视频| 久久一区二区三区黄色片| 人妻放荡乱h文| 岛国岛国免费v片在线观看| 性欧美三级在线观看| 国产清纯在线一区二区| 仁化县| jlzz大jlzz大全免费| 黄页网站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同仁县| 国产日产亚洲系列av| 欧美韩中文精品有码视频在线| 龙州县| 人妻聚色窝窝人体WWW一区|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躁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