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10月末暴雨暴雪齊襲,尼泊爾陷氣候失序危機
一切都那么突然,暴雨下在不該下的季節,暴雪落在未曾預警的山口。
在本該天朗氣清、迎來莊稼豐收與雪山壯景的10月,尼泊爾各地的暴雨、冰雹和暴雪幾乎同時襲來,致使田地被淹、山路封閉。

當地時間2025年10月30日,尼泊爾拉利特布爾,持續降雨導致環路區域積水,車輛涉水行駛。視覺中國 圖
自 10 月 27 日起,阿拉伯海低壓與西風槽攜帶反常的冬前雨雪而來;雪上加霜的是,就在兩天后,孟加拉灣氣旋“蒙薩”(Montha)又在印度東岸登陸,10月30日,其殘余濕氣涌入尼泊爾,引發更廣泛的強降雨和高山暴雪。
“雖然個別季風后期的異常強降雨事件尚不足以定義為‘新常態’,但它確實顯示出氣候行為反復無常的趨勢?!眹H山地綜合發展中心(ICIMOD)氣候行動負責人布佩什·阿迪卡里(Bhupesh Adhikary)告訴澎湃新聞(www.ditubang.cn),“在尼泊爾出現10月末的極端降雨之前,政府水文氣象局已正式宣布季風從尼泊爾撤離。按照氣候學常理,一旦季風撤離被宣布,尼泊爾雖然可能仍會出現零星降水,但通常不會出現顯著的降雨?!?/p>
尼泊爾碳排放量占全球不到0.1%,但它卻正在承擔高山冰川融化、雨季錯亂、洪水頻發的代價。
喜馬拉雅山區突降暴雪:徒步旺季變“困季”
暴雪突至后,安納布爾納、馬納斯魯、木斯塘等主要喜馬拉雅山地徒步區域緊急公告徒步活動暫停,多地被迫一夜封山。積雪封路、旅館斷糧、游客撤離、高山救援,原本熟悉的徒步旺季變成了一場大撤退。
10月29 日,尼泊爾中北部安納普爾那(Annapurna)徒步線路的重要區域——馬南(Manang)突遭暴雪,大量徒步者被困。尼泊爾陸軍隨后展開空地聯合救援,疏散約 1500 人,其中包括約 200 名外國游客。30日起,通往珠峰南坡大本營徒步線的主要空中通道——盧卡拉機場(Lukla Airport)因持續惡劣天氣連續三天停航,上千名游客滯留。

2025年10月29日,徒步者在尼泊爾馬納斯魯山區薩馬村的積雪中前行,一場罕見暴雪襲擊了這座海拔 3520 米的高山村莊,徒步路線被厚雪覆蓋。 拉姆·卡吉·蒂瓦里供圖
“太難了,季節完全變了?!闭隈R納斯魯(Manaslu)徒步環線帶隊的國際山地領隊聯盟(UIMLA)資深向導拉姆·卡吉·蒂瓦里(Ram Kaji Tiwari)告訴澎湃新聞,他在尼泊爾喜馬拉雅山脈帶隊登山徒步十余年,卻從未遇到這樣的十月。早在10月27日,他就盯著天氣預報發愁,“暴雪接連不斷,山路被厚厚的積雪覆蓋,沒辦法繼續往更高海拔走,太危險了?!背鲇诎踩紤],拉姆帶著14人的徒步隊伍止步于海拔3525米的高山村莊薩馬崗(Samagaon)。
但危機并未就此解除。撤退的游客越來越多,沿途旅店因為滯留的旅客爆滿,一床難求。更糟糕的是,原本下撤的路線被暴雨引發的泥石流沖毀,他們被迫改道,在兩天內額外徒步十多公里。
“以前,秋季是從9月到11月,春季是3月到5月,這是喜馬拉雅山地的黃金徒步季節?,F在完全不一樣了,9月和10月因為暴雨很難工作,而3月的暴雪又常常讓高山徒步行程無法順利完成?!?023年數據顯示,旅游業在尼泊爾經濟中占有約6.7% 的 GDP,而高山徒步探險作為其中的重要分支,其市場規模約占17億美元。
從干旱到雨災,尼泊爾稻農陷入“雙重打擊”
與此同時,尼泊爾的南部平原也失去了常規的氣候節奏。
據《加德滿都郵報》報道,反常的冬前暴雨席卷尼泊爾南部平原,馬哈塔里(Mahottari)、卡皮拉瓦斯圖(Kapilvastu)等稻米主產區的農民報告了嚴重的作物損失。通常,尼泊爾的稻谷在6月插秧、10月至11月收割,但今年突如其來的降雨打亂了節奏——稻谷剛剛成熟,田地就被積水淹沒。
“我們辛苦勞作六個月才有收成,結果三天就全毀了?!蹦岵礌栔炷防↗umla)地區農民賈亞·克里希納·達拉爾(Jaya Krishna Dharal)說。他的田地在收割前被大雨淹沒,晾曬的稻谷也被泡壞。
稻米在尼泊爾不僅是主食,也是主要的經濟作物之一,尼泊爾綜合發展研究院(Institute for Integrated Development Studies)2022年數據顯示,稻谷產出占尼泊爾GDP總量的7%。尼泊爾農業專家指出,今年稻谷的收成已受季風期的干旱影響,如今又遭遇冬前降雨沖擊,預計整體產量將下降,對本已疲弱的農業經濟構成新壓力。旱季時插秧困難、收獲季又遇暴雨的情況,已在過去幾年反復出現,使稻米種植越來越不確定。
巴迪巴斯(Bardibas)市農民阿瓦德·基肖爾·馬哈托(Awadh Kishor Mahato)表示,這場雨毀掉了他一家一整年的口糧,也斷了他維持家計的收入來源?!拔覀円驗?月中到9月中的旱情,晚插秧了一個月。如今稻谷剛熟,就被雨毀了?!瘪R哈托說,“照這樣下去,我們可能連一家人的口糧都不夠了。”
當反常氣候與經濟脆弱疊加,風險開始在最貧困的群體中積聚,暴雨帶走了糧食,也迫使更多尼泊爾家庭走向另一條更黑暗的路。
“當田地被洪水毀掉,人們就帶著孩子去磚廠工作。”非政府組織好織國際(GoodWeave International)高級項目經理海姆·莫克坦(Hem Moktan)說。今年 9 月24日,好織國際與尼泊爾專業分析機構新紀元(New ERA)聯合發布的一項研究顯示,氣候變化正在推動尼泊爾磚窯與地毯行業中童工和強迫勞動的增加。
研究指出,極端天氣與農業崩潰迫使尼泊爾農村家庭將孩子送入危險的工作環境。該研究基于三十年氣候數據及尼泊爾八個受影響地區逾千名受訪者的訪談,發現長期干旱、洪水與熱浪破壞了糧食安全,隨著農民收入愈發不穩定,許多失去土地或作物的家庭被迫遷往城市,進入加德滿都周邊的磚廠或地毯工坊尋找工作,兒童往往隨父母一起勞動,有時甚至被單獨雇用。
“尼泊爾在可持續發展上面臨多重挑戰。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和污染這三大危機雖然是全球問題,但對尼泊爾來說,問題非常嚴峻,且難以獨自應對?!卑⒌峡ɡ锔嬖V澎湃新聞,“同時,從山區到低地、從農村到城市、以及向海外的人口流動,正在改變尼泊爾的社會經濟格局和生活方式。盡管各級政府已制定相關政策與計劃,但受訓人力和資金都十分有限。尼泊爾亟需吸引更多國內外、公私部門的投資來緩解這些問題,區域合作與全球協議的落實也至關重要?!?/p>
在國際減排目標和援助承諾之間,尼泊爾的“微小排放國”身份讓它始終處于話語邊緣。氣候變遷帶來的連鎖效應,正在重塑整個南亞山地社會的結構。極端天氣的頻率或許還會繼續上升,而真正的考驗,是一個資源有限的國家,如何在被迫適應中尋找生存的秩序。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