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江蘇官方發文明確:持續辦好“蘇超”,并推廣“蘇超”經驗

2025年11月1日晚,2025年“蘇超”總決賽在南京奧體中心體育場舉行,在點球大戰中,泰州隊以4比3戰勝南通隊,奪得首屆“蘇超”冠軍。泰州隊球員捧起冠軍獎杯。 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火爆半年的江蘇省城市足球聯賽(“蘇超”)第一季剛剛落幕,江蘇官方即對“蘇超”未來的發展方向進行明確。
11月4日,江蘇省政府官網公布《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賽事經濟提振體育休閑消費的意見》(下簡稱《意見》),其中提及,將持續辦好城市足球聯賽,打造綜合性頂流賽事品牌,并放大“蘇超”效應,將其經驗復制于其他具有廣泛群眾基礎的賽事。
澎湃新聞注意到,10月中旬,江蘇省政府常務會議曾對該《意見》進行審議。會議指出,要持續擴大城市足球聯賽溢出效應,增強優質體育賽事供給,培育社會影響力大、知名度高的賽事品牌,促進賽事與消費深度融合,推動賽事經濟和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
《意見》共有17條內容,其中第一條便是“擦亮城市足球聯賽品牌”。《意見》要求,持續辦好全省城市足球聯賽,優化聯賽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統籌商務開發,推進聯賽專業化、品牌化建設,打造足球運動健康發展、文旅體商融合發展、人文經濟互促發展的綜合性頂流賽事品牌。
同時,江蘇還將把“蘇超”的模式推廣至其他賽事。《意見》提出,放大城市足球聯賽效應,支持各級體育協會等主體,按市場化規則組織籃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網球等比賽,讓各類運動百花齊放,滿足群眾多元化參賽觀賽需求。鼓勵各地加強體育賽事品牌創新,培育一批社會影響力大、知名度高的業余精品賽事。
“蘇超”自5月10日開賽至11月1日決賽,85場比賽共吸引現場觀眾達243.3萬人次,場均2.86萬人次,線上直播觀看22.2億人次。其間,江蘇各地不斷“放大招”,將賽事流量轉化為消費增量,使“蘇超”成為文旅體商融合的嘉年華。據江蘇省商務廳測算,“蘇超”實現了“1元門票帶動7.3元周邊消費”的杠桿效應。
如何借鑒“蘇超”的做法和經驗激發體育賽事消費潛力,《意見》也進行了部署。
其中,在拓展賽事消費場景方面,《意見》表示,支持在體育場館、體育公園、運動營地等打造一批沉浸式體育賽事消費場景;發展“電商+賽事”消費場景,延伸打造集觀賽、美食、市集、互動娛樂于一體的“第二現場”;豐富數字體育消費場景,培育智能化、定制化、體驗式體育消費新模式。
在開展賽事消費活動上,將推進體育賽事進景區、進公園、進街區、進商圈,辦好“跟著賽事去旅行”“跟著賽事品美食”等主題活動;支持各地舉辦體育消費節、體育嘉年華等促消費活動,打造“特色賽事+蘇新消費”聯動特色品牌;支持開設體育用品首店,舉辦首發、首秀活動,增加夜間體育培訓、體育展演等供給。
在體育消費惠民方面,鼓勵各地放大票根經濟效應,推出體育消費券、消費滿減、積分獎勵兌換等優惠措施;探索打包票務、住宿、交通、餐飲以及特色文旅項目,推出文體旅套餐;支持金融機構推出運動裝備消費貸、健身課程分期等產品,聯合打造“體育+”主題消費場景。
同時,江蘇還將完善賽事經濟產業鏈條,包括深化“賽事+文旅”、提升“賽事+制造”、做精“賽事+服務”等。
在“賽事+文旅”上,《意見》提出,推動建設一批高質量戶外運動目的地,構建以環太湖、沿長江、沿大運河、沿海等區域為重點的“水韻江蘇”戶外運動目的地體系。開展帆船、賽艇、龍舟等水上運動賽事,促進低空、冰雪、騎行、汽摩等時尚項目發展。打造一批國家級春節和國慶假期戶外運動精品線路,培育一批體育旅游精品項目、體旅融合發展項目。
“賽事+制造”方面,將推動體育用品制造強鏈,引導體育制造企業向附加值更高的環節延伸,建設體育用品創新研發中心。打造戶外運動服裝與裝備、球類與健身器材、體育場地材料等若干年產值30億元以上的特色產業集群。助力更多體育企業進入“專精特新”、單項冠軍企業行列。
根據《意見》,為保障賽事經濟的發展,江蘇省財政將綜合運用財政獎補、貸款貼息等政策工具,重點支持體育特色品牌賽事、消費引領性強的重大賽事舉辦,以及職業體育俱樂部發展、體育制造業企業轉型升級等。
此外,還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通過政府性融資擔保、風險補償等方式,提升體育企業融資可得性,適時推出“蘇體貸”專項金融產品。支持金融機構探索運用門票收費權、賽事版權、轉播權質押等提供風險緩釋,加強數字人民幣、支付結算、保險保障等綜合金融服務。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