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馬上評|山姆App更新翻車,消費者已經膩了互聯網套路
“退卡、差評、開除XX高管……”在山姆的社交媒體和App評論區,類似的評論正在持續高熱。主要是因為近日大量山姆會員反映,更新后的山姆App出現圖片過度美化、配料表被隱藏、交互界面繁瑣等問題,社交媒體和App評論區都已經填滿了各路差評。
從這些改動可以看出,新App主打的是一種“互聯網套路”——過度美化,是為了提高吸睛程度;交互界面繁瑣,是為了提高停留時長和用戶黏性;配料表隱藏,則是增加用戶對比難度,弱化消費者的理性決策等等。這些,或許原本都是洋洋得意、秘而不宣的互聯網商業技巧,沒想到在這里翻車了。

新App中展示生鮮肉類的商品,竟直接使用了烹飪后的熟食成品圖。
從網民態度可以很清晰地看出,消費者期待的其實是一種返璞歸真:照片直拍就行了,把配料寫清楚就夠了,操作簡潔點、信息透明點,別再想著“引導”用戶就很好了。真誠就是最好的營銷,何必給人一種眼花繚亂、極限拉扯的緊張感呢?
目前山姆已經表示,收到了很多“寶貴建議”,“將會持續改進,以更好地展現商品的真實形態并提升體驗”。想必是這兩天輿論壓力巨大,讓品牌方開始重新評估這次App更新了。
過去一段時間,圍繞山姆的爭議并不少。比如今年7月,山姆因上架好麗友派、衛龍等大眾品牌,并下架蛋黃酥、太陽餅等高回購率商品,引發會員不滿;在此之后,還有大量消費者反饋小米、大豆、抽紙等多款產品存在“降級不降價”現象等。
一個商超賣什么、不賣什么可以引發爭議,也是很奇怪的現象。按道理,不喜歡不買就是了,App難用不用就是了,但為什么山姆卻總能引發爭議?
這或許和山姆的策略有關。山姆是較早把會員制商超引入國內的品牌。因為會員費的存在,哪怕不買,消費者也已經投入了成本。也正因為先付了會員費,客觀上讓消費者有一種“股東”的感覺:為了保證自己的會員卡“不貶值”,消費者必然要對商超經營有某種方向性的期待。
這也是為什么山姆翻車時,總有“背刺中產”的說法。這不只是一句調侃,而是經營模式的折射——“我買了會員卡,那么這就不是一次性消費,我需要得到基于長期信賴與穩定體驗之上的契約保證”。
會員卡確實是一種聰明的經營策略,據統計目前山姆在全國的付費會員超過800萬,哪怕拋開商品銷售就已經是一筆不菲的收益。但這同時也意味著它的經營策略不能有跨度過大的隨意調整,否則就會觸動那800萬會員的“股東權益”,山姆需要就會員對商超的價值期待做出回應,避免造成一種“背叛感”。
而現在這些輿情,其實已經把會員(也可以說是廣大消費者)的期待給挑明了——不需要花里胡哨的濾鏡圍繞,不需要刻意制造的“沉浸式體驗”,也不需要由“數據驅動”的交互邏輯。人們想要的東西其實很簡單,看得清楚、買得明白、吃著放心,哪怕照片丑一些,界面粗糙一些,但就是比“精致假象”更可靠。
可見,在App不斷升級的同時,其實消費者的理念也在升級,也希望品牌方能讀懂這種變化。仔細想想,這也不過是一種樸素消費常識的復蘇,就是“宮廷玉液酒”那個小品里最后畫龍點睛的四個字——貨真價實。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