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估值40億美元!博裕接手星巴克中國業務,最多持股60%
星巴克中國業務“下家”敲定。
11月4日,星巴克咖啡公司宣布與中國另類資產管理公司博裕投資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成立合資企業,共同運營星巴克在中國市場的零售業務。
根據協議,博裕將持有合資企業至多60%股權,星巴克保留40%股權,并將繼續作為星巴克品牌與知識產權的所有者和授權方,向新成立的合資企業進行授權。基于約40億美元(不計現金與債務)的企業價值,博裕將獲得其相應權益。
需要指出的是,截至11月3日,星巴克總市值為920億美元。
星巴克于1999年在中國開設了第一家門店,目前中國是星巴克全球最重要、增長最快的市場之一。據公告顯示,星巴克預計其中國零售業務的總價值將超過130億美元,總價值由三部分構成:向博裕出讓合資企業控股權益所得、星巴克在合資企業中保留的權益價值,以及未來十年或更長時間內持續支付給星巴克的授權經營收益。
據悉,此次戰略合作,雙方將共同提升星巴克在中國市場的顧客體驗,加速飲品及數字化創新,拓展新的城市和區域市場,并通過更深入的本土化融合,加深與顧客的情感聯結。新成立的合資企業將繼續以上海為總部,管理并運營目前遍布中國市場的8000家星巴克門店。雙方將致力于未來將星巴克在中國的門店規模逐步拓展至20000家。
公告指出,預計將在2026財年第二季度完成合資企業的組建,前提是完成必要的監管審批。
星巴克中國營收連續四個季度增長
星巴克成立于自1971年起,當前在世界各地擁有超四萬家門店。博裕投資創立于2011年,是一家深耕中國市場、布局全球的另類資產管理公司。公司在香港、北京、上海和新加坡設有辦公室,投資組合超過200家企業,構建了涵蓋私募股權、公開市場、基礎設施及創業投資的多元化投資管理平臺。
星巴克咖啡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倪睿安(Brian Niccol)表示:博裕在本地市場的經驗與專長,將有力加速星巴克在中國市場、特別是中小城市及新興區域的拓展。
博裕投資合伙人黃宇錚表示:“26年來,星巴克在中國成功塑造了標桿性的高端品牌形象,與中國顧客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聯結。我們既認同這一品牌的持久生命力,也看到了為中國顧客帶來更創新、更本土化體驗的巨大機遇。基于這一共同的信念,我們將與星巴克精誠協作,融合星巴克在全球咖啡行業的領導力與博裕深度的本地市場洞察,致力于加速增長,為更廣大的中國消費者締造卓越的咖啡體驗。”
星巴克執行副總裁兼中國首席執行官劉文娟表示:“在星巴克中國當前健康的發展勢頭下,與博裕的強強聯合將進一步助力我們充分釋放巨大的市場潛力,為更多中國顧客帶來卓越的高端咖啡體驗,為我們的綠圍裙伙伴們創造更廣闊的職業發展機遇,并推動中國精品咖啡行業的進一步升級與發展。此次合作彰顯了星巴克在中國市場新階段發展的堅定承諾。”
近年來,中國咖啡市場競爭加劇,星巴克在中國的銷售額大幅下滑。競爭對手瑞幸咖啡目前在中國的門店數量已超過星巴克,并以更低的價格贏得了更多顧客。
不過,星巴克中國市場在重振增長的軌道上保持良好勢頭。10月30日,星巴克(Nasdaq:SBUX)發布截至2025年9月28日的2025財年第四財季及全財年業績報告。中國市場方面,第四財季凈收入達8.32億元,同比增長6%,連續第四個季度增長。同店銷售額同比增長2%,連續第二個季度正增長。同店交易同比提升9%,上年同期為-8%;平均店單價同比下滑7%。門店經營利潤率始終保持在健康的兩位數水平,經營利潤與利潤率連續四個季度實現環比提升。2025財年,中國市場收入達到31.05億美元,同比增長5%。中國同店銷售額下降1%,主要原因是平均客單價下降5%,部分被同店交易量增長4%所抵消。
財報指出,星巴克中國同店銷售額和同店交易量持續的增長勢頭得益于非咖飲品創新與價格調整帶來的需求增長以及快速增長的專星送業務需求。第四財季專星送業務創新高,受益于外賣行業補貼效應以及自身數字化能力建設,單日、單周、單月及當季銷售額均創下歷史新高。電話會上,星巴克管理層也多次提及中國市場,稱國際市場為第四財季強勁的銷售業績做出了貢獻。其中,中國、日本、英國和墨西哥處于領先地位,中國繼續增長并提高盈利能力。
門店方面,中國市場第四財季新開出183家門店,新進入47個縣級市場。2025財年全年累計凈新增門店達415家。截至2025財年末,星巴克在全國1091個縣級城市開出了8011家門店。據悉,新店保持了高效的盈利水平,兩年內的新開門店持續貢獻高于均值的同店銷售。
全球業績來看,“重返星巴克”戰略已實施一年,星巴克的轉型也正在取得成效。其全球季度同店銷售額近兩年來首次恢復增長,但整體利潤仍承壓。2025財年全年總凈收入為371.84億美元,同比增長2.8%;實現營業利潤29.37億美元,同比下滑45.7%;實現歸母凈利潤為18.56億美元,同比下滑50.6%。
外資消費品牌在華的本土化“進階路”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多家外資消費品牌,均出售部分中國業務股權,交由中國資本“打理”,進一步加碼本土化,同時引入中國投資者也有利于分散風險。
2017年8月,麥當勞中國完成股權轉型,以特許經營的方式推動業務發展,正式步入“金拱門”時代。目前,中信資本聯合體是麥當勞中國的控股股東。八年來,“金拱門”以“全球品牌+本地運營”的模式,實現在中國市場加速發展。麥當勞中國首席執行官張家茵今年8月在采訪中指出,“進入金拱門時代的麥當勞中國,已成為全球麥當勞門店數量第二多的市場,也是發展最快的市場。全球新開的麥當勞餐廳約有一半在中國。”
2016年,百勝中國分拆獨立上市前,也引入了春華資本和螞蟻金服兩家中國股東。百勝中國是中國最大的餐飲公司,于2016年11月1日獨立在紐交所上市,并于2020年9月10日在港交所上市。百勝中國在中國市場擁有肯德基、必勝客和塔可鐘三個品牌的獨家運營和授權經營權,并完全擁有小肥羊和黃記煌連鎖餐廳品牌,也和Lavazza合作,在中國探索和發展Lavazza咖啡店。
漢堡王中國也正在積極尋求新的特許經營商,以加速在華增長。今年2月,漢堡王品牌母公司餐飲品牌國際集團RBI宣布與原漢堡王在華主特許經營商完成交易,完成對漢堡王中國的近100%控股。同時,RBI也正在物色新的本地合作伙伴來投資和運營漢堡王中國。此前,澎湃新聞了解到,遵循全球特許經營模式,RBI集團正與摩根士丹利合作,以期為漢堡王中國物色具備本土洞察、雄厚資本實力與卓越運營能力的長期合作伙伴,以驅動下一階段的增長。
體育運動領域方面,今年4月底,法國運動品牌Decathlon(迪卡儂)就傳出啟動出售其中國業務約30%股份的程序,該交易對中國業務的潛在估值約為10億美元或更高。據外媒此前報道,迪卡儂正與一家顧問公司合作,并已吸引到潛在投資者的初步意向。迪卡儂也可能不出售業務或考慮其他方案,以幫助其拓展中國市場。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