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拉斯·艾丁格帶著《理查三世》回到上海,還會去打碟做DJ
因為出演電影《波斯語課》和劇集《巴比倫柏林》,德國演員拉斯·艾丁格(Lars Eidinger)成為全世界最知名的德語演員之一,他在中國也擁有眾多影迷。這兩年,又因為接連跟隨德國最重要的劇團之一邵賓納劇院來到中國,拉斯·艾丁格又在中國擁有了眾多戲迷,每次散場,都有很多觀眾等候在后臺。而在演出結束后,拉斯·艾丁格又變身專業DJ。去年《哈姆雷特》演完,他在上海某酒吧的專業打碟,吸引了眾多粉絲瘋狂追隨。在中國,他還有一個獨屬于自己的昵稱,拉老師。

拉斯·艾丁格 ? Klara Leschanz
繼幾年前的《海達·高布樂》和去年的《哈姆雷特》之后,今年,拉老師再度來到上海,出演他的老搭檔、當代世界最著名的德國戲劇導演托馬斯·奧斯特瑪雅的作品《理查三世》。11月7日-9日,這部劇將在YOUNG劇場作為“秋是”國際戲劇季和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的重要劇目上演。

《理查三世》劇照
拉斯·艾丁格1976年出生于柏林,就讀于柏林恩斯特·布施戲劇學院。他從1999年起就成為邵賓納劇院的核心演員,并和奧斯特瑪雅合作多部作品。在演員的身份之外,拉斯·艾丁格同時還是導演、音樂家、攝影師、DJ和行為藝術家。
雖然有太多的職業身份,但無論是《哈姆雷特》還是《理查三世》,艾丁格都伴隨這兩部戲演出了很多年,走遍了全世界。他曾坦言,“沒有一個戲劇導演能像奧斯特瑪雅這樣吸引演員。觀看奧斯特瑪雅的作品時,你總會立刻產生想要參與其中的欲望。”而這位天才導演,也是他來到邵賓納劇院的理由。
在上海演出前夕,拉斯·艾丁格通過郵件,接受了記者的采訪。談及了他對上海的印象,他和奧斯特瑪雅的合作,還有他無限多面的人生角色。

艾丁格去年在上海演出《哈姆雷特》
【對話】
澎湃新聞:你去年在上海的經歷讓人印象深刻,無論是舞臺上演出“哈姆雷特”,還是演出后現身酒吧打碟,都吸引了很多戲迷前往。你對上海這座城市以及這里的觀眾有怎樣的印象?
拉斯·艾丁格:我非常喜歡中國。我熱愛這里的文化、人民和美食。比如,相比刀叉,我更喜歡用筷子吃飯。用刀叉時,我感覺自己像中世紀的騎士,而用筷子吃飯則讓人覺得很雅致、很自然。
這將是我第三次來上海。上次的經歷令人難忘。演出結束后,我在后臺入口與觀眾交流,發現他們幾乎知道我迄今為止拍攝過的所有電影,這讓我非常開心。上海的觀眾思想開放、求知欲強且熱情高漲。我很期待他們對《理查三世》會有怎樣的反應。
順便說一句,今年11月9日我還會在Wigwam酒吧再次帶來DJ表演,對此我滿懷期待。那是一家很棒的俱樂部,有著獨特非凡的氛圍。Daft Punk(法國傳奇電子樂隊蠢朋克)曾說過:或許音樂所在之處,比這世界更美好。我很喜歡這種“通過音樂暫時逃離現實”的理念。

DJ拉斯·艾丁格的演出海報
澎湃新聞:時隔一年再度來到上海,這次又會有怎樣的安排?
拉斯·艾丁格:我喜歡四處漫步、拍照留念。上次來的時候,我在酒店旁邊的一座公園里待了很久。我既想去人流量大的大型商圈逛逛,也想到旅游中心之外、人們日常居住和工作的街區走走。我還會再去幾家上次發現的餐廳,那里食物的品質和味道真的讓我念念不忘。
我很享受這樣的獨處時光。如果和同事一起出行,我會像處在一個“保護罩”里;但當我獨自行動時,我能真正融入這座城市,既能隨時“隱身”,也能與它融為一體。這正是我想要的狀態。而且單從視覺角度來看,上海也是世界上最迷人、最令人心動的城市之一。

演員之外還是專業DJ的拉老師 ? Sina Preikschat
澎湃新聞:今年你又將來到上海YOUNG劇場,演出《理查三世》,能否談談排演過程,以及你是如何理解“理查三世”這個角色的?
拉斯·艾丁格:在飾演哈姆雷特之后,我一直很想出演理查三世。起初,我以為這部劇的核心是塑造一個“邪惡化身”般的角色,一個徹頭徹尾的反派。但開始排練后,我才意識到自己錯了。這部劇實際想講述的是:人要利用他人滿足自身需求有多容易,社會的腐朽程度就有多深。事實上,當周圍的人處于恐懼且缺乏信仰的環境中時,誘惑他們其實相當簡單。
布萊希特對我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也深刻塑造了我對自己職業的認知。他的核心信條之一是 “呈現表演本身”(Show that you are showing)。這意味著他不主張營造完美的幻覺來欺騙觀眾,恰恰相反,他通過強調“表演”這一行為本身來尊重觀眾。表演的目的不是“成為另一個人”,而是“成為你自己”。這種理念也影響了我們的美學選擇,比如在劇中會明確讓觀眾看到,理查三世的駝背只是戲服的一部分,他的畸形足也只是用膠帶做了標記。
我還從“動物化表演法”(Animal Work)中獲得了很多啟發,嘗試尋找一種特定的動物,用它的體態和動作來豐富角色塑造。對我而言,能代表理查三世的“精神動物”是鬣狗。鬣狗就像叢林中未被認可的“合法王者”,它的顎部極具原始力量,但由于腿部孱弱無法自行捕獵,只能被迫以腐肉為食。這種身體缺陷及其引發的內在矛盾,與我對理查三世這一角色的理解高度契合。

《理查三世》劇照
澎湃新聞:你和奧斯特瑪雅導演合作多年,被很多人認為是“天作之合”,能否談談你眼中的他?
拉斯·艾丁格:對我來說,托馬斯是能想到的最佳“觀眾”。他聰明、敏銳,且樂于投入。在他面前表演,總能給我帶來極大的啟發與動力。我很喜歡被他注視的感覺,也希望自己的表現能得到他的認可與喜愛。我也想通過自己的表演,激發他產生共鳴。
他在排練中能營造極好的氛圍,讓每個人都能自由地表達自我。我非常感激他能給我足夠的空間去發揮。
根據我的經驗,當兩個富有創造力的人走到一起,彼此敞開心扉、細膩感知時,就會催生出“第三種事物”,它的價值遠大于兩人各自努力的總和。我想,我們大概是“志同道合的創作搭檔”,是“精神兄弟”,也是“靈魂摯友”。

當代德語戲劇最重要的戲劇導演之一托馬斯·奧斯特瑪雅
澎湃新聞:從影視明星、戲劇演員、夜店DJ、攝影師再到行為藝術家,你的職業形象非常多元。如何保持這么旺盛的創作?生活中又是怎樣的狀態?
拉斯·艾丁格:如果一個擁有藝術天賦的人只局限于一種藝術形式,那才顯得奇怪吧。對我而言,藝術媒介本身根本是次要的。關鍵在于表達自我,并借此探尋生活的本質。
藝術的意義在于理解自我、認清自我。我將自己視為觀眾的一面鏡子,同時也把觀眾當作照見自己的鏡子,形成一種無限的折射效應。
但我的私人生活是絕對不會對外的,因為當你向外界付出如此之多、生活重心多偏向外界時,擁有一個可以“退守”的純私人空間就愈發重要。這里是百分之百安全的空間,我絕不會將其公之于眾。

拉斯·艾丁格主演的電影《波斯語課》
澎湃新聞:這些年你一直深耕于《哈姆雷特》《理查三世》等幾部戲,是什么吸引著你一直在舞臺上?
拉斯·艾丁格:舞臺對我而言是一場永恒的挑戰。英國劇作家薩拉?凱恩(Sarah Kane)曾說過:“戲劇沒有記憶,這使其成為最具存在主義色彩的藝術形式。”戲劇的核心,就在于“當下”的烏托邦。生活本就是關于“失去”的過程,你無法緊握它,它始終在流動,從不停歇,也從不靜止。而這正是生活的美妙之處:沒有什么會永恒存在。
我熱愛表演,始終期待著踏上舞臺的那一刻。舞臺上那種獨特的寂靜,以及全神貫注的狀態,都是我無比享受的。這更像是一種人生哲學。
對我來說,舞臺就意味著整個世界。

《理查三世》劇照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