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物在人類醫學方面能教我們什么
事情的起因是巴里被一塊燕麥餅干噎住了。餅干沒有進入他的胃,而是進入了肺部,他心臟驟停,最終住進了我負責的重癥監護室。當天早晨,我也差點遭遇了同樣的命運。那是威爾士一個罕見的炎炎夏日,我沿著河邊騎自行車去上班,吸入了數不清的飛蠅。要是撞上并吸入了一只蜜蜂,我可能也會有生命危險。
當我們盡力挽救巴里的性命時,一群飛鳥從醫院病床邊的窗外掠過。我心里想,為什么那些鳥沒有死?雖然我們不知道它們喜不喜歡吃餅干,但它們在向前飛行的時候,也會不斷地吸入異物,這些異物可能堵塞肺部。我想知道,它們是如何活下來的。因此,從一塊小小的燕麥餅干開始,我癡迷于探索動物在人類醫學方面能教我們什么。
巴里活了下來,我對這個話題的熱情也沒有消散。然后我開始研究真正的問題。在重癥監護室里,每天我都會遇到生命垂危的人。當我盡力理解他們的疾病并考慮治療方法時,如今我看到的是動物。長頸鹿是如何呼吸的,它能幫助我們治療哮喘嗎?袋鼠為什么有三條陰道,它能幫助人類夫妻進行體外受精嗎?考拉為什么吃屎,我應該讓自己的孩子吃屎嗎?螞蟻如何幫助阻止大流行病?很奇怪吧?是的,我認為確實很奇怪。但是,大自然在幾百萬年前就發明了解決方案,用這些方案解決21世紀的問題,應該沒有那么奇怪。

于是我開始了探尋。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了人類和動物之間的古老聯系。它把我帶到遙遠的別處,也把我帶到陌生的眼前。我的旅程將被一場病毒大流行粗暴地打斷,這次大流行表明人類醫學和動物醫學可以且必須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合二為一。同一種醫學(One Medicine)。
這段旅程最好的起點,莫過于人類和動物的第一次融合——這是查爾斯·達爾文的研究成果。他搭乘小獵犬號進行的開拓性旅行震撼了醫學界和科學界,也震撼了生命本身。訂好機票,收拾行李,把對開放水域的恐懼拋在腦后,我準備去加拉帕戈斯群島旅行,見一見能教我們如何長壽的200歲的海龜,以及能幫助拯救溺水兒童的海鬣蜥。那是2020年3月,我的包里裝著護照,心中懷著希望,是時候出發了。然后……
我本應該在千里之外的加拉帕戈斯群島,在厄瓜多爾的陽光下追隨達爾文的腳步,而現在,我卻和一個叫喬治的男人一起,通過威爾士一個漆黑的洞穴走入地下。不過,喬治確實和達爾文一樣有著茂密的胡子,也像達爾文一樣能看到遙遠的過去。
就在我出門一周前,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改變了包括我在內的數百萬人的日常生活。在接下來的兩年里,這場大流行給工作在一線的我的重癥監護室同事們帶來了黑暗。我們的臉上蒙著死亡的塵土。
我的旅行計劃取消了,我的日程簿里寫滿了加班和夜班,我取消了機票,將目的地改成了一個地下洞穴,那里離我小時候在南威爾士的家只有幾英里遠。在手電筒的光照下,我的雙腳觸到了兩萬年前的另一個人站過的地方。人類的遠親伸著手臂,手里抓著一塊燧石,在我面前的墻壁上刻了一些對他們而言很重要的事情。一些他們想告訴世界的事情,一些重要的事情。一幅動物的圖畫。
兩萬年過去了,現在,人類與動物之間的扭曲關系帶來了一場病毒大流行,在這場大流行中,我站在同一個地方,凝視著同一幅圖畫——在崎嶇的威爾士海岸線深處的巖石上,刻著一只長有巨大鹿角的美麗馴鹿。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洞穴壁畫之一,發現它的人是我的考古學家向導喬治·納什博士。他告訴我,刻這幅畫的藝術家很可能是一個慣用右手的孩子,對生活在一起的非人類動物有著深刻的理解。
12個小時后,我站在世界上醫療最發達的地方。雖然我不再在地下使用火炬,但我仍然利用對非人類動物的深刻理解幫助拯救人類的生命。
雖然加拉帕戈斯群島仍然遙不可及,但我可以參觀查爾斯·達爾文在英國鄉村的故居。在異常炎熱的英國夏日,我開車經過一些小村莊——這些村莊的名字都很滑稽,比如Pratt's Bottom(字面意思是“傻瓜的臀部”)——然后來到一座爬滿常春藤的大房子前。達爾文和他的妻子以及十個孩子在這里生活了四十年,寫了許多改變世界的書。
在房子里面,樓梯下的一個小木柜中并沒有住著少年巫師,而是放著網球拍。上面懸掛著1859年出版的《物種起源》一書中的唯一一幅插圖:用墨水勾畫的進化樹,描摹著我們遙遠的家譜。插圖旁邊注釋著三個簡單的字——“我認為”。對面的墻上是一幅加拉帕戈斯群島的地圖。

達爾文構建的生命樹
漫步在山毛櫸、核桃樹與櫻桃樹環繞的修剪整齊的花園中,我發現了達爾文的“思考之路”。他在這條四百米長的小徑上散步、思考和發現。這里是他在頭腦中寫書的地方,也是他心絞痛發作的地方——之后他在能夠俯瞰桑樹的臥室中去世。我一邊走路,耳朵聽到了鳥兒的鳴叫、蜜蜂的嗡嗡聲和飛機的轟鳴,眼睛看到了馬群、牛群和正在進行的板球比賽。這是一次悠閑的漫步,只是我的腦海里還有一些雜音:被餅干噎住的巴里,長頸鹿的脖子,以及袋鼠的陰道。
《物種起源》徹底改變了人們對生命的認識,因而成為達爾文最著名的作品,但他的另一部著作《人類的由來》在1871年再次改變了世界。達爾文證明,人類與動物并沒有性質的區別,而只有程度的區別。他在書中寫道:“愛一切生靈,是人類最高貴的屬性。”
然而,人類與動物的關系似乎已經破碎。我們花在動物身上最多的時間,就是當它們在餐盤上或培養皿中的時候。我們吃動物,用動物做實驗。我們讓它們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不僅摧毀了它們的幸福,也摧毀了人類的健康和環境。當大流行發生的時候,我們責怪它們;當藥物不起作用的時候,我們殺死它們。
但是,如果我們的關系只是出現了裂痕,卻尚未徹底破裂呢?如果問題出在個人身上,而不是全人類身上呢?如果修復人類和動物之間的紐帶,我們共同的生活就可以變得更緊密、更美好、更高尚呢?
這本書希望用金子修補裂痕,希望讓整個世界更加美麗。本書的每一章都將關注生活在陸地上、空中和海洋里的生物,然后我們深入地底,看看死亡和永生。傾聽動物的聲音,可以幫助我們應對死亡,甚至實現永生嗎?可以讓世界變得更好嗎?
另一位威爾士作家曾說:“從開頭的地方開頭。”現在,我們繞著地球的軸線旋轉,從英國的鄉村來到澳大利亞。在這里,我們將看到袋鼠的三條陰道如何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人類生命的起源。和我一起踏上旅程,了解非人類動物的生活和身體。我想讓你見見我治療的病人,他們踮著腳尖在生死之間徘徊。關于我們如何通過了解動物的生活來拯救人類的生命,我想分享其中的科學、故事和倫理。
本文為《救命動物:自然教給人類的健康課》一書的引言,澎湃新聞經出版方授權刊載。該書作者馬特·摩根,是英國威爾士大學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醫師,2020年時在《英國醫學雜志》上發表了《來自重癥監護室的一封信》,在社交平臺上獲得無數轉發和點贊。他的第一本書《重癥監護室的故事》也非常暢銷。

《救命動物:自然教給人類的健康課》,【英】馬特·摩根/著 左安浦/譯,譯林出版社,2025年7月版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