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姚建龍:法治基石——保障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法治的故事?智庫說
“一個現代化的國家必然是法治國家”,“法治興則國家興,法治衰則國家亂。”解碼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所創造的經濟快速發展與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尊崇法治、厲行法治毫無疑問是關鍵原因之一——這也是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的保障。

《法治的故事?智庫說》系列短視頻今天推出第一集《法治基石:保障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上海社會科學院黨委副書記、法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姚建龍帶你解讀法治與中國式現代化的內在邏輯。

講好中國法治故事,傳播中國法治聲音。《法治的故事?智庫說》系列短視頻在上海社會科學院黨委的領導下,由上海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聯合院黨委宣傳部、上海紀錄片學院共同拍攝制作。

中國的法治建設,從來不是固步自封,而是注重借鑒各國法治建設的經驗,注重吸收人類法治文明的共同成果。
“正義可以寬容,法律也能溫暖”。中國司法有著數千年的恤幼傳統,其實這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在當代中國司法中折射的一個側面。
法治并沒有單一的模式。中國式法治現代化既有世界各國法治的共同特征,也有不同于其他國家尤其是西方國家的中國特色。擁抱共性體現開放,尊重差異彰顯智慧,而最真實的評價尺度,終究在于每一位普通百姓的切身感受。
中國是世界上公認的最安全的國家,人民生活平靜而祥和。法安天下,德潤人心。中國自古以來所追求的“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國泰民安的社會治理理想,正在新時代成為可觸摸的現實。

法學所創建于1959年,創始所長是雷經天——他曾經擔任陜甘寧邊區高等法院的代理院長,他所審理的最著名案件是黃克功案。雷經天所長奠定了法學所的紅色基因,袁成瑞、徐盼秋、葉芳炎、潘念之、齊乃寬、張匯文等一大批紅色法學家都曾經在法學所工作。他們所追求與呵護的法治理想,也正由新一代法學所人所接續和傳承。
生逢法治時代,是我們這一代法律人的幸運。


《法治的故事?智庫說》每日更新一集,由上海社會科學院6位法學專家結合親身經歷分別以中文、英文、日文、法文、德文和俄文六種語言,圍繞現代化的法治基石、法治化營商環境、民法典的溫度、法治助推美麗中國、數字法治的中國表達、全球治理與國際法治等主題展開解讀。旨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展現中國法治建設成就,踐行國家高端智庫使命擔當,講好新時代中國法治故事,彰顯我國法治大國、文明大國形象。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