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30詞讀懂五年規劃丨為何要將西部大開發戰略寫入五年計劃?
【編者按】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這是新時代以來黨中央制定的第三個五年規劃建議,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的第一個五年規劃建議。
制定和實施好“十五五”規劃綱要,是接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分階段有步驟實現既定戰略安排的必然要求。
用中長期規劃指導經濟社會發展,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重要方式,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優勢。一部共和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史,就是一部接續制定和實施五年規劃的歷史,也是黨對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在認識上不斷深入、戰略上不斷成熟、實踐上不斷豐富的歷史。在這個意義上,讀懂了五年規劃(計劃),就讀懂了黨領導人民治國理政,也就讀懂了不斷推進和拓展的中國式現代化。
繼全國兩會關鍵詞、新中國成立70周年關鍵詞、“百年共產黨人精神譜系”關鍵詞、“小常識與大道理”關鍵詞、中國式現代化關鍵詞等系列專欄后,2025年10月起,澎湃新聞聯合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上海市政治學會開啟“30詞讀懂五年規劃”專欄,推出30篇理論普及文章,以14個五年規劃(計劃)為主線,結合“十五五”規劃建議的相關內容,進行系統梳理和解讀。
今天的關鍵詞是:西部大開發。
【本文摘要】
西部大開發戰略是中國現代化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中央、國務院總攬全局、面向新世紀作出的重大決策,具有十分重大的經濟和政治意義。“十五計劃”對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作了詳細部署,有力推進地區協調發展。
區域發展不平衡一直是中國經濟發展的突出問題。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鄧小平等老一代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強調要處理好沿海和內地的發展問題。1999年6月,江澤民提出,加快中西部地區發展步伐的條件已經具備,時機已經成熟,要“抓住世紀之交歷史機遇,加快西部地區開發步伐。”2000年1月,國務院組成西部地區領導小組,隨后召開西部地區開發會議,圍繞基礎設施、生態保護、產業結構調整、科教、改革開放等領域明確具體工作,開始全面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2001年3月1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批準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西部大開發戰略更是擺在突出位置。
“十五計劃”圍繞推進西部大開發提出了明確目標與要求,強調要秉持實際出發、積極進取、量力而行、統籌規劃、科學論證,突出重點、分步實施的原則。通過深化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戰略意義重點工程建設,加大對西部地區農業、工業、科教等領域的投入,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與社會全面發展。在“十五計劃”推進下,西部經濟社會建設加速推進。之后“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規劃均對其作出新的規劃部署。
新時代以來,在進一步準確把握西部大開發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的定位和使命的基礎上,西部大開發不斷深化推進,西部地區發展不斷取得新突破,加快形成大保護、大開放、高質量發展新格局。西部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工程加快推進,西部各省區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通過產業轉移和園區建設,西部地區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能力不斷增強。近年來國家對西部生態保護投入不斷加大,實施了天然林保護等重點生態工程,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塔克拉瑪干沙漠周邊生態得到逐步改善。西部地區已成為國家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
西部地區還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重慶、四川和陜西自貿試驗區加快開放步伐,外資利用和外貿總額逐步提高。西部脫貧攻堅成果顯著,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基本實現整體脫貧,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穩步提升,與東部差距逐步縮小。
伴隨“十五五”規劃的制定與實施,黨中央圍繞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會提出更多新的要求、采取新的舉措。西部大開發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定位會更加明確,西部地區發展的動力活力會得到進一步增強。
(作者為中共上海市委黨校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副教授)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