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看似孤獨卻絕不寂寞”,第三屆國際獨角戲劇節在京啟幕
“戲劇的力量不在于場面的宏大,而在于直擊人心的深刻。”10月31日下午,北京西城區小八道灣胡同的鼓樓西劇場,創始人李羊朵在第三屆國際獨角戲劇節的開幕式上表示,一方舞臺,一盞追光,一位演員——這場以“獨角”為名的戲劇盛宴,再次將戲劇藝術剝離至最本真的形態,讓一個靈魂的坦誠袒露,照見眾人內心的悲歡。

全體到場嘉賓大合影。本文現場圖片攝影:三洛
“在極致的孤獨中,照見共同的悲歡”
“獨角戲,是戲劇中極致、也最勇敢的形態。”李羊朵在致辭中開宗明義。她回顧了鼓樓西戲劇十一年前在胡同里點亮戲劇之燈的初心,以及在2022年非常時期,于舞臺上燃起“獨角戲之光”的抉擇。
“它剝去了所有華麗的包裝,將表演還給了表演本身,將敘事交給了最純粹的語言和身體。在這里,我們能看到一個靈魂最坦誠的袒露,也能在極致的‘孤獨’中,照見我們每個人內心共同的悲歡。”在她看來,這方寸之地,恰是藝術最廣闊的試驗場。

鼓樓西戲劇創始人、藝術總監李羊朵開幕致辭
這份勇敢,正吸引越來越多關注的目光。李羊朵介紹說,“獨角戲這一獨特的演出形式越來越受矚目,開始被更多人關注,也迎來了很多影視明星們的加入,比如辛芷蕾的《初步舉證》,楊皓宇的《每一件美妙的小事》,張一山的《一地雞毛》,他們出色的演技,讓更多觀眾因為他們而走進劇場,也讓越來越多的觀眾愛上獨角戲。”從邊緣探索到聚光燈下,獨角戲正以其獨特的魅力,完成一場靜默而有力的擴張。
前兩屆戲劇節的成功舉辦,為這“一個人的藝術”奠定了堅實的基底。“回顧前兩屆,我們一共推出了來自希臘、丹麥等多個國家的17部劇目、55場演出、14部獨角短劇、13場獨角對話、4部沉浸式獨角秀,對獨角戲的編劇、導演和表演經驗進行了全方位的探討,并且讓獨角戲劇節流動到了天津、石家莊、成都等城市。”李羊朵說。

第三屆國際獨角戲劇節海報
而本屆戲劇節則帶來了更廣闊視野,“劇目涵蓋了從經典文學到先鋒實驗,從內心獨白到社會敘事的廣闊光譜。今年,我們將推出來自中國、美國、西班牙、格魯吉亞、阿根廷等國家與地區的18部頂尖佳作,其中4部國外作品,14部國內作品,另有10部獨角短劇競演、5場獨角對話。”
“一個人的存在,化作整個世界的聲音”
來自韓國的導演孫振策在發言時,闡釋了獨角戲的藝術哲學。“獨角戲雖以一個人的藝術為起點,卻能成為屬于所有人的藝術。”他指出,舞臺上雖只有一個人,但“這個人的內心承載著無數人物的人生,流淌著漫長的歷史。他看似孤獨,卻絕不寂寞。他的獨白是我們所有人的故事,他的動作是我們所有人的共鳴”。

孫振策發言
孫振策將獨角戲的魅力歸結為一種本質性的轉化:“這種將一個人的存在化作整個世界的聲音、將一個人的存在變成一個宇宙的藝術,就是獨角戲。”他追溯其悠久歷史,直至古希臘戲劇中最早的演員忒斯庇斯,并強調其極高的藝術門檻,“獨角戲是戲劇形式中最具挑戰性的一種,因為演員要獨自與觀眾互動一兩個小時,只有擁有出色演技的人才能挑戰這個類型。”
在他看來,獨角戲的舞臺是純粹想象力的結晶,“沒有華麗的裝置,也沒有龐大的布景,僅靠一位演員的真心和觀眾的想象力就能構成完整的作品。在其中,綻放著最純粹的戲劇藝術火花。”
青年力量與戲劇的未來
本屆戲劇節不僅云集了眾多青年戲劇人,獨角戲展演和短劇競演單元的劇組代表更集體發出了青年戲劇人的宣言。鼓樓西戲劇在舉辦獨角戲劇節的同一年,亦啟動了全國高校劇團公益展演,為青年學子提供展示平臺。開幕式特別邀請了校園劇團的學生代表,與青年創作者們一同拉開了本屆戲劇節的大幕,寓意著戲劇希望薪火相傳。

張一山發言
劇作家、戲劇節發起人之一喻榮軍點出了獨角戲的核心魅力在于演員的“無處躲藏”與“真誠交流”。演員張一山則分享了首次出演《一地雞毛》的挑戰與奇妙體驗,坦言雖輾轉反側,卻也激發了巨大潛力,甚至感受到“有另一個自己坐在觀眾席觀看自己的表演”。來自美國的約瑟夫·格雷夫斯則從西方戲劇史角度,將獨角戲的淵源追溯至“荷馬史詩”的游吟詩人,強調了演員與觀眾之間連接的重要性。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