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理想失速,增程王者的純電轉型陣痛
理想汽車最近經歷了3個重要的日子:9月26日理想i6上市日,10月10日三季度交付數據發布日,10月31日召回公告備案日。前兩者是他押注純電轉型的關鍵落子,而月末的召回與銷量數據,則共同交出了一份難言樂觀的答卷——三季度交付93211輛,MEGA拿下50萬元以上純電MPV銷冠,但10月交付量僅31767輛,環比9月的33951輛下滑超2000輛,排名跌出前5。

2025年10月26日,上海,商場內的理想i6。視覺中國 圖
截至10月底,2025年累計交付距離調整后的64萬輛年度目標仍有顯著缺口。常被用來和理想汽車對比的蔚來與小鵬10月交付量均突破4萬輛,理想有被甩出新勢力第一梯隊的趨勢。
“優秀是卓越最大的敵人。”在不久前羅永浩的訪談節目中,李想這句感慨或許正是理想當下處境的注腳。這家靠增程技術坐穩新勢力頭把交椅的企業,正經歷從需求定義到技術定義的艱難一躍,銷量波動的背后,是行業浪潮與自我改革的劇烈碰撞。
增程時代的終場哨
2023年上海取消增程車綠牌資格那天,這個曾經的核心市場,到2025年已跌出理想銷量前三城市,近10萬元的滬牌成本成為壓垮消費決策的最后一根稻草。
這只是增程賽道退潮的縮影。2025年第一季度數據顯示,增程市場增速驟降至3.5%,純電市場的爆發與增程賽道的疲軟形成鮮明反差。理想曾經的獨門武器如今已成眾矢之的:問界M9以更強智能化配置截流高端用戶,深藍S09用更低價格在20萬-50萬元市場撕開缺口,理想10月整體交付量的環比下滑,進一步印證了增程車型的市場承壓。
“選得準、選得長,還要極高頻率地迭代。”李想在訪談中總結的頂級企業家特質,恰恰戳中了理想增程業務的短板。從L9到L6,高度統一的套娃設計雖降低了成本,卻也讓產品差異化不足。
2024年數據已顯露端倪,L8、L9銷量同比分別下滑33.4%和24.5%,只能依賴L6走量,導致品牌單車均價從37萬元跌至33萬元。
政策與市場的雙重擠壓下,理想不得不調整基本盤。2025年內部將增程L系列全年排產目標從56萬輛縮減至52萬輛,而純電產品目標從5萬輛大幅提升至12萬輛,這紙調整背后是增程守不住、純電必須成的現實焦慮。
公開數據顯示,中國市場上,純電車型9月零售61.2萬輛,同比增長21.3%;增程車型同期零售27.9萬輛,同比增長10.2%。留給增程車型的通道已經十分狹窄。
MEGA的爭議
面對變化,2024年3月,理想首款純電車型MEGA上市,但這款車引發的輿論風暴讓李想至今記憶猶新。這款定價55.98萬元的純電旗艦MPV,因獨特造型被網友調侃為“靈車”,上市72小時內退訂量高達10297輛,遠超3218臺的大定數量。

2025年3月16日,海南海口,消費者參觀理想汽車首款純電車型MEGA。視覺中國 圖
“確實趕上了一個特殊的時間點,被整個流量推起來了。”在羅永浩的鏡頭前,李想談及此事仍難掩無奈,但也堅持自己的產品理念。這場風波暴露出理想對純電市場的認知盲區:既想通過造型創新建立辨識度,又低估了用戶審美慣性的力量。
直到2025年三季度,MEGA才迎來銷量逆襲,以單季冠軍證明了產品力的后勁。這背后是理想超充網絡的加速補位。
截至9月30日,全國已建成3420座超充站,覆蓋269個城市,到10月底這一數字已更新為3508座,19177個充電樁投入使用,7月貫通的九縱九橫高速網絡讓北至哈爾濱、南至三亞的長途補能成為可能。“純電的補能網絡就是新的增程器”,李想當年的話在滯后一年后得到市場驗證。
但MEGA的救贖之路在10月再遇波折。
10月31日,理想主動備案召回11411輛2024款MEGA,起因是冷卻液防腐性能不足,極端情況下可能引發電池熱失控風險,而此前上海MEGA起火事件的回應已引發市場關注,有分析認為相關負面事件影響了10月最后一周的交付量。
MEGA的起伏像一面鏡子,照出理想純電轉型的倉促:原定2024年上市的i8和i6推遲至2025年,錯過最佳市場窗口期;直到i6上市,理想才首次啟用品牌代言人易烊千璽,試圖破解家庭用戶標簽的局限。“做產品不能追求完美,要面向市場高頻迭代”,李想在訪談中強調的方法論,恰恰是MEGA初期缺失的關鍵一環。
VLA模型的孤注一擲
2025年5月,端到端模型負責人夏中譜的離職在理想內部引發震動。這位兩年內從19級升至21級的技術骨干,因公司全面轉向VLA模型而離場,背后是理想智能駕駛路線的劇烈轉向。
“VLA是人類智能階段,端到端只是哺乳動物智能”,李想在內部會議上的表態,顯示出對新技術的十分信心。理想押注的VLA大模型,通過三維視覺和物理世界建模實現決策,首版體驗便被評測為與華為ADS 3.3不相上下,在防御駕駛、地庫漫游等場景表現突出。但作為初代產品,它仍存在語音指令需標準話術、窄路掉頭效率低等問題,尚未形成口碑優勢。

自動駕駛模式。視覺中國 圖
這場技術押注耗費了巨額資源。理想投入超過預期3倍的訓練卡,總算力達13EFLOPS,其中10EFLOPS專門用于模型訓練,輔助駕駛負責人郎咸朋職級升至24級,資源傾斜程度可見一斑。這與李想對頂級企業家的觀察高度契合:“在正確的長賽道里,要以遠超行業平均的速度迭代。”
但技術換道的代價是時間差。當華為ADS 4.0已覆蓋226城時,理想AD Max僅支持45城;i6上市時,VLA模型雖為標配,但用戶認知仍需培育。
更關鍵的是研發投入結構的失衡。2025年全年研發費用預計120億元,其中超60億元投向AI領域,純電三電技術投入占比不足,此次MEGA召回暴露的冷卻液系統問題,恰好印證了三電基礎能力打磨不足的隱憂。
戰略重心搖擺
“每個人每天把最重要的三件事做好就非常厲害了,做十幾件反而都做不好。”李想在訪談中分享的效率觀,或許正是他對理想當前組織狀態的反思。2025年,這家公司在銷售與研發兩端同時調整,試圖跟上市場節奏。
銷售端的戰區制改革是核心動作。26個戰區被合并為五大區域,借鑒蘋果區域化管理經驗,卻遭遇人員磨合不暢的難題。改革之初,渠道與產品錯配,截至年中,大部分門店仍然主推增程車型。
高管層的表述一邊稱“純電是最終方向”,一邊強調“增程仍是基本盤”。從增程到純電,再到AI大模型,李想的注意力不斷轉移分散,戰略重心的搖擺消耗著內部精力,也與李想眼中選得長且高頻迭代的理想狀態相去甚遠。
再戰純電
從某種程度上說,MEGA只是理想試水純電領域的“小白鼠”。i6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款純電車”。
2025年9月26日,理想i6上市發布會現場,李想站在聚光燈下,身后的屏幕打出23.98萬元起售的字樣。這款搭載VLA模型和5C電池的純電SUV,被寄予救市厚望,上市即開啟交付,551家門店同步展出實車。
從市場反饋看,i6確實精準踩中了痛點:雙層夾膠玻璃、低風阻設計提升續航,標配的智能體系統強化交互體驗,價格與問界M7、小米YU7形成直接競爭,上市后訂單迅速突破7萬臺,遠超預期。
行業格局的變化也為理想提供了喘息之機。10月新能源滲透率突破60%,純電市場仍保持高速增長,比亞迪一超多強格局下,細分市場機會尚存。
小米等新玩家雖來勢洶洶,但品牌沉淀尚淺。理想在20萬元以上SUV市場的累計銷量已超越特斯拉,這證明其用戶基礎仍在。

2025年4月23日,2025上海車展媒體見面日上,李想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想在對最新升級的理想MEGA HOME家庭特別版進行介紹。視覺中國 圖
“選得準、選得長、高頻迭代”,李想總結的這三條企業家特質,如今成了理想的自我考題。增程時代的選得準已失效,純電賽道的選得長正在驗證,而高頻迭代能否跟上,則決定著這場轉型的成敗。
2025年的理想,像一輛正在變道的汽車。舊賽道的慣性仍在拉扯,新賽道的規則尚未完全適應,MEGA的召回更是給這場變道踩了一腳警示性的剎車。但千億現金的儲備充足,VLA技術的引擎初顯動力,i6的市場熱度提供了加速可能。
當李想被問及如何看待競爭,他回答:“堅守原則應對,不會因此黑化。”這句話或許預示著理想的轉型邏輯——不搞投機取巧,以產品和技術的迭代、問題的坦誠應對穿越市場周期。
對于這家走過十年的車企而言,近期的銷量滯漲或許只是暫時的陣痛,能否重新加速,取決于它能否在純電賽道上重建屬于自己的護城河。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