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國日本史學會2025年年會︱“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學術研討會
中國日本史學會2025年年會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為主題,于11月1日-2日在福州舉行。本次會議由中國日本史學會主辦,福建師范大學社會歷史學院、福建省兩岸融合發展研究院承辦,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東北師范大學、復旦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和福建師范大學等七十余所高校與科研機構的學者及博士研究生參會。

與會者合影
開幕式由福建師范大學社會歷史學院院長孫建黨主持,福建師范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陳曉斌,中國日本史學會會長、東北師范大學原副校長韓東育致辭。陳曉斌介紹了該校在日本史、中日關系史、中琉關系史、琉球(沖繩)史及閩臺關系、臺灣歷史與文化等領域的深厚積淀,強調以宏闊的學術視野,融通歷史與現實,聯接政治、經濟與人文,體現“學界立足區域、放眼全球”的宏大格局,促進文明交流互鑒、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使命擔當。韓東育指出,本次大會的討論議題緊扣今日中日關系的重大問題,雙重歷史節點賦予本屆年會特殊意義。深化二戰史研究既是學術傳承的需要,更是構建正確史觀、維護東亞和平的現實要求。他指出,在瞬息萬變的時局中,當代史的重要性愈發凸顯,期待與會學者收獲學術進展,關切國家與社會。

福建師范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陳曉斌致辭

中國日本史學會會長韓東育致辭
隨后由中國日本史學會秘書長、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張艷茹作中國日本史學會工作匯報。報告從學術活動、財務狀況等方面介紹學會2024年11月至2025年10月的工作情況,會議現場還表決通過增補王美平(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劉峰(上海師范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李文明(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宮健澤(北華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院長、教授)四位學者為第九屆理事會副秘書長,擬提名增補唐永亮(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為副秘書長。
主旨演講環節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所長、《世界歷史》主編劉作奎,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所長楊伯江,中國日本史學會前會長、南開大學日本研究院和歷史學院原院長楊棟梁,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宋成有四位學者分別作報告。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所長劉作奎的演講題為《樹立正確二戰史觀,打造中國二戰史研究自主知識體系》。他表示,樹立正確的二戰史觀,應尊重歷史,以史為鑒,樹立客觀全面的公共歷史認知。尤其是充分正確認識戰爭爆發的根源、進程、結果,公正評價各國人民的貢獻,以防歷史悲劇重演。劉作奎指出,二戰爆發的歷史根源,在于帝國主義國家間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所導致的矛盾,這種不平衡不但直接造成了一戰的爆發,也為二戰的爆發埋下了伏筆。從二戰進程看,中國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為戰爭的最終勝利作出重大貢獻,中國人民抵抗日本軍國主義的時間最早、時間最長、民族犧牲最慘重,有力揭露了“西方中心論”的虛假敘事。他指出,打造中國二戰史研究自主知識體系,重新解讀舊史料,持續挖掘新史料,夯實研究基礎;必須樹立標識性和原創性的理論觀點;堅持唯物史觀,突出戰爭的反法西斯性和人民性。
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所長楊伯江的演講題為《1971年沖繩協定與戰后東亞國際秩序》。他首先回顧了戰后東亞的國際秩序,解讀一系列國際法文件,并從國際法的角度解析“舊金山和約”對琉球問題的處理及其合法性缺陷,指出其締約主體和條約客體均造成了違反國際法的情形,符合國際法原則上“條約自始無效”的情形。楊伯江表示,1971年的沖繩協定以非法的“舊金山和約”為依據,事實上改變了地區格局,使戰后東亞秩序走向扭曲、異化,但是其合法性缺陷明顯,對抗、排他戰略意圖十分露骨,這為中國學界深化相關研究、維護國家利益與國際正義、實現歷史與法理邏輯的統一提供了極大的空間。
南開大學日本研究院和歷史學院原院長楊棟梁的報告題為《日本帝國走向戰敗的深層社會病理》。他表示,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日本帝國的綜合國力及其國際地位達到歷史最高點。但是,因應國際國內不斷激化的矛盾,帝國改變國策,走上對外不斷擴大侵略戰爭、對內實行極權統治的道路,直至最后戰敗和帝國滅亡。楊棟梁認為,日本帝國戰敗和滅亡的直接原因是推行了錯誤的國策,而導致國策選擇錯誤的深層社會病理,一是在于國家制度安排存在軍部“獨走”的致命漏洞,二是在于國民認知存在貪欲和“自戀”的精神障礙。他指出,近代天皇制的外在形式是君主立憲制,內在實質是皇權絕對,軍部權力來自天皇,能擺脫其他平行權力的制衡,是近代天皇制的制度性漏洞。
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宋成有的報告題為《定位新世紀中日關系的若干思考》。他表示,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至今走過半個多世紀,其間1972年宣布復交的《中日聯合聲明》確立處理兩國關系的基本原則,1978年的《中日和平友好條約》賦予兩國關系與聯合聲明原則以國際法的意義,定位兩國關系為和平友好關系,1998年的《中日關于建立致力于和平與發展的友好合作伙伴關系聯合宣言》和2008年的《中日關于全面推進戰略互惠關系的聯合聲明》與前兩個文件共同構成指導中日關系的四個文件,定位國家關系為友好合作與戰略互惠關系。2013年以來,兩國關系進入國家對外發展戰略的博弈新階段。在四個文件的基礎上,建構“契合新時代要求的中日關系”的國家關系定位,指明今后中日關系的發展方向。

會議現場
大會分論壇圍繞“戰后法西斯戰爭勝利與戰后東亞國際秩序研究”“臺灣光復80周年與中日關系研究”“東亞地區文明交流互鑒與融合發展研究”“日本政治外交與安全戰略演變”“日本經濟社會與文化發展”五大主題展開,并另設青年論壇,匯集日本史學界新生代探討前沿議題。與會學者表示,此次會議將為建構日本史研究的中國自主知識體系產生積極影響,為中日兩國關系穩定、建設與發展提供堅實的學理支撐。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