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想賺錢,先背債?央視起底兼職騙局黑色產業鏈
近期不少觀眾向《財經調查》欄目反映,一些年輕人在尋找兼職工作的過程中,遭遇一種幾乎相同的騙局,不僅沒能掙到錢,還背上了沉重的債務。
?想賺錢、先交錢?“兼職培訓”成網絡投訴熱點?
記者在知名投訴平臺上搜索關鍵詞“兼職培訓”,相關投訴的數量高達13900多條,這些投訴信息內容大致相同:

記者發現,不僅是投訴平臺,社交媒體上也有大量網友講述類似親身經歷的分享帖。
記者在社交平臺上進入了一個維權群,群內有40多名成員,他們都是在一家名為成都萬眾勤學科技有限公司應聘繪畫兼職,進而簽訂了培訓服務協議的年輕人。

維權群的一位成員小茹同意了記者的采訪。三個月前,小茹在招聘軟件上被成都萬眾勤學科技有限公司發布的繪畫兼職崗位吸引,招聘信息宣稱“零基礎、高薪日結、工作時間自由”。

公司工作人員要求小茹必須參加職業培訓,支付培訓費用,并承諾在培訓學習過程中會派發十幾元到幾百元不等的繪畫訂單。

公司幫小茹辦理了8380元、分12個月還清的分期還款。小茹一開始認為,自己每月接單賺錢的收入完全可以覆蓋這筆培訓費用。

可之后,小茹發現公司的培訓課程毫無價值,對于專業水平的提高沒有任何作用。兼職單的勞務費也沒有事先宣傳的那么高,往往只有幾元。

為了能夠及時止損,小茹向公司提出解約,可公司卻要求交納2000多元的違約金。時至今日,小茹的分期還款依然沒有解除。一旦逾期,還會接到催收電話,苦不堪言。

記者根據成都萬眾勤學科技有限公司營業執照信息登記的地址了解情況,卻找不到這家公司。

另一位求職者果果也遭遇了類似的騙局。果果是在短視頻平臺上,看到一家成都市序隱文化傳媒公司發布的招聘信息,崗位是兼職配音。

果果真正簽下了5980元培訓費分期支付的協議后才發現,培訓的內容和配音沒有任何關系,而是教她們如何在直播平臺做“語音廳”主播。公司提供的這份所謂兼職配音的工作,實際上就是“陪聊”,陪那些光顧直播廳的所謂“大哥”聊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做一些小游戲,掙的其實是“大哥”們的打賞錢,這樣的兼職工作讓果果經常遭到騷擾。

果果無法接受這樣的兼職工作,提出退課請求,卻被要求支付1400元違約金。記者發現,有相同遭遇的年輕人還有許多。從發布招聘信息、簽訂培訓服務協議、提供培訓以及辦理課程費用分期服務的幾乎都是不同的公司,求職者想維權困難重重。
虛假招聘、虛假培訓、欠款催收、維權無門,“兼職騙局”鏈條浮出水面
記者幾經輾轉,找到了為年輕人兼職提供培訓課程的云尚圈技術咨詢(贛州)有限公司。負責人吳總告訴記者,這類招聘兼職人員的公司,正是他們的主要客戶。他們將一些視頻剪輯課程,提供給這些招聘兼職的公司,這些招聘兼職的公司,再向求職者進行銷售,以此牟利。求職者購買課程的5980元中,云尚圈公司可以分到598元。

吳總告訴記者,這些兼職公司并沒有什么高薪兼職單的生意,所謂業務訂單,其實都是這些兼職轉培訓的公司自己憑空捏造出來,作為誘餌,騙年輕人上當。

通過交流,記者了解到,這類發布各種兼職崗位的公司,其實都是靠培訓課掙錢。兼職人員如果堅持學習,公司掙的就是培訓費,兼職人員要是識破了培訓的手段,要求解約,公司掙的就是提前約定好的違約金,如此一來,這些搞所謂兼職轉培訓的公司就能“只賺不賠”。

吳總特別告訴記者,這個給年輕人設計兼職騙局的生意里,有一個專門的機構,不可或缺,那就是“學易付”。

記者來到學易付(山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公司的李經理告訴記者,“學易付”就是兼職轉培訓生意里,幫助兼職人員辦理培訓費分期支付業務的公司。學易付公司會提前將一定比例的培訓費直接打給兼職公司,進行“墊資”,讓這些兼職公司省去了后面再按月分期收取培訓費的流程,迅速套取大量資金。

不僅如此,學易付公司還專門開發了網絡簽約平臺,培訓服務協議、付款二維碼可以全部在線上生成,每份電子協議都有獨立編號,和傳統的紙質協議一樣具有法律效力。

李經理強調,他們公司的售后服務非常完善,兼職人員在培訓中無論拖欠學費還是產生違約金,客戶都可以放心地交給他們來“搞定”。

違規利用仲裁逃脫法律責任,法院不再受理的“兼職騙局”案件無處維權
就在記者對學易付公司進行調查的同時,有在這場兼職轉培訓生意里上當的學員,給記者發來消息,目前,這家公司已經將逾期沒有交的學費,作為“債權”轉讓給了山東博銳企業服務有限公司。

記者通過查詢發現,這家山東博銳企業服務有限公司和學易付(山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同為山東澤一實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的控股企業。為了能夠進一步了解情況,記者決定通過應聘進入山東澤一實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進行調查。

記者應聘進公司后發現,如果公司的企業客戶遇到了“欠著學費不還”的培訓學員,可以選擇把這筆債權直接轉讓給集團的另一家博銳公司,由博銳公司進行追討。

公司的主管還反復向記者強調,目前公司正在“互仲寶平臺”推廣一項新業務——仲裁備案,這項業務可以更好地保障教培企業客戶的“利益”。


澤一實業公司的“互仲寶”產品可以幫助客戶把合同備案到與其有“深度合作”的仲裁機構,公司的商業模式設計非常巧妙,按照相關的規定,兼職受騙的年輕人即使覺察到了上當受騙,一旦經過“仲裁備案”的合同簽署,雙方發生糾紛,將只能通過合同指定的仲裁委進行仲裁,人民法院將不再受理。

公司的楊主管直言,只要教培公司與他們合作,進行合同仲裁備案,一旦發生糾紛,培訓學員沒辦法通過法院起訴公司,也沒有辦法向主管部門進行投訴。他得意地告訴記者,他們公司經手的所有仲裁備案過的合同糾紛,沒有敗訴的。

求職者小茹簽訂培訓服務協議的成都萬眾勤學科技有限公司正是他們的客戶。澤一實業公司的妙主管稱,由于針對萬眾勤學公司的投訴太多,已經引起了當地監管部門的關注,萬眾勤學公司負責人擔心承擔刑事責任,還是她給對方吃了定心丸。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黎建飛認為,從發布虛假招聘信息,到分期支付培訓費用,再到誘導求職者簽訂仲裁合同,整個鏈條涉嫌詐騙。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