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場可以讓我們記很久的音樂會
勃拉姆斯《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與肖斯塔科維奇《第八交響曲》,恰似暗夜中相繼亮起的兩簇星火。前者以溫暖的焰火包裹苦難,后者以凜冽的火星刺破黑暗,最終都在“對抗苦難”的內核里共振。
10月31日晚,作為第二十四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的參演節目,音樂總監余隆攜世界著名小提琴家吉爾·沙哈姆,與上海交響樂團一起帶領觀眾進入這場直面苦難的內心對話。

吉爾·沙哈姆與中國有著不解之緣。這位父親曾來華參加學術交流的小提琴家,被來自中國戲曲和民歌旋律所吸引,對《梁祝》的深情演繹早已讓中國樂迷銘記。他深諳“技巧為表達服務”的真諦,這恰與勃拉姆斯摒棄炫技、追求實質的創作理念不謀而合。他手中的1719年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在古典結構的嚴謹與浪漫情感的豐沛之間,完美演繹了精準與平衡的和諧。
當樂隊以孤傲的主題鋪陳出史詩般的底色,沙哈姆的琴音如月光穿透云層,以干凈利落的裝飾性變奏接棒旋律敘事。不同于其他版本的張揚,他的處理帶著科學家庭賦予的理性特質,精準有序地頓弓推進,在樂句尾端注入恰到好處的揉弦,這種隱匿于克制中的張力,正是勃拉姆斯藏在古典框架下的浪漫本質。
第二樂章慢板堪稱整場的高光。單簧管與巴松管奏出柔美動聽的旋律,沙哈姆用含情脈脈的琴音接應。他有意將琴聲完全融入樂隊的音響之中,讓琴音與管樂交融成一首抒情詩,呼應了該樂章“浪漫主義最優美慢板”的美譽。
余隆帶領樂隊迅速進入熱情奔放的第三樂章,這段匈牙利舞曲中,沙哈姆盡情釋放出扎實的技術功底和令人陶醉的音質魅力。快速跳弓如雀躍的舞步,樂隊各聲部接力與小提琴的歡快節奏形成呼應,名琴的穿透力在音樂廳里形成無法抗拒的聲場共振。

余隆和沙哈姆在演出中
音樂會的最大魅力莫過于現場的不確定性。沙哈姆演奏至第一樂章的黃金分割點時,琴弦突然斷了。樂聲戛然而止,沙哈姆用清晰的中文向臺下觀眾致歉說“不好意思”,迅速接過樂隊首席的琴繼續演奏至樂章結束。
雖說,情急之下的換琴,讓令人期待的華彩段落稍顯遺憾。但是,換弦之后重新回到舞臺的沙哈姆,用令人折服的藝術素養與樂隊共同演繹了更為直抵人心的動人篇章。當返場曲目《梁祝》“樓臺會”和“化蝶”如泣如訴的旋律響起,沙哈姆對獨屬于中國戲曲聲腔的滑音、哭音、弱聲的地道處理,折射出他對中國文化的熱愛,也印證了他的演繹,不愧是外國演奏家《梁祝》的最佳版本。
值得一提的是,面對舞臺上的突發意外,現場觀眾報以熱忱的掌聲和安靜的等待,體現了上海觀眾具備極高素質的觀演禮儀。
為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 80 周年與肖氏逝世 50 周年,上海交響樂團肖斯塔科維奇交響曲全集錄音計劃將持續貫穿整個新樂季。繼9月新樂季開幕音樂會上演“肖五”“肖七”,音樂會下半場,“肖八”如期而至。
肖斯塔科維奇的第七、第八、第九交響曲,被稱為“戰爭三部曲”。其中,《第七交響曲“列寧格勒”》如同戰爭伊始吹響的沖鋒號角,《第九交響曲》是戰后“頌歌”。
寫于1943年的《第八交響曲》,并沒有描繪對戰況時運轉機的勝利渴望,而是通過五個樂章的巨大篇幅,完成一場深沉而冗長的心靈祭奠。作曲家為遭遇戰亂的百姓所承受的精神創傷而悲慟發聲。經過悉心的排練打磨,上海交響樂團在余隆的率領下,在速度把控、音色塑造和尾聲留白等方面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這部宏大的史詩具有龐大的樂隊編制和復雜的結構邏輯,指揮很睿智地分布了各樂章的速度,合理把控著交響性敘事節奏。
比如,第一樂章“柔板”開篇,指揮家示意低音弦樂組以莊重緩和的速度開啟,小提琴則以更為緩慢的速度進入第一主題,形成格外沉郁的壓抑,仿佛戰爭陰影籠罩大地。在第三樂章“不太快的快板”,在重復的機械化節奏里,弦樂與管樂之間的節奏互補細致默契。當銅管與打擊樂嘶吼到崩潰邊緣,直接進入的第四樂章“廣板”形成強烈反差,剛剛直冒火星子的快速運轉的機器逐漸冷卻,陰森的長線條旋律指向一片漫無邊際的虛無世界。
樂團各聲部如同光譜中的色彩,共同勾勒出作品的情感全貌,詮釋了肖斯塔科維奇“用樂器說故事”的創作理念。低音樂器聲部塑造黑暗底色。第一樂章引子,低音提琴用細膩的揉弦,讓旋律帶有顫抖的質感,仿佛苦難中人們的內心悸動;低音單簧管以略帶沙啞的音色,將個體的無助具象化。銅管聲部則是沖突的載體。小號并非英雄式的明亮,而是帶有撕裂感的尖銳,喻示生命在炮火中瀕臨破碎;長號發出憤怒的強音,與大號的低音形成夾擊,將戰爭的殘酷性推向極致。弦樂聲部代表著人性的溫度。

第四樂章里的獨奏法國號、英國管奏出凄冷哀歌,弦樂組用微弱顫弓營造背景,如同黑暗中點亮的燭火,傳遞著對生命的同情。樂團除了弦樂組發揮一貫出色穩定,英國管、單簧管等演奏家們都貢獻了極其優秀的現場演奏。
末樂章的留白式尾聲尤為令人動容。高潮過后的尾聲,樂隊用極弱的力度中緩緩消散。情感基調由對戰爭的直接控訴,轉向對苦難的深層反思。曲終時的撥弦重復著主題動機的三音組合,是歷經劫難后的堅韌與飛向至高處的希望。

沙哈姆和余隆一次次在熱烈的掌聲中返場謝幕
沙哈姆的琴聲不僅喚起對歷史的回望,更以藝術的純粹穿透浮躁表象,“肖八”的結尾提醒人們在碎片化中尋找完整,在喧囂中聆聽寂靜。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