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美批準韓國建造核潛艇背后:秘密研制20余年,技術上只差臨門一腳
據參考消息網10月30日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社交平臺上發文稱,他已經批準韓國建造核動力潛艇。此言論一出,立刻引起了外界的關注和擔憂。韓國核潛艇技術發展如何?韓國為何執著于尋求核潛艇?
如何看美國“批準”韓國建造核潛艇?
對于這則重磅消息,我們有必要了解“此番言論”前前后后出現的信息。
根據媒體報道,當地時間10月29日,美國總統特朗普抵達韓國。韓美兩國領導人在慶尚北道慶州市的國立慶州博物館舉行了會談,韓國總統李在明請求美國向韓國提供核動力潛艇所需的核燃料,以提高韓國潛艇的作戰能力。
特朗普當場沒有直接回應李在明的請求,但他表示,美國希望在造船和共同防御方面與韓國開展合作。媒體報道稱,這是韓方首次闡明希望能引進核動力潛艇的立場,韓國尋求的核動力潛艇不是裝備核武器的戰略核潛艇(SSBN),而是主要搭載常規武器的攻擊型核潛艇(SSN)。
因此,后面才有了特朗普批準韓國建造核潛艇的言論。但隨后他又補充說,這些潛艇將在美國本土的費城造船廠建造,美國造船業將迎來強勢復興。
費城造船廠于2024年底被韓國國防企業韓華海洋公司收購,目前不具備建造核潛艇的能力(此前僅建造過商用船舶,美國目前只有紐波特紐斯造船廠和通用動力國家鋼鐵與造船公司具備建造核潛艇的能力)。根據媒體報道,韓華已額外投資50億美元用于現代化改造和準備工作。盡管如此,雙方仍未就造船廠的升級改造達成具體協議,也未制定潛艇建造計劃,且韓方尚未正式簽署任何文件。

10月22日,韓國首艘3600噸級潛艇“蔣英實”號在韓華海洋公司旗下的巨濟造船廠舉行下水儀式。分析認為,美若協助韓建造核潛艇,核擴散風險將進一步擴大,朝鮮半島核對抗也將愈演愈烈,不利于地區和平和穩定。
韓國在美建造核潛艇涉及美國方面環評、與美傳統造船廠利益沖突以及韓國潛艇技術落地美國等一系列難題,計劃進度、費用分攤等也需要長時間的談判,因此,韓國建造核潛艇尤其是在美國建造核潛艇一事有待進一步觀察,短時間內落地的可能性比較低。特朗普第二個任期結束后,如果民主黨上臺,情況是否有變也要觀察。雖然在美建造核潛艇一事難以在短時間內落地,但美國對韓國“核松綁”以及是否支持韓國在本國建造核潛艇,值得高度關注。
分析認為,韓國建造核動力潛艇涉及修改《韓美原子能協定》,需要美國提供技術支持和燃料,因此特朗普使用了“批準”一詞。《韓美原子能協定》1973年生效,原定于2014年到期。協定禁止韓國從事鈾濃縮和乏燃料后處理,而韓國力求這兩方面解禁。2010年10月,韓美啟動《韓美原子能協定》修訂談判,但因美方堅決不讓步,談判遲遲未取得進展。
2015年4月22日,雙方結束長達4年半的談判,在首爾初步簽署《韓美原子能協定》修訂版。新協定的最大特點是鈾濃縮與乏燃料的干式處理得以“松綁”。此前,韓國每當分析乏燃料時都必須事先征得美方同意,而在新版協定中,韓國部分相關核能活動可得到美方“長期同意”,提高了研發活動的自律性。現行《韓美原子能協定》有效期至2035年,規定韓國必須獲得美國同意才能進行豐度低于20%的鈾濃縮。根據媒體報道,今年8月,韓國政府正與美國討論修訂協定,希望放寬在鈾濃縮和乏燃料后處理方面的限制。

通過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和創新,韓國國產常規潛艇技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為發展核潛艇奠定了一定的技術基礎。
韓國漸進式突破核潛艇技術
韓國在美國建造核潛艇的事情推進起來可能會比較慢,但如果美國向韓國提供核潛艇用的核燃料,那韓國核潛艇計劃將提速。因為此次韓國提出的是“供應核潛艇燃料”,而非“提供核潛艇技術”的要求,所以這也意味著韓國在核潛艇用小型反應堆技術方面已取得重大進展。
提到韓國核潛艇技術的發展,就不得不提韓國的核武器發展計劃。上世紀60年代末,當時的韓國樸正熙政府著手秘密發展核武器。70年代初,總統樸正熙曾指示青瓦臺第二經濟首席秘書官吳源哲,秘密制定核燃料開發計劃。該計劃中明確提出要在80年代初制造出高純钚彈。后來,終究是“紙包不住火”,被美國發現了韓國的核武器和彈道導彈發展計劃,最后在美國等多方面的壓力下,樸正熙最終不得不做出妥協,中止了核武項目,彈道導彈發展也受到了限制。
進入20世紀90年代,經濟飛速發展的韓國軍事實力也有了很大的增長,伴隨著國家實力的提升,韓國也開始謀求具備一定遠洋作戰能力的海軍。1995年,韓國海軍提出了建設“藍水海軍”的宏偉構想,“說干就干”——引進潛艇、建造驅逐艦、發展造船業……核潛艇不僅能提升海軍的水下作戰能力,還是國家實力具象化的重要武器裝備之一,因此韓國當時對發展核潛艇興趣盎然。
當時朝鮮半島處于核危機緊張時期,1994年,時任總統金泳三指示韓國原子能研究所科技人員建造核潛艇用反應堆,加上韓國從俄羅斯獲得核潛艇設計圖以及引進了德國技術建造“張保皋”級常規潛艇,為研制核潛艇奠定了一定基礎。但金大中上臺后,核潛艇計劃全面中斷。
進入21世紀后,韓國核潛艇工程“6·21項目”被媒體曝出,這說明韓國一直沒有相關技術的攻克。2003年5月,韓國國防部與海軍開始積極籌備獨立建造核潛艇的工作,同年6月設立一個由30多名專家組成的團隊推進具體的設計及建造工作。按照原計劃,韓國將在2006年完成核潛艇的概念設計,2007年著手建造,2012年開始服役,并以2~3年的間隔部署數艘核潛艇。這些4000噸級、采用小型原子反應堆為動力的潛艇將裝備韓國國產新型潛對地巡航導彈及反艦導彈、魚雷等,使其具備戰略打擊能力。項目曝光后,引起國際原子能機構關注,加上美國也不支持,項目下馬。

韓國已經試射“玄武-4-4”潛射導彈,具備一定的水下非核戰略打擊能力。
2017年,韓國又啟動對建造核潛艇的可行性評估,但最后受制于種種制約因素,沒有啟動相關計劃。2021年9月15日,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簽署三邊安全伙伴關系(AUKUS,“奧庫斯”)協議并開展核潛艇合作,再次讓韓國看到了發展核潛艇的希望。經過幾十年的技術發展,韓國已經攻克了建造核潛艇的許多技術。我們以韓國剛下水不久的“蔣英實”號為例。10月22日,韓國首艘3600噸級潛艇“蔣英實”號在韓華海洋公司旗下的巨濟造船廠舉行下水儀式。
“蔣英實”號是韓國大型常規彈道導彈潛艇計劃KSS-3第二批次(Batch2)的首艇,艇長89.4米,水面排水量3600噸,水下排水量4000噸,比第一批次增加了600噸。該潛艇屬于AIP潛艇,安裝了3臺羅爾斯·羅伊斯MTU柴油發動機,4個Bumhan PH1燃料電池,水下最大航速20節,水下續航時間超過20天,遠超未采用AIP系統(不依賴空氣動力)的常規潛艇。在武器方面,除了艇艏的6個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可發射重型魚雷、潛射反艦導彈、潛射對地攻擊巡航導彈和布設水雷,雷彈數量約20枚),該艇中部安裝有10管垂直發射系統,可用于發射“玄武-4”潛射彈道導彈,導彈射程約800公里。
從KSS-1到KSS-3,韓國逐步掌握了大型常規潛艇的建造技術,國產化程度也越來越高。據報道,“蔣英實”號安裝了12個新開發的國內系統,使本地化組件總數達到70個,潛艇的可靠性和國產化率都有提高,并且還增強了韓國國防工業的技術基礎和出口競爭力,減少了出口限制和知識產權爭議。目前,韓國已經成功向印尼出口常規潛艇,并積極參與印度、菲律賓等國潛艇的競標。
從韓國潛艇技術發展來看,只要解決了核動力系統部分,韓國就能夠建造出4000-5000噸級排水量的攻擊型核潛艇。據媒體報道,在核動力系統方面,2021年,韓國在慶州甘浦邑動工建設“文武大王研究所”,用于開發“下一代小型反應堆”,預計將在今年內完工。該研究所的目標是開發小型模塊化反應堆(SMR),理論上,這種反應堆也可用于核動力潛艇。
韓國軍方人士已經向媒體透露:“潛艇艇體技術我們已全部掌握,只要放大尺寸即可。至于反應堆部分,韓國原子力研究院已進行了大量民用核反應堆研究,并研究了小型模塊化反應堆(SMR)系統,因此雖需時間,但并非不可行。”
若美國像支持澳大利亞核潛艇項目那樣協助韓國,那么韓國核潛艇的開發進度將大大加快。可以說,即使沒有美國支持澳大利亞的那種力度,只需要美國提供核燃料和核政策上的“松綁”,韓國核潛艇計劃也將走向快車道,因為在技術上,幾十年的秘密技術攻關和持續發展常規潛艇,韓國離研制出核潛艇就差“臨門一腳”。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