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數字時代的人論文庫:數字時代,何以為人?
我們已經生活在一個廣泛應用二進制計算機語言復制、存儲、傳輸、生成信息的數字時代。在這個時代,人工智能透過大語言模型及其應用場景的強勁表現,一方面引發針對人類不可替代性的普遍焦慮,另一方面似乎又在助力會聚技術樂觀愿景的實現:納米技術、生物技術、信息技術與認知科學的交叉融合成果,將帶來人類的增強與繁榮,釋放其天性的無限潛能;同樣在這個時代,氣候變化的嚴峻挑戰催生了意圖逃離地球的多行星生存想象,以及人類滅絕主義的悲觀愿景。數字時代,何以為人?在這個觸及人類未來前途的根本問題上,我們似乎已不再擁有明確答案。
在這個時代,哲學與人文社會科學面對技術領域熱點新詞的日新月異,幾近應接不暇。數字時代,何以為人?超級人工智能(ASI)充滿壓迫感的未來藍圖將“何以為人”的意義抽空殆盡,會聚技術則把這個問題簡化為人(human being)——作為智人物種的后代——在科學主義意義上的增強與進化,然而對哲學與人文社會科學而言,追問“何以為人”,在于深究“人之為人”(being human)的豐富意蘊。“人之為人”并不等于人的增強和進化,兩者之間的混淆對應著方法論反思的缺位:是競逐新概念,在技術話語的下游端承接客場議題?還是立足學科傳統及其問題脈絡,在對等高度上提出主場議題?從“人之為人”這個人論層次切入數字時代,這是哲學與人文社會科學應當回歸的本己進路,更是不矮化自身,提出主場議題的關鍵基礎之一。聚焦“人之為人”,兼顧其概念規范性維度和經驗描述性維度,這將導致對一系列先入之見的批判性重估:人類的脆弱性與有限性意義何在?以電腦隱喻人腦是否恰當?脫實向虛的數字永生是否值得追求?人類是地球的唯一主宰還是其居民之一?
中國思想界對人論的興趣始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文學與哲學引領了當時關于主體性和思想解放的討論,德國的哲學人論獲得廣泛關注;進入九十年代,圍繞人論的務虛探討漸次被經濟學、法學等學科的“理性人”預設懸置,繼而淡出;千禧年初,基因工程以及克隆技術引發涉及生命倫理的爭議反思,曇花一現。不同于以上三個階段,當下的數字時代顯然提出了更加高階的人論挑戰,關涉的問題領域和學科類型空前復雜,非哲學與人文社會科學中某個單一學科所能應對,學界亟須跨越一級學科和二級學科的界限,從宏觀整體協作呈現“人之為人”的復雜內涵與多重維度,參與數字時代世界觀的未來建構。

目前已出版的“數字時代的人論文庫”圖書
基于這一理解,數字時代的人論文庫將透過漢譯系列與原創系列,一方面系統引入國際學界的前沿人論議題,另一方面逐步呈現中國學界在這些議題上的自主探索。文庫特別關注以人類增強、超人類主義、賽博格、后人類主義和人類世等為代表的關鍵議題,這不僅因為國際學界在相關議題方向上已有可觀積累,更是因為它們為中國的哲學與人文社會科學基于自身關切,探討數字時代的“人之為人”提供了具有內在張力的多重參考視角:人類增強力圖透過技術工程,增強人類的認知、道德、情緒與健康,消除痛苦,延緩衰老,使其達致數字永生;超人類主義許諾,借助理性、科學和技術,人類能夠突破其智力限度、心理限度與生理限度,進入高于其現有物種水平的超人狀態;作為控制論和有機體的組合表達,賽博格發源于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空間科學領域,但自八十年代起先后經歷了女性主義轉向和“日常生活”轉向,其含義逐漸演變為人類與機器、動物之間的動態共生關系;后人類主義拒絕人類—動物、有機—機械、自然—人工、靈魂—身體等傳統二元論,批判近代人類中心主義,倡議以物種平等為前提,更新生命概念;人類世警示大眾,自十八世紀下半葉開始,人類活動成為深刻塑造地球面貌的地質營力,由此引發的生態惡化難以逆轉,人類瀕臨滅絕危境。
從歷史的長時段視野來看,這些議題方向彼此交匯,正在撼動近代以降的世界觀結構及其在“人之為人”上的重大思想遺產。十七世紀三十年戰爭結束之后,威斯特伐利亞條約體系確立近代民族國家的主權原則,古典契約論強調自然人性和自然法,自然與自由成為近代早期至啟蒙運動時期定義“人之為人”的關鍵,這個定義同時是一項道德承諾,承認人類具有理性認識能力與道德行為能力,盡管十九世紀至二十世紀上半葉全球史的實際歷程使這一承諾蒙上陰影。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后,紐倫堡審判與聯合國的建立標志著國際反法西斯多邊政治秩序的形成,世界人權宣言反省奧斯威辛,批判種族主義,強調人類不分彼此,在尊嚴與權利上一律平等,針對“人之為人”,此次道德承諾將平等置于核心。在當下時代,技術、文化、地緣政治和生態領域的加速裂變并未消解這兩次道德承諾的意義,但使其承負巨大的思想壓強,我們是否已經接近要對這兩次道德承諾進行擴展和更新的前夜?如果有此必要,那么在前兩次承諾的基礎上,數字時代針對“人之為人”的第三次道德承諾必須能夠說明,為什么橫跨自然與文化、族群與物種的脆弱人類應該成為一個因彼此相異而彼此依存的韌性共同體,在這個他們唯一被給予、仍然值得抱有希望的星球上。
人類應當擁有一個更加光明的未來。
數字時代的人論文庫愿與學界攜手并進,共同探索,是為序。
本文為商務印書館“數字時代的人論文庫”總序。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