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專家:流感不是普通感冒,癥狀出現后48小時是治療黃金期
每年11月1日是“世界流感日”。近日,流感病毒在全國各地的活動已逐漸上升。
“我國流感預測數據顯示,今年流感可能比往年更早到來。”11月1日,在流感季全球出行全面守護公益行動發布會上,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呼吸與感染性疾病科主任醫師李侗曾在解讀我國流感防控現狀時提到。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傳染性的呼吸道疾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預測,每年約有10億例季節性流感病例,包括300萬至500萬例重癥病例,每年全球流感的季節性流行可導致約29萬至65萬人死亡。
“從國家流感中心監測數據來看,南北方流行態勢存在差異。南方地區近期一周流感樣癥狀人群中,流感核酸陽性率已超10%,標志著已進入流感季。”李侗曾介紹,北方目前仍處于低水平流行,與往年持平或略有增加,但學校、幼兒園等機構已出現流感病例及聚集性疫情,預計11月中旬可能進入流感季。
李侗曾介紹,當前監測到的主要流行毒株為甲型H3N2,與去年的甲型H1N1不同。該毒株變異性更復雜,流感疫苗對其預防效果略遜于H1N1,且老人、兒童感染后癥狀更重,住院需求會增加,今年整體流感防控壓力可能高于去年。
有研究表明,國際旅行是流感全球傳播的驅動因素之一。每年10月至次年2月正是北半球流感高發季,包括日本、韓國等周邊熱門旅游國家和地區正處于流感高峰期。“今年全球流感活動啟動較早,10月3日日本宣布進入流感季,較往年提前5周;10月17日韓國發出流感預警,歐洲多國流感病例數也明顯增加。我國流感預測數據顯示,今年流感可能比往年更早到來。”李侗曾說。
專家表示,流感絕非“大號感冒”,尤其在旅途勞累、抵抗力下降時,風險更高,在醫療體系和語言都可能陌生的國外,感染流感帶來的健康風險更為棘手,尤其是對于老年人、幼兒、孕婦及有基礎疾病的流感高危人群而言,流感可能引發肺炎等嚴重并發癥,甚至危及生命。
“我國流感疫苗接種率普遍不超過5%,多數地區僅2%-3%。這一現象源于公眾對流感的誤解,不少人將流感等同于普通感冒,認為無需特意接種疫苗,甚至覺得‘抗一抗就能過’,忽視了老人、兒童等脆弱人群可能出現重癥乃至死亡的風險。”李侗曾表示,同時,部分公眾對疫苗效果期待過高,認為接種后就不應患病。但流感疫苗平均防護效率約50%,且可能存在“接種后仍出現類似感冒癥狀”的情況——實則可能是感染了普通感冒病原體,而非流感。此外,疫苗需達到一定接種率才能形成有效防護,這一認知也未被廣泛普及。
“很多人將流感誤當作普通感冒,患病后僅服用感冒藥,甚至依賴抗生素治療,忽視了專用抗病毒藥物的重要性。”李侗曾指出,癥狀出現后的48小時是治療的黃金時間,一定要及時進行抗流感病毒治療,如奧司他韋和瑪巴洛沙韋,像全新機制的瑪巴洛沙韋,可以阻斷病毒復制,全程就服用1次,一天就能降低體內病毒幫助恢復。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