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在銀杏樹下、村咖里,故事傳講員讓紅色故事“活”在實景里
“打,速戰速決!”支隊長老俞大手一拍桌子,頭頂銀杏樹葉簌簌作響。11月1日,上海市金山區楓涇鎮新義村古銀杏樹下,戚旭旻、朱赟濤、孫嘉豪三位“紅色故事傳講人”合作講述《迅雷行動》,在古鎮環境中,模仿偵查員報告敵情的急切,展現戰斗打響時的緊張氛圍,生動再現了新四軍浦南先遣支隊的英勇作戰場景,把觀眾帶回那個烽火硝煙的年代。
新義村內,蒼勁雄渾的古銀杏樹屹立數百年,它不僅守護著“樹下金雞引頸高啼、護佑四方豐收”的美麗傳說,更靜默見證著新義村的古今變遷。當天,2025年上海市民文化節紅色故事講演大賽頒獎典禮暨成果展示活動在新義村中國故事基地舉行。百位“紅色故事傳講人”齊聚“中國故事村”,讓大家在實景與故事的交織中,觸摸紅色歷史的溫度。

三位“紅色故事傳講人”合作講述《迅雷行動》。

古銀杏樹下,2025年上海市民文化節紅色故事講演大賽頒獎典禮暨成果展示活動舉行。
自今年5月啟動以來,2025年上海市民文化節紅色故事講演大賽圍繞上海紅色文化場館、革命遺跡及本土紅色資源開展故事征集與講演比拼,歷經16個區初評、專家評審團終評等環節,最終評選出100位優秀“紅色故事傳講人”,另有10位講演者憑借線上高投票量、高傳播度斬獲“網絡人氣獎”。
本次頒獎典禮暨成果展示在文商體旅融合的背景下,以“游”為創意出發點,采用故事講演游園會的形式,在楓涇鎮新義村設計四條游園線路,串聯起四個故事展示點位,讓四組觀眾和游客在“中國故事村”充分流動起來,用聲音傳遞紅色記憶,用情感書寫上海的光榮篇章,用行動踐行紅色精神的傳承。
活動當天的成果展示環節打破傳統舞臺局限,創新性地以楓涇鎮新義村特色地標與點位為“天然劇場”,規劃沉浸式講演動線,在故事基地(銀杏樹下)、故事人家、故事創客基地、故事村咖等核心點位依次開展故事展演,實現景與事呼應、歷史與現實交融。
故事人家是新義村極具特色的文化名片,一個活態的“鄉村文化客廳”。故事人家的主人,就是村里的故事員,他們將自己的家變成講故事、聽故事的溫馨場所。在這里,新義村的故事員陳金英帶來本土民間故事《啥人本事大》,她用地道的方言講述,時而模仿金補先生的謙和,時而還原黃公博用“掃帚治病”的幽默場景,引得現場觀眾陣陣歡笑。

故事員在“故事人家”講故事。
隨后,陸玉芳講述本土民間故事《白果樹下金雞啼》,當說到“秀花穿上吉服,在銀杏樹下等待楊林,卻得知他戰死沙場,最終抱著金雞殉情”的情節時,她聲音哽咽,不少觀眾也被這份深情打動,悄悄擦拭眼角。在這里,講故事、聽故事不只是閑暇的娛樂,更是一種有效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方式。
故事創客基地則是傳統鄉村與文化創意深度融合的活力引擎。在這里,故事作者們創作出富有時代氣息的故事新篇。今年是陳云同志誕辰120周年,現場,黃浦區的故事員張雷霽帶來《楓涇脫險》。他著重刻畫陳云同志面對密探盯梢時的鎮定:“陳云同志一進飯店就跟顧客談笑風生,絲毫不見慌亂,還主動邀請密探一同吃飯”,通過細膩的語氣與神態描寫,展現出革命先輩的智慧與從容;而講到“密探打開皮箱,發現里面只有舊衣裳和石頭,才知上當”時,他營造出幽默又解氣的氛圍,觀眾紛紛露出笑容,有觀眾小聲議論:“陳云同志太聰明了,這‘金蟬脫殼計’用得妙!”
浦東新區的張萊娣、胡德則合作講述《一個深晚》,兩人交替講述,將“那個深晚,魯迅眼中的憂慮、陳云筆下的懷念”傳遞給在場每一位觀眾,不少人認真傾聽,偶爾點頭,沉浸在故事的情感中。

故事創客基地中,作者們創造故事新篇。
故事村咖不僅是鄉村咖啡館,更是連接傳統與現代的“鄉村文化客廳”。在這里,靜安區的故事員龔禮帶來《英雄最年少》,講述17歲的歐陽立安英勇就義的故事。當講到“歐陽立安面對敵人嚴刑拷打,堅定說‘我是共產黨員,就是筋骨變成了灰,也還是百分之百的共產主義者!’”時,他聲音鏗鏘有力,充滿激情,現場瞬間安靜下來,觀眾無不被這份堅定的信仰所震撼。
隨后,金山區的鐘賢講述《特殊身份的警官》,還原毛福軒打入金山警察局,在危急時刻機智化解危機的場景,講到“毛福軒發現王勝昌玩‘假槍斃’,又遇汪國池叛變,急中生智解釋奪槍原因”時,情節緊張刺激,觀眾緊盯講述者,生怕錯過任何細節,講述結束后,現場掌聲持續許久。
此次2025年上海市民文化節紅色故事講演大賽頒獎典禮暨成果展示活動,不僅表彰了優秀紅色故事傳講者,更以創新的“游園+展示”形式,通過一個個生動的紅色故事與諸多精彩瞬間,讓紅色文化深入鄉村、貼近群眾,進一步推動上海紅色文化傳承與鄉村文化振興,文藝賦能美麗鄉村,為“光榮之城”注入新動力,實現“文旅農商體展”的融合發展。據悉,楓涇鎮新義村的故事主題民宿不久也即將開門迎客,歡迎廣大游客前來聽故事、游覽美麗鄉村、古鎮。
本次頒獎典禮暨成果展示由上海市民文化節指導委員會指導,上海市群眾藝術館、金山區文化和旅游局、金山區楓涇鎮人民政府、東方社區數字苑主辦,金山區文化館、金山區楓涇鎮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承辦。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