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核觀察|特朗普下令美重啟核試驗,打開潘多拉魔盒的危險一步
10月30日,美國總統特朗普通過社交媒體平臺宣布,已指示國防部恢復中斷33年的核武器試驗。這一決定標志著美國自1992年暫停核試驗以來的重大政策逆轉,引發全球對核軍備競賽復蘇的擔憂。

《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雖未生效,但禁止核試驗已成為國際規范。
國際禁止核試驗的努力
1945年7月16日,美國的“三位一體”(Trinity)核試驗,拉開了全球核時代的序幕。根據聯合國統計,至1996年《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Comprehensive Nuclear-Test-Ban Treaty,以下簡稱CTBT)簽署前,全球共進行超過2000次核試驗,其中美國核試驗次數高達1030次。
核試驗引發了全球性環境危機與人類安全威脅。核試驗產生的放射性污染,對試驗地區及周邊生態系統造成毀滅性破壞。根據美國能源部數據,1946-1963年美國在馬紹爾群島進行的67次核試驗,TNT當量合計1.07億噸,相當于長崎原子彈的5000多倍,導致比基尼環礁、埃尼威托克環礁的土壤放射性核素濃度超標。核試驗造成珊瑚礁至少滅絕28種,植物出現葉綠素減少、果實萎縮等變異現象。核試驗產生的鍶-90、銫-137、钚-239、鉀-40等長壽命放射性核素,半衰期最長可達13億年,將長期污染土壤、水源和空氣,對生態系統造成不可逆的破壞。
人類健康也面臨直接威脅。核試驗產生的早期核輻射與放射性沉降,會誘發甲狀腺癌、白血病、遺傳缺陷等疾病。馬紹爾群島的朗格拉普環礁居民,在美國1954年“布拉沃城堡”氫彈試驗后受到輻射照射,1960-1982年間24人接受甲狀腺切除手術,兒童健康問題發生率高達42%,出現貧血、關節炎、唐氏綜合征等多種疾病。
由于核試驗的巨大危害作用,國際社會逐步構建起禁止核試驗的制度框架。1963年美、英、蘇簽署《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禁止大氣層、外層空間和水下核試驗。1974年《美蘇限制地下核武器試驗條約》達成,將地下核試驗當量限制在15萬噸以內。1996年聯合國大會通過CTBT,明確禁止“任何核武器試驗爆炸或任何其他核爆炸”。CTBT雖未正式生效,但形成了強大的國際政治規范,為全球核裁軍與防擴散進程奠定了基礎。

美若重啟核試驗,美俄核軍備競賽將進一步加劇。
美核霸權目標波動與核試驗
美國作為核試驗次數最多、技術最先進的國家,其核試驗政策始終圍繞國家安全利益與核霸權目標波動。冷戰結束后,老布什政府于1992年宣布暫停地下核試驗??肆诸D政府1996年簽署CTBT,標志著美國進入禁止核試驗的積極階段。這一政策轉向的核心邏輯是冷戰勝利后美國核優勢穩固,無需通過核試驗維持威懾;同時,禁止核試驗可限制其他國家核武器研發,鞏固美國核霸權。但1999年美國參議院以“無法核查”“損害核武庫可靠性”為由拒絕批準CTBT。
21世紀以來,美國核試驗政策進入政黨輪替主導的搖擺期。小布什政府時期采取消極禁止核試驗政策,拒絕推動參議院批準CTBT,削減對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組織籌備委員會(CTBTO)的資金支持,并主張建立導彈防御體系。其2002年《核態勢評估報告》提出,國防部和能源部每年都會重新評估恢復核試驗的必要性,并向總統提出建議。
奧巴馬政府時期回歸支持CTBT立場。其2010年發布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提出,美國尋求批準CTBT,將此任務置于無核武器世界總體目標之中。但由于共和黨阻撓,參議院始終未通過CTBT,政策未取得實質性突破。
特朗普政府第一任期再次轉向消極立場,擱置CTBT批準進程,削減CTBTO會費,無端指責俄羅斯等國“違反CTBT”。據《華盛頓郵報》報道,2020年特朗普政府就已討論恢復核試驗,并試圖將核試驗作為核軍控談判的工具。
拜登政府時期重新支持CTBT,繼續遵守暫停核試驗的規定。拜登政府的2022年《核態勢評估報告》再次確認庫存管理計劃的有效性,并宣稱支持CTBT,致力于努力使條約生效。但拜登政府也未能推動參議院批準CTBT,政策延續徘徊不前的狀態。
當前特朗普此次下令重啟核試驗,是“美國優先”的霸權邏輯突破國際規范的又一體現。

美國研制的新型核炸彈。
重啟核試驗有何消極影響?
特朗普下令美國重啟核試驗的激進舉措,不僅打破了核大國冷戰后形成的核試驗克制共識,更對國際核不擴散體系、全球核軍備平衡、生態環境與大國關系造成多重沖擊,使世界陷入新的核安全困境。
一是對國際核不擴散體系的劇烈沖擊。國際核不擴散體系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Treaty on the Non-Proliferation of Nuclear Weapons,以下簡稱NPT)為核心,以CTBT為重要支撐,形成了“核裁軍-防擴散-和平利用核能”的三位一體架構。特朗普下令重啟核試驗,直接動搖了這一體系的根基,導致其面臨崩潰風險。重啟核試驗不僅違背了美國對NPT的隱性承諾,還可能導致CTBT生效進程將停滯,而且全球核擴散風險將顯著上升。
二是引發全球核軍備競賽的風險。特朗普下令重啟核試驗,將打破冷戰后形成的核軍備控制均衡,引發新一輪全球核軍備競賽,刺激全球核試驗“返潮”,使世界重回“相互確保摧毀”的危險境地。美若重啟試驗,將刺激其他核大國加快核力量現代化進程,俄羅斯已經表態,如果美國開始恢復核試驗進程,俄羅斯將立即做出同樣的回應。
此外,核軍備競賽將從“數量競爭”同時轉向“質量競爭”。特朗普下令重啟核試驗的核心目的之一,是驗證低當量核彈頭等新型核彈頭的可靠性,這將刺激其他核大國研發新型核武器,導致核武器技術向“小型化、精準化、多用途化”發展。低當量核武器的研發與試驗,可能模糊常規武器與核武器的界限,增加誤判與引發核戰爭的可能性。
三是對生態環境與人類安全的長期威脅。核試驗對生態環境與人類安全的危害具有長期性和不可逆性,特朗普下令重啟核試驗將再次引發嚴重的環境與人道主義危機。如果美國在內華達試驗場重啟地下核試驗,可能導致地下水污染,影響周邊居民飲水安全。若進行大氣層或水下核試驗,放射性沉降將擴散至更廣范圍,威脅全球人類健康。
四是對大國核關系與國際秩序的破壞。特朗普下令重啟核試驗的決策,將嚴重破壞大國核關系,加劇全球戰略互信赤字,使國際秩序陷入“安全困境”的惡性循環。
全球治理體系的權威性將受到嚴重削弱。美國作為二戰后國際秩序的主要構建者之一,其違背國際規范、重啟核試驗的行為,將進一步暴露其“霸權優先”的本質,削弱聯合國、CTBTO等國際機構的治理效能。其他國家可能會對國際規范產生懷疑,進而采取“自助”策略,導致全球治理體系陷入“失序”狀態。美俄戰略穩定關系也可能進一步惡化,特朗普第一任期時退出《中導條約》《武器貿易條約》《開放天空條約》等,嚴重沖擊美俄戰略穩定。此次特朗普下令重啟核試驗或再次惡化美俄之間的戰略互信,再加上雙方缺乏軍控“護欄”,美俄核沖突風險更加凸顯。
面對這一嚴峻挑戰,國際社會應采取聯合行動。一是堅定維護NPT、CTBT等國際核軍控條約的權威性,推動美國放棄核試驗計劃。二是強化國際核不擴散機制,通過多邊合作應對核擴散風險。三是構建大國核互信機制,避免戰略誤判引發核沖突。四是加強核安全、核安保與核環境治理合作,預防可能的核危機所造成的環境與人道主義危害。
核安全是人類共同的安全,核戰爭打不贏也打不得。特朗普下令美國重啟核試驗,不僅違背了歷史潮流,也損害了美國自身的長遠利益。美國只有回歸多邊主義、遵守國際規范、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分歧,才能擺脫核安全困境,維護全球和平與穩定。
(作者系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世界和平與安全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