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市檔案館藏新四軍檔案史料選編》出版
正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之際,10月31日,《上海市檔案館藏新四軍檔案史料選編》新書發布會在滬舉行。該書由上海市檔案館編研,上海人民出版社、學林出版社聯合出版,為研究新四軍與上海的抗戰歷史提供了珍貴原始史料。
呈現三方視角,近千件檔案勾勒立體歷史
上海市檔案館史料編研部副主任魏松巖介紹,該書是市檔案館“新四軍與上海”檔案史料研究項目成果,編研團隊從館藏中篩選、考證近千件開放檔案,最終精選約200件具有深入研究價值的史料,形成20萬字書稿,并搭配長三角多省市檔案館提供的20余幅圖片。全書以 “我方、敵方、外方” 三個視角劃分結構,從不同側面映照出完整的新四軍形象。

《上海市檔案館藏新四軍檔案史料選編》
我方視角收錄4篇中共上海地下組織回憶文章,包括王堯山等老同志對上海地下黨輸送人員物資支援新四軍、滬東工人準備迎接新四軍進城等史實記錄。
敵方視角選錄1940年至1945年敵偽檔案65件,詳細記錄新四軍在上海及周邊的數十次郊縣武裝斗爭。針對敵偽檔案的錯誤立場,編纂團隊特意附上對照材料以正視聽。
外方視角收錄外國記者的5篇報道,源自館藏革命歷史資料中一本名為《成為時局中心的新四軍》的小冊子,這本1941年3月上海遠東書店出版的書籍,包含《新四軍》《我所知道的新四軍》《葉項兩將軍訪問記》《一支日軍最怕的軍隊》《記葉挺將軍》五篇文章。這些文章是美國記者貝爾登1938年深入新四軍軍部采訪的內容,真實還原了新四軍的戰斗、訓練與生活場景。
研究新四軍與上海,多維度解讀歷史意義
“《上海市檔案館藏新四軍檔案史料選編》從我方、敵方和第三方的不同視角,為讀者展現了一部研究新四軍與上海的新作。”為本書作序的上海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第九屆會長劉蘇閩將軍指出,上海是新四軍組建的孕育之地,既是新四軍物資采購、情報獲取、宣傳推廣的重要基地,也因新四軍的英勇戰斗獲得堅強抗敵的后盾。
他強調,該書“有助于廣大讀者進一步了解上海人民支援新四軍和新四軍及中共上海地下黨領導抗日武裝斗爭的戰斗歷程,有利于教育廣大黨員群眾特別是青少年一代正確認識中國共產黨中流砥柱作用”。

書籍收錄了新四軍各部隊在上海及周邊地區活動的記錄。
“上海在全面抗戰時期,地下黨與人民如何支援新四軍、開展抗日斗爭?目前這方面的材料呈現遠不及一·二八、八一三抗戰。”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熊月之認為,該書的重要性在于填補了這一研究空白,且兼具珍稀性與學術性。
他提到,編纂過程中需對史實嚴格考證,“比如在書籍編纂過程中,我們查證出了一位參與新四軍的德國人,這類外國友人參與抗戰的史料,比以往資料更具獨特價值。”同時,他指出敵方檔案與外國記者報道的特殊意義:“對方承認的史實,有時比我方記錄更有說服力;英美記者的觀察,往往是我們難以表述或表述后說服力不足的內容。”
“這是一本強強聯合的產品,上海市檔案館提供珍貴資料,劉蘇閩將軍的序言是精準的簡史,熊月之教授的提要堪稱治史楷模,出版社的裝幀校讀也極具水準。”上海抗戰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研究會會長、上海師范大學教授蘇智良特別提到書中收錄的朱家店戰斗史料,“這場1:34的經典戰斗被寫入解放軍進攻案例,發生在南匯六灶鎮,這類細節史料為研究上海郊縣抗日斗爭提供了關鍵支撐。”
增加可讀性,讓檔案史料傳得開、留得下
該書的出版不僅具有史料價值,更蘊含深刻現實意義。上海人民出版社黨委書記、社長溫澤遠表示,出版團隊懷著對先輩的崇敬與對歷史的敬畏,在編排上兼顧學術性與大眾閱讀體驗,“通過高清精印歷史圖像、簡潔明朗的版式設計,讓‘高冷’檔案轉化為‘好看’‘有意思’的歷史敘事,讓檔案史料傳得開、留得下。”
新書發布會現場。
“對中國共產黨人來說,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常讀常新。”上海市檔案局局長、上海市檔案館館長徐未晚表示,上海市檔案館珍藏著一批反映新四軍抗戰歷程與光榮歷史的珍貴檔案,希望這本書成為一座連接歷史與當下的橋梁,讓年輕一代真切感知、理解并傳承融入血脈的愛國情懷與民族精神;也希望它能成為一份證言,以檔案史料的形式,向在戰爭中犧牲的先烈和死難的同胞致以深切的哀思,向所有為抗戰勝利作出貢獻的人們表達崇高的敬意。
發布會現場,主辦方舉行了新書贈送儀式,向嘉定區檔案局(館)、新四軍淞滬支隊陳列館、浦東圖書館等6家單位贈送新書。會后,與會嘉賓參觀了“銘記歷史 團結一心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館藏檔案影像展”。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