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南方網評:有毒的營養土,種不出美麗的花
不少愛好養花種菜的人士“為啥種啥啥不活”的疑問,迎來了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荒誕答案——土里有毒!近日,媒體曝光的“毒營養土”黑色產業鏈令人脊背發涼:工業污泥、建筑垃圾未經無害化處理就搖身變成“有機營養土”,十余款熱銷產品中9款重金屬超標,某品牌銷量甚至突破200萬件。當消費者為“10元20斤包郵”的低價營養土買單時,又豈會料到期望中的“種植神器”竟是致命毒源。

低價營養土工廠。
“毒土”之害,不可小視。這些重金屬超標的問題土壤不僅可能導致“種啥啥死”,還會對人體造成健康危害。專家指出,鎘、鉛等重金屬可通過蔬菜吸收進入食物鏈,或經皮膚接觸滲透,對腎臟、神經系統造成不可逆損傷,兒童更是容易受害的高危人群。隨意丟棄的毒土又會污染土壤水源,形成二次危害。此類有毒“營養土”市場規模之大,更是令人瞠目。據稱僅淮安多家低價營養土工廠,銷量就占據了網銷市場的“一半以上”。“卷”低價,正是這些不法廠家的營銷秘訣。50斤所謂的“營養土”,含快遞、袋子,全國代發價僅需14元左右。一些廠家坦言,價格低到這種程度,不用污泥就沒有競爭力。一味的低價內卷,催生出惡性競爭的惡性結果。當商家“卷”紅了眼,誠信讓位于利潤,市場的底線便開始失守,消費者健康也成了利益天平上的犧牲品。
低價“毒營養土”亂象背后,我們還需追問:土從哪里來?監管力量何在?從媒體的報道來看,亂象背后是多重防線的失守。其一,資質淪為幌子。有涉事企業打著蚯蚓養殖的幌子,拿到工業污泥利用的許可,實際上干的卻是利用固廢處置資質收購污泥倒手轉賣,賺取補貼處置費用的生意。其二,監管存在真空。營養土非傳統農資,長期游離于監管體系之外,而電商平臺的海量銷售更讓監管鞭長莫及。其三,權力尋租魅影隱現。有涉事企業直言“沒關系做不動”,暗示“上面有人”。從污泥供應企業、運輸車隊,到中間商、代工廠,每個環節都有“不能說的秘密”。
破解困局需構建全鏈條防線。首先,要填補標準空白,將營養土納入農資監管體系,明確質量標準和檢測要求,實現原料來源可追溯。其次,要壓實各方責任,監管部門要加強產廢企業監管力度,完善對企業固廢處置資質的動態審查,對濫用資質者吊銷許可并從重處罰。最為重要的是不能止步于個案,更應按圖索驥、一挖到底,深入查處暴露出來的監管不力、權力尋租等諸多問題,徹底斬斷行業亂象滋生的根源。
近年來,從“老痰酸菜”到“毒營養土”,相似的劇本反復上演,這警醒我們:健康生活不能靠商家自律,也不能憑消費者的運氣。唯有讓監管鏈條完整閉合,讓處罰力度足以震懾鋌而走險者,才能守住民生安全的底線。
(原題為《南方網評:有毒的營養土 種不出美麗的花》)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