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曾經一千六一顆的神藥突然不吃香了,片仔癀這怎么了?
在中國資本市場上,最有名的藥企上市公司片仔癀和云南白藥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然而就在最近片仔癀突然不吃香的消息傳來,原先最高漲到一千六一顆的神藥突然不吃香了,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曾經一千六一顆的神藥突然不吃香了?
據廣州日報的報道,曾經“一粒難求”的片仔癀錠劑的價格也不再堅挺。雙十一電商大促的熱潮中,曾被炒至千元一粒的片仔癀錠劑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價格尷尬。各大網絡平臺上,其售價已出現價格倒掛,低至593元/粒,較760元的官方指導價大幅倒掛,價差超21%。這與2021年“一粒難求”、二級市場報價高達1000余元的狂熱場景形成鮮明對比。
公開資料顯示,2004年至2020年間,片仔癀錠劑零售價通過19次提價從325元漲至590元,2023年5月又逆勢提價至760元,創下近二十年最大漲幅,彼時市場依舊熱度不減,黃牛加價、藥店限購成常態。
2021年,當時原價590元一粒的片仔癀被炒至最高1600元/粒。據媒體報道,當時在福州、深圳等多地,片仔癀都出現了一粒難求的情況。不僅如此,片仔癀在電商的旗艦店中,錠劑也是缺貨狀態。當時片仔癀的天貓旗艦店“片仔癀大藥房旗艦店”,顯示片仔癀的庫存為0。
但從去年開始,這樣的價格已經開始“繃不住”了。去年,片仔癀錠劑在二手回收市場上的價格不斷下跌。一名回收商對記者說:“跌得太厲害了現在,今年隨時都在跌。”
對于片仔癀二手回收價下降的原因,有回收商稱,行情太飽和,市面上的貨太多。也有回收商稱,價格高的禮品回收價都在下跌,買的人不多了。

二、片仔癀這是怎么了?
近來,醫藥市場的明星片仔癀,從備受追捧到逐漸遇冷,引發了廣泛關注,片仔癀的遭遇我們到底該怎么看呢?
首先,片仔癀不受歡迎并不讓人感到意外。客觀而言,片仔癀作為一種中藥制劑,確實在某些疾病領域展現出獨特的療效優勢,其清熱解毒、涼血化瘀的功效在特定患者群體中享有盛譽。然而,前些年片仔癀價格的飆升,并非完全基于其臨床價值或成本考量,而是市場過度炒作的結果。在資本的推動下,片仔癀被賦予了遠超其實際價值的“光環”。這種炒作不僅源于對片仔癀療效的夸大宣傳,更在于市場對其稀缺性的過度渲染。由于片仔癀原料中的某些成分受到嚴格管控,產量有限,加之品牌效應的疊加,使得片仔癀在市場上形成了“供不應求”的假象。然而,這種供需失衡更多是人為制造的,而非基于真實的市場需求變化。因此,當市場情緒回歸理性,片仔癀的價格自然難以維持高位,其遇冷也就成了必然。

其次,當時片仔癀已經不是一種單純的藥品,而是逐漸演變為類似于茅臺的金融投資品,在特定市場環境下被賦予了遠超其使用價值的金融屬性。 這種現象的背后,是近年來國內投資渠道相對有限、居民財富管理需求旺盛的宏觀背景。在房地產調控趨嚴、股市波動較大、銀行理財收益下行的背景下,部分資金開始尋找另類投資標的。而片仔癀因其“國家絕密配方”“限量生產”“保質期長”“可收藏”等標簽,被包裝成一種“硬通貨”式資產。投資者相信,只要囤積足夠數量的片仔癀,未來便可實現“低買高賣”的增值收益。這種非理性的投資行為進一步加劇了價格的虛高現象。投資者們忽視了藥品作為消費品的基本屬性,盲目追求短期利益,導致市場供需關系失衡,價格機制失靈。在這種背景下,片仔癀的高價位更多是基于投機心理而非真實需求支撐,因此注定難以持久。
第三,從當前市場表現來看,片仔癀的“不吃香”才是正常現象,是市場機制自然回歸價值中樞的體現,對于企業自身和行業生態而言,反而是健康的信號。 從經濟學原理來看,任何資產價格在經歷劇烈波動后,最終都會向其長期均衡價值靠攏。片仔癀的高價時期,實質上是對藥品公共屬性的背離。藥品的核心使命是治病救人,而非資本套利。當其價格高到普通患者難以承受時,即便療效確切,也失去了社會意義。如今,隨著炒作資金撤離、渠道庫存釋放、消費者理性回歸,片仔癀的價格逐步回落至更合理的區間,這恰恰說明市場正在糾正過去的扭曲。
第四,從長期趨勢判斷,任何一種藥品的本質都是治療疾病,藥品金融化的趨勢完全不可取,凡是被過度炒作的藥品,也一定會經歷大起大落的周期性命運。 從市場的發展歷史來看,無論是上個世紀的的“中華鱉精”、本世紀初的“蟲草熱”,無一不是從全民追捧到泡沫破裂。藥品不同于黃金或藝術品,其價值高度依賴于科學驗證與醫療健康體系的認可。一旦脫離這一基礎,僅靠營銷與投機支撐的價格,注定脆弱不堪。未來,伴隨著市場的發展,藥品的價值評估將更加科學透明,那種靠“講故事”“炒概念”抬高藥價的模式將難以為繼。片仔癀的案例提醒我們,健康產業的發展必須回歸“以患者為中心”的初心,企業的價值應體現在技術創新與服務提升上,而非資本游戲中的價格操縱。

因此,片仔癀如今的“不吃香”實則是市場回歸理性的正常表現,這才是我們需要深刻認知的事情。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