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檢察:去年以來,超87%電詐犯罪嫌疑人不滿35周歲
10月30日,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發布2024年以來上海檢察辦理的網絡相關犯罪工作情況。
澎湃新聞記者從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獲悉,2024年以來,上海檢察機關受理審查逮捕網絡犯罪案件5480件10413人,受理審查起訴網絡犯罪案件9428件16186人。其中,罪名數量前五的依次為詐騙罪(電信網絡詐騙),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開設賭場罪(利用網絡),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利用網絡)。上述罪名合并占比達80.3%。
與2023年相比,2024年部分罪名審查起訴數量增長顯著。其中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程序、工具罪同比增長88.9%,非法經營罪增長82.8%,非法利用信息網絡罪增長53.5%,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增長33.3%。
涉案人員中,不滿35周歲的犯罪嫌疑人占起訴總人數的77.7%。尤其在詐騙犯罪中,該年齡段占比高達87.5%。網絡犯罪還呈現出明顯的團伙化、規模化特征。
此外,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形態向精準化、跨境化、關聯化演進。比如,刷單返利、虛假購物、投資理財等類型案件持續高發,犯罪人員針對老年人、未成年人、在校學生、“全職媽媽”等特定群體,制定詐騙話術與劇本,實施精準侵害。
檢察機關披露了上海市首例程序化批量實名注冊游戲賬號案。該案中,某互動娛樂有限公司研發一款手機游戲平臺,用戶在該平臺注冊賬號并實名認證后可進入游戲。2018年至2020年間,被告人馬某自行編寫游戲平臺注冊激活軟件,使用軟件批量注冊并實名認證該游戲平臺賬號。馬某先通過代理IP繞開某娛樂公司的單IP操作頻次限制,并使用其從“號商”處獲得的QQ賬號、密碼,或者通過接碼平臺獲取的手機號、驗證碼等,導入上述軟件批量注冊該游戲平臺賬號。嗣后,馬某將其非法獲取的姓名、身份證號碼等公民個人信息導入該軟件,對上述游戲平臺賬號進行批量實名認證,從而獲得具有實名賬號權限功能的游戲賬號11萬余組。
2023年10月,馬某將上述經實名認證的游戲平臺賬號、密碼,連同姓名、身份證號碼等公民個人信息,全部提供給被告人劉某某。劉某某明知上述游戲賬號系犯罪所得,仍對外出售,獲利人民幣20余萬元;馬某從中獲利10萬余元。后兩人退出部分違法所得。
經靜安區檢察院提起公訴,并同步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2025年2月,法院以被告人馬某犯非法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罪、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數罪并罰,決定執行有期徒刑四年六個月,并處罰金;以被告人劉某某犯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數罪并罰,決定執行有期徒刑四年三個月,并處罰金。同時,判決馬某、劉某某永久刪除非法獲取及保存的公民個人信息數據,并在國家級新聞媒體上對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行為公開賠禮道歉。現判決已生效。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