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你吃的“45天速成雞”,真的是打激素長大的?
你是否曾聽說過“45天速成雞”,心中暗自嘀咕:這雞長得這么快,會不會藏著什么健康隱患?更有人傳言,快餐店使用長著六個翅膀的“激素雞”,讓人聽后不免心生畏懼,甚至對餐桌上的雞肉也多了幾分顧慮。今天,我們就來揭開這些謎團,帶你走進雞肉的世界,看看這背后到底藏著什么秘密。

圖片來源:dailymail
45天速成雞,是奇跡還是隱患?
提到“45天速成雞”,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激素雞”,認為這樣的雞肯定不健康,是靠激素催出來的“怪物”。但真相往往比謠言來得更平淡,也更有說服力。白羽雞,這種自上世紀從國外引進的肉雞品種,憑借其驚人的生長速度,迅速成為了全球雞肉市場的主力軍。
從雞苗到出欄,最快僅需45天左右,就能長到2.5公斤左右,這確實讓人驚嘆不已。
然而,這“速成”的背后,并非依靠激素實現。
白羽雞之所以能長得這么快,得益于其優秀的遺傳特性和科學的養殖管理。它們擁有生長周期短、料肉比高等特點,即在規范的養殖環境下,白羽雞能夠高效地將飼料轉化為肉質,無需額外使用激素。
畢竟,使用激素不僅會增加成本,還可能引發雞只患病,影響出欄率和肉質,對養殖企業來說得不償失。

圖片來源:ASPCA
實際上,白羽雞的生長周期縮短,是現代育種技術和科學養殖管理的共同成果。通過一代代的選育和雜交,科學家們成功培育出了生長速度快、肉質較好的白羽雞品種。同時,科學的養殖環境、合理的飼料配比以及嚴格的疾病防控措施,也為白羽雞的快速生長提供了有力保障。
六翅激素雞,是謠言還是現實?
至于“六翅激素雞”的傳言,更是無稽之談。雞作為自然界中的生物,其身體結構由基因決定,不可能通過人工手段長出六個翅膀。
這種謠言往往源于對現代養殖技術的不了解和對食品安全的過度擔憂。實際上,只要是從正規渠道購買的雞肉制品,都經過了嚴格的檢疫和監管,完全可以放心食用。
在規范的養殖環境中,白羽雞的生長和發育都是遵循自然規律的。養殖企業會嚴格按照國家相關標準和規定進行養殖,確保雞肉的安全和品質。因此,消費者無需對“六翅激素雞”這樣的謠言過分恐慌。
白羽雞的優良品種與特性
白羽雞之所以能在全球范圍內廣受歡迎,離不開其優良的品種特性。
這種雞并非自然演化的產物,而是歐美高科技育種技術定向培養的“杰作”。
其育種歷史可追溯至20世紀中期的白科尼什雞(強調生長速度)和白洛克雞(兼顧產蛋與肉質)。通過一代代的選育和雜交,白羽雞逐漸成為了世界上生長速度最快的雞種之一。

圖片來源:onestep for animals
白羽雞不僅生長速度快,而且肉質細嫩、營養豐富。它們在高度可控的現代化養殖環境中表現優異,非常適合標準化、大規模的工廠化養殖。
此外,白羽雞還具有飼料轉化率高的優點:吃同樣重量的飼料,它比其他種類的雞長出的肉更多。這種特性使得白羽雞在養殖過程中降低了養殖成本,提高了經濟效益。
因此,白羽雞逐漸成為了全球肉雞市場的主導品種。

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但白羽雞由于生長周期短,與地方土雞或慢生型雞種相比,白羽雞的風味物質(如肌苷酸、游離氨基酸)含量較低,會有肉質風味相對較淡等短板。也就是“雞味”不夠濃,因此做雞湯還是要選用生長周期長的黃羽雞,白羽雞肉多便宜,更適合煎炒烹炸。
我國白羽雞育種的突破與進展
長期以來,中國白羽雞產業一直依賴國外種源,每年要從美國進口大量祖代雞以維持生產。
這種依賴不僅成本高昂,還讓中國產業隨時可能面臨被“卡脖子”的風險。
外國公司可以隨意提高雞苗價格,甚至通過控制貨源來影響國內市場價格,給養殖企業帶來巨大壓力。
為了打破這一局面,中國科學家和企業開始了自主研發白羽雞的艱難歷程。
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國家就著手開展肉雞的育種工作,并從國外引入了一些頂級種雞的祖輩。
然而,由于技術不足和資金有限,育種工作進展緩慢。
直到近年來,隨著國家對農業科技創新的重視和支持,白羽雞育種工作才取得了重要突破。
2019年,圣農集團成功培育出中國第一個自主研發的白羽雞品種——“圣澤901”。
這一品種在生長速度、雞肉品質、適應環境能力等方面都達到了國際主流品種水平,標志著中國終于實現了白羽雞種源的自主可控。

圖片來源:央廣網發 圣農集團供圖
此后,“沃德188”“廣明2號”等新品種也相繼問世,進一步豐富了中國白羽雞的品種資源。
這些國產白羽雞品種不僅在國內市場受到歡迎,還開始走向國際市場。
2023年6月,中國自主培育的白羽雞首次走出國門,賣到了坦桑尼亞,標志著中國在白羽雞市場的話語權不斷提升。
國產白羽雞的未來展望
隨著國產白羽雞品種的不斷推廣和應用,中國白羽雞產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一方面,國產白羽雞品種的出現降低了對國外種源的依賴,提高了產業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另一方面,國產白羽雞品種在生長速度、雞肉品質等方面的優勢也提升了中國雞肉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未來,隨著育種技術的不斷進步和養殖管理的日益科學化,我們有理由相信白羽雞將會帶給我們更多的驚喜與可能。一方面,科學家們將繼續通過選育和雜交等手段培育出更加優良的白羽雞品種;另一方面,養殖企業也將不斷提升養殖管理水平,確保雞肉的安全和品質。
同時,隨著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和品質的要求不斷提高,國產白羽雞品種也將面臨更加嚴格的市場監管和品質要求。
這將促使養殖企業更加注重科學養殖和品質管理,推動整個白羽雞產業向更加健康、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從“45天速成雞”的誤解到“六翅激素雞”的謠言,再到如今國產白羽雞品種的突破與進展,我們看到了科技進步對農業生產的巨大推動作用。白羽雞作為現代養殖業的杰出代表,不僅豐富了我們的餐桌文化,也為中國農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未來,隨著育種技術的不斷進步和養殖管理的日益科學化,我們有理由相信白羽雞將會帶給我們更多的驚喜與可能。讓我們共同期待一個更加美好、健康的雞肉消費時代吧!
作者:肖云格
審核專家:李穎超 北京林業大學博物館科普與社會教育中心主任、高級實驗師
本文在科普新媒體平臺“蝌蚪五線譜”刊發,經授權發布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