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馬上評|“大檢查”系謠言,辟謠之外還要做什么
據澎湃新聞報道,近日,針對有網絡傳言稱“將對轄區個體工商戶進行聯合大檢查”,內蒙古通遼多地市場監管部門發布聲明辟謠,呼吁廣大商戶勿因不實傳言影響正常營業。
從已披露的部分傳言看,諸如“多部門將聯合對全域個體工商戶進行突擊式、全覆蓋大檢查”“天價處罰”等說法,呈現一派緊張氣氛,難怪有商戶為之焦慮。當地市場監管部門能夠及時出來辟謠,請廣大商戶勿因不實傳言影響生意,體現了政府部門的擔當。
其中,有的地方更是明確表示,此前未組織、也未計劃組織針對全域個體工商戶的“突擊式”“全覆蓋”聯合大檢查行動,這一具體承諾,等于給商戶吃了一顆定心丸。
毫無疑問,這無疑又是一次“狼來了”式的謠言。當下各地都在千方百計釋放經濟活力,但是所謂“大檢查”“天價罰款”之類的謠言又是從哪里來的?為何能形成氣候?為何一點毛毛雨就讓商戶們如驚弓之鳥般緊張?這背后,又有著怎樣的社會心理?
每一次蘆葦搖曳,折射的都是氣溫冷暖的變化。這些年來,盡管各地持續強化服務型政府建設,不斷優化營商環境,但在現實中,一些不合理的、不堪其擾的過度檢查、評比等時有出現。
10月13日,司法部曝光一起典型案例,河南某縣消防救援大隊通過微信工作群下達“月度罰款指標”,要求各街鎮必須完成“行政處罰不少于2件、罰款金額不少于2000元”的硬性任務。
所以,不排除一個地方有類似傳言,不少商戶會將信將疑。去年11月份,某地有網友稱大量商鋪為躲檢查暫關門停業,后政府部門緊急辟謠。這不能怪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太緊張”。
可見,對于類似涉企謠言,不僅需要緊急辟謠,也不妨當作一次提醒、一個警示。優化營商環境,減輕企業負擔,不僅體現在文件里、講話中,還要拿出實際行動來,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約束執法行為,嚴格規范涉企行政檢查,堅決遏制亂檢查。
事實上,早在今年年初,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嚴格規范涉企行政檢查的意見》,明確涉企行政檢查的“五個嚴禁”和“八個不得”,嚴禁逐利檢查、干擾企業正常生產經營、任性處罰企業、下達檢查指標和變相檢查,并對應列出八項具體禁止行為。
多一分善待企業,就能為經濟多保存一分元氣。當下,受經濟下行壓力、減稅降費等多重因素影響,一些地方財政收入尤其是稅收增長乏力,這個時候,需要格外警惕以“聯合檢查”“以罰增收”“逐利執法”“以罰代管”等擠壓企業生存空間,增加商戶負擔。
這次內蒙古多地所謂的“大檢查”傳言是“捕風捉影”,但要想讓廣大商戶不信謠、不傳謠,除了辟謠之外,也要斬除謠言的基礎,切實改善當地營商環境,切實落實國務院所出臺的規范執法檢查的政策要求。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