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前三季度GDP增速均達6%,溫州徐州大連破萬億“臨門一腳”
溫州、徐州、大連之間貫穿全年的“萬億城市晉級賽”已進入最后“一季”。10月30日,隨著徐州公布經濟數據,前三季度的整體“賽況”浮現:三市當期GDP在7200億~7500億,增速均達到或超過6%,目前看有望攜手“升檔”,但四季度的經濟運行占年度的分量最重,最終結果仍要看各自的“臨門一腳”。
到2024年,中國大陸已產生27座萬億城市,緊隨其后的就是經濟總量超過9500億元的溫州(9719億)、徐州(9537億)、大連(9517億),三者構成“準萬億城市”中的第一梯隊。
溫州以“民營經濟發祥地”知名,“溫商”行天下;因煤而興的老工業基地徐州地處蘇魯豫皖接壤地區,乃長三角北翼門戶;大連是北方重要的工業城市、東北經濟第一城。溫州今年奔“雙萬”:GDP過萬億、常住人口達千萬,徐州將“扎實朝著萬億城市邁進”確定為全年工作主題,大連也在年初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高質量沖刺萬億GDP城市”。

9月,溫州在浙江各設區市中率先設立人工智能局。 溫州日報 圖
晉級賽的“第一季”就情節跌宕。一季度,三市的“隊形”發生變動:溫州當期總量、增速雙雙領先;徐州去年全年的經濟總量高于大連20億,但當期5.9%的增速相比去年有所放緩,而大連增速達6.2%,比去年全年提升整整1個百分點,GDP反超徐州。
進入“途中跑”后,徐州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速快、固定資產投資穩定增長的效用逐漸顯現,上半年GDP增速達到6.2%,稍快于其他兩市,但總量仍殿后。
前三季度累計,溫州以6.1%的增速、7414億元的總量繼續位列隊首,徐州、大連的增速均為6.0%,但徐州的總量達到7298億元,由上半年的落后于大連翻轉為領先50億元。
今年以來,徐州的服務業增加值增速在三市中持續領先。1~9月全市服務業增加值增長7.5%,其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餐飲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分別增長9.9%、8.6%和9.8%。1~8月,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增長6.0%,在“蘇超”等帶動下,其中的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營收增長21.6%。
作為北方重要的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大連市前三季度出口大增16.4%,經濟循環暢通,為各產業注入活力。同期,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8%,增速為全國(6.2%)的兩倍。重點行業中,石化工業增加值增長8.9%;裝備制造業增長17.5%,其中鐵路船舶行業增長64.5%,汽車行業增長26.3%。1~8月,規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增長17.2%,比上半年提高4.9個百分點,高于全國16.3個百分點。

大連完善“春有風箏帆板,夏有帆船賽艇,秋有槳板摩托艇,冬有國際冬泳節”的賽事體系,打造“國際濱海運動名城”。 呂文正 圖
溫州的GDP增速已連續十個季度不低于6%,傳統優勢產業、新興主導產業的“雙輪驅動”成為增長的核心引擎。近年來,溫州構建“5+5+N”產業體系,推動電氣、鞋業、服裝、汽車零部件、泵閥五大傳統優勢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升級,培育數字經濟、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裝備、生命健康產業等新興主導產業集群,以及若干未來產業。前三季度,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0%,居浙江第一,五大傳統優勢產業和五大戰新產業的增加值增速又分別快于全部規上工業增速1.6個、2.5個百分點。民營工業的支撐作用增強,規上民營工業增加值增長11.0%,對規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99%。
10月下旬,三市相繼部署四季度經濟工作。溫州將“強化沖刺收官”,高質量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大連提出“堅決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確保“十四五”圓滿收官。徐州要求“滿弓緊弦”沖刺四季度,全力打好收官戰。
除了上述三市,去年經濟規模超過8000億元的城市還有6個,其中沈陽(9027億)和廈門(8589億)在8500億-9500億之間。今年前三季度,兩市分別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614億元和6418億元,廈門的增速為5.7%,高于全國和福建省的水平(均為5.2%),沈陽為2.3%。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