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0000+!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指引下,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圖景正在神州大地全面鋪展。位于成都平原與龍門山脈交匯處的崇州,正以一場年復一年的“鷹河奇觀”,生動詮釋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深刻內涵,交出了一份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相得益彰的亮眼答卷。
霜降過后,龍門山脈層林盡染。在崇州文井江鎮海拔1400余米的都統巖,寒意漸濃,卻難掩觀鳥者的興奮。

望遠鏡與長焦鏡頭齊齊對準空中
識別聲與快門聲此起彼伏
共同見證這場年復一年的天際盛宴


普通鵟
“今年秋季,從8月25日到10月20日,我們已經累計記錄到22種猛禽共5285只,分別來自文井江鎮大坪村都統巖、懷遠鎮富強村晴霞山兩個監測點。”四川龍門山猛禽監測與保護項目負責人余歡介紹。

都統巖地處山原交界要沖,獨特的地理位置形成強烈上升氣流,成為遷徙猛禽的天然“高速公路”。“這股‘無形之力’,是猛禽遷徙的‘免費汽油’。”余歡解釋道。這里不僅是中亞-南亞和東亞-澳大利西亞兩條候鳥遷徙路線的重疊地帶,更是監測生態健康的“天然實驗室”。

2025年春季,都統巖創下單日觀測3211只猛禽的紀錄。截至目前,該監測點已記錄到遷徙猛禽35種,年過境量超2萬只,黑頸鶴、黑鸛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也時有現身。

靴隼雕
猛禽作為食物鏈頂端的物種,是生態系統健康的“精密指示器”。“蛇雕、鳳頭蜂鷹等珍稀物種對棲息環境要求極為苛刻,”一位資深觀測者表示,“它們需要完整的食物鏈、潔凈的水源和安全的飛行通道。”

崇州以“四山一水五分田”的自然肌理,為這些“挑剔的旅客”提供了理想驛站。境內記錄有國家一、二級保護野生動物58種、保護野生植物19種。這片山水何以贏得萬鷹信賴?答案深藏在崇州持久的生態治理實踐中。
制度創新
織密生態保護網
崇州構建起“市、鎮、村”三級林長體系,創新建立打擊野生動植物非法貿易部門聯席會議制度。“通過林長制,我們將保護責任壓實到每個山頭、地塊。”崇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森林資源管理科副科長朱焱輝介紹。

在《加強全域鳥類保護工作方案》指導下,“林長+警長+執法員+護林員”的聯合巡護模式應運而生。多部門在大熊貓國家公園崇州片區等重點區域構建“空天地人”一體化監測網絡,形成“山上有人巡、路上有人管、天上有人看”的嚴密格局。

剛柔并濟
執法宣教雙管齊下
強有力的執法為生態保護筑牢防線。崇州連續開展“清風行動”等專項執法,刑事立案3件,處理違法人員8人,收繳非法飼養和販賣的國家保護鳥類11只。與此同時,財政資金連續8年支持野生動物收容救護,已成功救護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60余只。

在“鐵腕”執法之外,崇州更注重培育生態自覺。連續三年打造的“大坪觀鳥賽”品牌活動,融合猛禽觀測、生態市集與自然教育,吸引全國愛好者參與。這種“在觀鳥中了解保護,在參與中形成認同”的模式,讓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生態價值
從綠色資產到發展動能
崇州森林覆蓋率超42%,公益林面積達41.8萬畝。2025年5月,四川省首筆公益林補償收益權質押貸款在崇州落地,成都農商銀行向村集體經濟組織和林農授信500萬元。“以前公益林是‘沉睡資產’,現在成了融資的‘金鑰匙’,”一位合作社負責人感慨道。

與此同時,崇州在全省率先開展縣域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2020年至2022年,全市GEP價值量增長77.81億元,增幅達10.4%。在白頭鎮五星村、榿木河濕地公園通過碳匯交易獲得20多萬元收益,讓村民親眼見證“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

和諧共生
觀鳥經濟賦能鄉村振興
都統巖的“鷹河奇觀”催生了獨特的“觀鳥經濟”。近年來,到此觀測猛禽的愛好者達上千人次,帶動當地民宿、餐飲與特色農產品銷售。文井江鎮大坪村借勢發展“鳥類友好型”生態文旅,打造融合觀鳥競技、生態市集、自然教育的多元場景,讓“生態美”與“百姓富”同頻共振。

夕陽西下,最后一批猛禽消失在遠山的輪廓中。觀鳥愛好者收拾裝備相約明日,山下村莊亮起溫暖的燈光。猛禽的遷徙路線,丈量著崇州的生態高度;它們的羽翼之下,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城市畫卷,正在龍門山麓徐徐展開。

崇融深度報道組
編輯|余霞 王佑涵
圖|媒資庫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