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從救助到賦能,愛爾眼科可持續公益模式助力基層眼健康發展
“現在我能清晰地看見這個世界,這都要感謝國家的好政策,感謝山南愛爾眼科醫院醫護人員的辛勤付出,是他們給了我第二次光明!”
近日,在西藏自治區山南市隆子縣扎熱鄉莊那村,村民康卓在山南愛爾眼科醫院術后復查時,緊握醫護人員的手,激動地說。
此前,康卓被白內障困擾一年多,視物不清、生活受限。受制于身體狀況和經濟條件,她始終未能接受手術。幸運的是,“光明工程·白內障復明”項目的到來,為她送來了希望。
這位藏區老人重新擁抱清晰世界的故事,正是愛爾眼科服務于白內障慈善救助的一個縮影。
該項目由國家鄉村振興局與國家衛健委共同發起,由中國鄉村發展志愿服務促進會具體實施,聚焦中西部農村患者救助。在全國1161家合作醫院的支持下,每年都有數十萬名農村白內障患者“重見光明”。目前,項目已覆蓋全國2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290多個地級市、2000多個縣(區),累計為67萬余名困難白內障患者提供手術資金補助,有效減輕了家庭醫療負擔,廣受社會好評。2021年,“光明工程·白內障復明”項目榮獲“中華慈善獎”。
在中國鄉村發展志愿服務促進會的統籌下,100余家愛爾眼科醫院與多家公立、非公醫療機構攜手,用專業力量為困難患者送去光明。

山南愛爾眼科醫院專家正在為康卓做手術
如今,愛爾眼科的慈善救助服務也早已突破“白內障”這一單一病種,邁向“全生命周期、全病種關懷”的新階段,為多個公益項目提供了專業的服務支持。“健康視界盡收眼底”項目精準救助全國眼底病患者;“你是我的眼”項目讓1900余例角膜盲癥患者重獲光明;“重塑心靈之窗”計劃幫助先天眼部畸形患者擺脫病痛。
一張覆蓋全人群、全病種的眼健康公益網絡,正逐步形成。
聚焦人才:讓“救助”走向“賦能”
康卓接受治療的山南愛爾眼科醫院,被譽為“海拔最高的眼科機構”。高原嚴酷的環境與薄弱的醫療條件,讓當地眼疾高發。如何讓公益從“短期救助”走向“長效共建”,關鍵在于人才培養。
2023年,愛眼公益基金會聯合遼寧省慈善總會、愛爾眼科醫院集團共同發起“遼寧省基層眼科診療能力提升工程”,聚焦鄉鎮衛生院與村衛生室,通過“捐贈設備 + 醫生培訓”的方式,從軟硬件兩方面賦能鄉村醫療體系。在此過程中,許多基層醫生成長為“能進行基礎診療”的眼健康守護者,讓“賦能式公益”在鄉村落地生根。目前,項目累計投入超1362萬元,建立592個眼健康工作站,發放視力檢測與裂隙燈設備1200余臺,培訓基層醫生846名,累計舉辦3811場培訓與現場帶教,開展6978場科普檢查活動,建立眼健康檔案96萬余份。
2023年,張家口市衛健委與河北省紅十字基金會、愛眼公益基金會聯合簽署“張家口市眼科特色科室項目”協議,為67家基層鄉鎮衛生院和區縣婦幼保健院特色科室的設備配置、美陳設置、人員培訓和建檔工作提供支持。愛爾眼科調度眼科專家,對縣區醫務人員推行“傳幫帶”工作模式,幫助提高基層醫務人員兒童眼保健和視力防控的操作能力和診療能力。
融合共建:攜手各界匯聚醫療救助合力
醫療救助的特殊性,決定了它離不開“資源統籌”與“專業執行”的雙輪驅動。愛爾眼科支持愛眼公益基金會,將企業在眼科領域的專業優勢轉化為可落地、可復制的公益方案,吸引社會各界共同參與,形成全民眼健康的強大合力。
浙江省紅十字會發起的“睛彩中國”浙江行項目,便是這一協同模式的生動案例。項目由湖南愛眼公益基金會捐資設立,專注為省內困難家庭及特殊人群提供眼疾救助,并普及眼健康知識。除2家愛爾眼科醫院外,另有5家公立醫院共同執行,共完成1839例復明手術,執行量占比高達74%,真正實現了社會力量的融合共建。

愛爾眼科專家為“僑愛心·光明行”項目幫扶患者做檢查
在“僑愛心·光明行”等項目中,愛爾眼科專家團隊也深入基層,為患者開展檢查與手術,專業力量成為公益成效的關鍵保障。
愛爾眼科醫院集團董事長陳邦表示,愛爾眼科始終圍繞“健康中國”的戰略目標,持續創新公益路徑,讓眼健康保障覆蓋更廣人群,讓光明照進更多角落。
截至目前,愛爾眼科公益足跡遍及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的300多個地區;幫助150多萬例困境患者重見光明;義診和科普覆蓋近2億人次;向百余家基層衛生機構配備設備,培訓鄉村醫生超6000人。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