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言短意長|我們為何要做《人心,不涼》這組專題?
從10月13日開始到10月29日,半個月的時間,原創專題報道《人心,不涼》已經刊發了10位人物的報道。

本組海報設計:郁斐
網友的留言給了我們很大的鼓勵。
網友說,“人心不涼,這個專題搞得好,很有教育意義!”網友還說:“平凡的英雄,值得銘記。”還有網友說:“人心不涼,中華有愛。”



《人心,不涼》這組專題沒有宏大敘事,也沒有渲染悲情,而是走到英雄的親友身旁,靜靜地傾聽他們講述英雄走后的生活和故事。
傾聽和記錄,也是告慰英雄的一種方式。
我們記錄下來這些故事:
——2020年6月的一天,33歲的解放軍某機步營營長陳紅軍不幸犧牲于一次由外軍蓄意挑起的沖突事件中。至今,陳紅軍犧牲已有5年多時間。截至目前,蘭州市烈士陵園共收到社會各界人士送給陳紅軍的禮物、信件等千余件,到蘭州市烈士陵園祭奠陳紅軍的人數已超過150萬人次。

——2023年8月,原本休假中的周昆訓看到吉林省舒蘭市連續強降雨的消息,決定提前結束休假,返回單位工作。不料一日凌晨,周昆訓趕赴一處汛情嚴重的鄉鎮時突遇洪流、不幸遇難。周昆訓犧牲后,許多網友被這位烈士的事跡打動。一些素不相識的網友自發建起“烈士守護群”,定期為周昆訓獻上鮮花。還有27萬網友關注了周昆訓妻子王佳的自媒體賬號,留下無數的暖心留言。

——2024年8月10日,欒留偉和趙金在河北固安救助落水兒童時,一起英勇犧牲。不同的是,欒留偉身后留下了一家小羊蝎子火鍋店。妻子薛巧艷強忍悲痛,將其掛牌為“欒留偉英雄店”。來自全國各地的顧客用排隊就餐、悄悄留款等樸素方式表達敬意。欒留偉生前就常熱心助人,如今他的精神在這人間煙火中延續。妻子堅守著店鋪與家庭,讓英雄之光匯聚成溫暖力量,在歲月中不斷傳承。

——一位身為獨生子的戰友意外離去,其他35位和他有“過命之交”的戰友接過了守護其女兒的重任,這一守護已持續了21年。這種默默的守護行為亦是一種“英雄之舉”,不計名譽,不計得失。英雄之舉不僅在關鍵歷史時刻,亦在生活點滴之間。

有人可能會主觀地認為,這種主題報道會不會沒有受眾?傳播的數據擊碎了這種“想象”,主題報道一樣有大流量。事實上,這組專題報道有人看,還有很多人看,后臺點擊數據一次次給了我們信心。
僅以“退役軍人去世后,35位戰友陪他女兒長大”為例,該報道刊發當天就登上了微博熱搜榜第二,截至報道發布次日10月22日中午12時,話題總閱讀量達1.3億,多達56家媒體接力轉發報道。《人心,不涼》專題報道有效凝聚了社會善意,為構建積極健康的社會心態提供了正向的情感紐帶,這與澎湃新聞旨在“讓正能量澎湃大流量”的追求相契合。

中共中央關于“十五五”規劃的建議明確提出,深化主流媒體系統性變革,提高主流輿論引導能力。
主流媒體如何提高輿論引導能力?
一位新聞前輩說:“新聞要與人站在一起,而不是與流量站在一起。無論技術如何改變表達方式、傳播渠道和商業模式,關鍵時刻‘我’在現場,秉筆探究真相,破除繭房,內容為王,為讀者提供真實有價值的信息,是新聞人永恒的追求,也是新聞強大生命力之所在。”
《人心,不涼》就是一組來自現場的報道:記者走進英雄親友的家中,有的地方甚至交通相當不便、語言不通。坐了下來,聽了進去,記錄、傳播……
這些故事可以溫暖我們很久。
(作者陳良飛系澎湃新聞政治新聞部總監、港澳臺新聞部總監,高級記者)

設計:王璐瑤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