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cronym id="vwv6e"><var id="vwv6e"></var></acronym>
    2. 午夜福利国产精品视频,中文字幕日韩有码av,av午夜福利一片免费看久久,欧美牲交a欧美牲交aⅴ图片,国产精品亚洲二区在线播放,四虎在线成人免费观看,麻豆国产成人AV在线播放,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网站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情緒經濟視角下的“出片文化”:身份構建與去遠尋視

      郝夢琦(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 碩士研究生)
      2025-11-04 11:40
      來源:澎湃新聞
      ? 思想市場 >
      字號

      2025年10月3日,科普中國的微信公眾號發布了一篇題為《“出片式旅行”,正在毀掉當代人的假期?》的文章,10月7日人民日報的微信公眾號對這篇文章進行轉載,該文章具有大量的閱讀、點贊和轉發量,顯示出網友對出片與旅游意義的關注。作者竇媛媛表示:“旅行最動人的風景不在取景器中,而在我們與世界真誠相遇的目光中。”引人深思的是,這樣的一種論調并沒有得到網友的一致認同。支持作者的網友的意見如,“最好的風景不應該留在相機里,而應該留在腦海里”,“為了拍照忽略了旅途的各種美好是舍本逐末的行為”。部分網友的反對意見是,“旅行的意義就是讓出行的人開心就好”,“拍照留念也是開心的一種表達方式”,“可是沒有照片,腦海里的畫面會模糊”。首先,出片為目的的旅行和感受意義為目的的旅行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在一個人的生命歷程中,這二者為主導的旅游方式都可能會出現。其次,哪怕在以同一個目的為導向的旅游經驗中,另一種目的也可能在不經意間達成。比如,以與朋友相處的景德鎮陶瓷旅行中誕生了“人生照片”,在出片為導向的旅行中產生了與自然風物的深層契合。

      旅行自拍

      尼爾·波茲曼(Neil Postman)在《娛樂至死》(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中提出了媒介即隱喻的判斷。該論斷延續了麥克盧漢的“媒介即訊息”的思考,揭示了電子媒介是一種系統,圍著組織和分配的系統產生了某種話語的結構。高速移動互聯網與社交媒體平臺的發展為出片實踐提供了技術支撐與內驅動力。目前學界對出片研究的結論是:出片文化的流行不僅是媒介塑造的結果,也是個體通過媒介去反思媒介社會與回應(answer back)社會加速進程的能動實踐。本文將從青年自身的主體偏向與價值認同入手,選取7位熱愛拍照打卡的青年進行深度訪談,并結合上海、蘇州、南京等熱門旅游城市的實地考察,分析青年如何通過拍照的經驗獲得情緒舒緩與情感聯結的。此外,在訪談過程中也發現存在著個體喜歡拍照打卡但并不將照片分享至社交平臺的特殊樣本,此類群體喜歡與親密朋友的現實聯系但不喜歡在社交平臺上留痕,為研究出片文化實踐注入了新的視角。

      一、情緒經濟下的出片文化

      瑞典地理學家托斯特恩·哈格斯特蘭德(Torsten Hagerstrand)在20世紀60年代建立時間地理學,該學科根據時間資源的分配和空間位置的交匯來分析個體的行為和互動。戴維·哈維根據在其理論基礎綜合了生活敘事學指出:可以將個人的經歷理解為“時間-空間中的生命之路”,這個說法兼具時間的貫通感與空間的立體感,它“開始于日常的各種運動程序,擴大到一生中不同階段的各種遷移運動”。【1】自拍反映了個體生命的主要陣地從附近擴展到遠方,以及真實空間與數字空間的混雜。“與世界相關聯的是人造物品、人手的產物,以及在這個人為世界中一切居住的人們之間發生的事情。”【2】通過將精修圖發布至視覺媒體平臺的行為,我的形象成為某種公共空間的一部分,吸引他人的注意力和情緒反饋。

      出片是數字時代與平臺社會的重要現象。2020年后,在節假日旅游并將精修圖片分享至以微信為代表的社交平臺的隊伍愈發壯大。2025年,國內對出片文化的研究成果陸續涌現,2025年5月,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唐可巍和張彥在《青年沉迷“出片”的困厄與開解》一文中指出個體出于幻想完美、經驗完美與觀看完美的邏輯加入出片實踐,并指出青年渴望通過身份占有、時空占有與照片占有來緩解對自我價值的深層焦慮,出片無助于青年建立自我同一性。2025年7月,北京師范大學的丁漢青教授在《年輕人為何執著于“出片”》一文中從公眾的內在需求與行動模式、技術可供性、資本介入三個方面分析出片文化的流行原因。本文對8位了解出片文化的個體進行采訪,以下是被采訪對象的情況:

      表1:受訪對象編碼信息

      編號

      出生城市

      工作或學習地址

      背景

      訪談方式

      F1

      安陽

      蘇州、上海

      初中老師

      現場訪談

      M1

      咸陽

      西安

      大學老師

      現場訪談

      F2

      安陽

      西安、上海

      碩士研究生

      現場訪談

      F3

      慶陽

      上海

      碩士研究生

      現場訪談

      F4

      銀川

      北京、西安

      大學老師

      現場訪談

      M2

      齊齊哈爾

      西安、北京

      碩士研究生

      現場訪談

      F5

      無錫

      南京、上海

      碩士研究生

      現場訪談

      F6

      太原

      上海

      碩士研究生

      現場訪談

      出片實踐一方面得益于旅游景點的數字化轉型與平臺化實踐,旅游景點將“出片”“該地等你來打卡”為宣傳手段,游客的到來為當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促進旅游景點管理水平的提升和配套設施的完善,以南京鐘山風景區為例,該風景區包含了梧桐大道、明孝陵、美齡宮、靈谷寺等景點,“電瓶車小哥”將游客從入口送到不同景區。除了平臺與景區的推動外,出片也是個體尤其是青年自身選擇并積極參與的結果,以蘇州園林為例,“江南煙雨”對北方人有天然的召喚力,受訪者表示:“去看看園林和博物館,圓了我的煙雨江南夢。”(F1)選擇打卡地、在社交網絡上瀏覽其他人的成片與反饋、和朋友約好出行、選擇合適的衣服、化妝、精修,這些步驟是將照片發布至社交平臺的必要準備。受訪者表示:“我女兒和我講過,網絡和平臺為生活帶來了很多驚喜。從篩選物品、湊滿減、下單、瀏覽物流到最后簽收、打開包裹,拿到令人滿意的商品讓人倍感快樂。我想拍照出片也一樣如此。”(M1)同時,針對部分群體追求出片但不發布的行為模式,本文提出的問題是:性格、境遇與反饋的不同如何影響出片實踐?本文采取實地考察與深度訪談的方法,將出片文化放在情緒經濟的視域下,以“媒介即隱喻”為理論切入點,關注電子媒介將語境營造為共鳴并重塑現實的過程。

      二、自我關照的鏡子與情緒打氣筒

      戴維·哈維(David Harvey)以“時空壓縮”(time-space compression)審視了資本主義積累的過程,并將“拼貼社會”視為資本生產方式的轉移,而非新的社會的文化征兆。【3】時間和空間以及我們對它的體驗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發生重大變化,因而激起了后現代主義的轉折。情緒和思想的“去私人化”(deprivatized)和去個人化(deindividualized)消除了共同世界的開放性:“人都變得徹底私人化了,也就是說,他們既被剝奪了觀看和傾聽他人的機會,也被剝奪了被他人觀看和傾聽的機會。”【4】有數據顯示,很大比例的中國城鎮居民心理呈現亞健康狀態,較高比例的中國城市青年群體面臨著情緒焦慮問題。【5】加速社會的個體承擔著更多壓力與責任,如何調節心態與情緒就顯得尤為重要。

      2025年6月17日拍攝于上海市輔德里公園

      拉康的三界理論由弗洛伊德的自我、本我、超我的人格三分理論發展而來,指的是主體運用象征符號為界限將世界分為實在界、想象界和象征界。該理論描述了符號界先于主體的存在,表明實在的不在和語言于人的外在的狀況。現實實在(actual entity)需要通過一系列融入群體與社會的實踐來證明自身的社會價值。人要到符號界中去彌合與象征界的分裂,進而實現自己的欲望、確立自己的身份。受訪者表示:“我看到別人在朋友圈發一些出門游玩的照片,也想為自己拍一些好看的照片。”(F2)我想樹立怎樣的形象、我具有的可能性都是在不斷地探索中完成的。出片是集體沖動影響下的個人行為,個體對是否要加入出片隊伍也有自己的考量。“我和朋友組合起來就是有美麗的衣服、會拍照、會提供情緒價值的隊伍。之前我穿的衣服都很日常,拍照后才知道我穿吊帶裙還挺好看。”(F5)三界理論揭示了出片行為后復雜的心理動因。個體一方面留戀著想象界(Imaginary Order)的虛幻形象,又謀求著象征界((Symbolic Order)的身份認同。管健指出,情緒經濟具有消費虛擬化、產品數字性、心理補償性、行為符號化的特點。【6】與“拍照搭子”一同出片的嘗試是青年群體創建“共享的價值符號”的嘗試,為個體提供了自我關照的鏡子。社交平臺上不同時期的照片宛如鮮活的檔案庫,受訪者表示:“通過這些照片,我能看出哪個時期的我狀態最好,并督促自己管理身材,更好地照料我自己。我并不追求白幼瘦,只是我體型偏胖,減肥也會讓我更健康,不那么邋遢。”(F2)出片在結果上指向分享美照,但該行為可以達到關照自身、親近自然,與同伴溝通等多種目的。受訪者表示:“研究生以后,感覺同學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能和兩三個好朋友一起吃頓飯、聊聊天,也能拍出來好看的照片,何樂而不為呢?”(F3)

      三、在高度理性化狀態中重返自然

      從傳統社會中的生命時間到現代社會的鐘表時間的演進中,個體披布上新的生活質地與時空感受,從直接生產者轉變為工資勞動者。【7】在與本源性時空的分離以及不斷漂泊、面對新變的生命體驗中,現代社會的個體普遍感受到被拋于天地間的孤獨、生命易逝的脆弱與自我實現的焦慮。海德格爾指出,操勞由尋視引導,以勞作為主要任務的個體的尋視圍繞著工件世界中的上手之物,“尋視本質上是有所去遠的尋視,……它離開切近上手的東西而趨向遙遠陌生的世界”。【8】

      “欣賞自然美,總是混雜著這個被工具化和被肢解的世界上的單獨主體的患難經歷,帶著憂郁癥與厭世的標志。”【9】阿多諾對自然美受到壓制的判斷的論述綜合了海德格爾與席勒的思想。被工具化的世界中誕生了海德格爾的被拋境況(Geworfenheit),自然為了開采資源的目的而被擺置出來;被肢解的世界意味著“天人合一”“拈花一笑”的古典世界及其價值體系被打破,人的完整性也被肢解了。社會的理性化與工業化再次喚起群體對情緒的關注和對自然的向往。

      當我們生活于文化的高度理性化狀態時,對感性的尊重與重新喚起不僅意味著人的全面復歸,更說明了人的存在本身的目的和意義。從這個意義上說,海德格爾強調“詩意的棲居”就不僅是對傳統意義上的哲學反思,更是現代意義上的人性化固守。【10】

      山水“關乎著在朝和在野、出世與入世,以及文人的品格與氣節等諸多觀念和立場,成為復雜的文化與精神復合體”【11】。山水之游和俯仰之姿代表著中國人體驗生命和感悟大道的方式,表現了人存在于世無需證明的自由和適性從心的應然性。出片流行也受到與自然合一、隱逸田園的文化傳統的影響。元代陶宗儀的《南村輟耕錄》中記載了這樣一個充滿詩意的典故:“林逋隱居孤山,畜兩鶴,縱之則飛入云霄,盤旋久之,復入籠中。逋常泛小艇,游西湖諸寺。有客至逋所居,則一童子出應門,延客坐,為開籠縱鶴。良久,逋必棹小船而歸,蓋嘗以鶴飛為驗也。逋不娶,無子,鶴子梅妻。”【12】在復興發揚傳統文化的方針引領下,國風也吸引了越來越多不同年齡階層的個體的加入。出片也重新發現了傳統文化、建筑、裝飾、習俗的魅力,提供了商業增長點,使青年自發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和弘揚者。受訪者表示:“我看陳都靈的《貴女》時喜歡上了明制漢服,希望后續有機會拍上一套。”(F5)

      自然又表現為萬物,美就在這萬事萬物上顯露出來,人的性靈于其中卷舒開合。我生于天地間,承擔著使其他存在物實現其自由的責任,其他生命自由的實現正充盈著我的自由。受訪者表示:“我五行缺木,在自然環境中會感到身心舒暢,也暫時屏蔽掉了必須要完成的任務和無法解決的困擾。”(F2)不被打擾的自然之旅為個體提供了前進的“緩沖帶”。自拍的行為取代了拍攝時人與情境的融合,也引發了一些學者對出片的反思。“手機先吃”“手機先看”說明電子媒介代替了人的感官獲得了對場景的第一手資料,而人們能否在拍照打卡獲得捕捉到意義呢?王羲之在《蘭亭集序》中已給出了答案:“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最高的視聽享受并不在于外物對感官的充斥,而在于我與外物的交互感應。以出片為宗旨的游玩也在某種程度上阻礙了澄懷觀象的可能。“人與境偕”是無法被某種姿勢所代表的,難以在以打卡為目的旅行中獲得。

      四、情緒經濟下的象征性社會互動

      在象征性社會互動與傳播的理論視野下,文化是人類以象征符形式來表現的繼承性觀念體系。象征性社會互動正是人與人之間通過傳遞象征符合意義而相互作用和影響的過程,其功能是為了賦予行為動機和確定行為取向。文化普遍被認為是對那些無法回避的現實的一種具體化的反應,一種與之打交道的制度化方式。人們圍繞著象征符的公共演出行為是一種具有象征意義和特定目的的文化行為。“私生活的貧乏源于他人的缺席;就此而言,私人無法顯現,從而他存在就如同不存在一樣。”【13】受訪者表示:“我沒有熟人圈子和事業,生活沒有支點。我很羨慕身邊有些朋友能在年輕時創業、工作或留學。拍照能找點事情做,讓生活有點色彩。拍一套美美的照片也能讓我有出行的動力,要不然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御宅族了。少年心氣為不可再生之物,年輕的時候多出去看看吧。”(F2)

      對色彩、樂趣、審美、幸福感的追求以及緩解焦慮、愉悅自己的消費導向催生了情緒經濟。“情緒經濟是基于情緒消費逐漸形成的一種經濟模式,是指以滿足消費者情感需求為目標的經濟活動,以情感體驗為核心動力的經濟形態。”【14】

      2025年9月26日,三麗鷗上海宏伊國際廣場店。

      “痛包”“三麗鷗系列”“小馬寶莉卡”“哪吒周邊”在青少年群體中頗為流行,是情緒經濟的直觀顯現。谷子經濟(Goods Economy)也引發學界的關注,樂晶、王兆銘指出:“商業資本也通過符號增值的方式不斷挖掘青年們的消費欲望,最終走向一種亞文化消費主義。”【15】年輕消費者對能夠提供情緒價值的商品有較高需求。對于Z世代消費者而言,他們愿意“加碼”買單的商品具有精神意味。

      在象征性社會互動與傳播的視域下,意義交換的前提是交換雙方必須有共通的意義空間,這個空間中的個體有接近的生活經歷和文化背景,對傳播中所使用的語言、文字等符號含義有共通的理解。出片實踐在根本上是維系與特定他人的情感與意義空間的手段,目的是構建或拓寬這樣的意義空間。受訪者表示:“我以為美圖分享會給我帶來更多的交流機會,后來發現朋友圈的分享并不會吸引比我身份或資歷更高的人的關注,就減少分享了。提高自身才是王道。”(F2)并非熱愛拍照打卡的人都會將照片發布至社交平臺,這一點發現補充了出片研究中的缺口。受訪者表示:“現實對我來說沒有那么重要,我喜歡虛擬世界,比如網文,我不喜歡把自己的近況分享到社交平臺上。”(F1)同時,人們對照片的精致度的追求根據個人對“為什么拍照”以及社交平臺的功能的理解的不同而有所區別。受訪者表示:“我喜歡為朋友們拍照,照片為我們留下那一瞬間,我不在乎照片是不是完美的,只要它是生動的,有意義的,那就夠了。”(M2)也有受訪者表示:“拍照發朋友圈對我來說就是記錄生活,我不在乎在別人眼中是美是丑,別人喜歡與否對我的生活沒有影響,敢發朋友圈也是一種勇氣。”(F4)

      五、結論

      技術世界中個體對自然的親近也帶有自我療愈的價值尋求。在時空壓縮與社會加速的背景下,出片折射了社會比較機制的流行下青年深層的身份焦慮。“情緒經濟的消費并非來自消費者特定的客觀消費需求,而是為了彌補某種心理缺失,從而表現出較強的補充性消費動機。”【16】個體試圖以“精修圖片”來展示自身的高價值、良好的生活狀態與穩定的情緒,這正是個體在現實生活中缺乏支點的代償方式。在象征性社會互動的理論視角下,在共通的意義空間中,個體才能獲得意義交換。可以進一步推出的是:具備這樣的意義空間是出片所追求的身份確認實現的基礎。不是所有見證出片的個體都會加入到“出片”的行列中,這也證實了青年群體并非對某一流行事物從眾跟隨,而是具有獨立思考能力。受訪者表示:“我不會來這個地方拍照,因為這并不是現階段我的核心需求。我需要睡覺。”(F6)在全民自媒體的環境中,出片是個體尋覓儀式感、與他人建立關系、與環境發生聯系的主動選擇。

      人工智能技術高度發展的背景下,現實社會與網絡社會緊密交織,擬態環境愈發演變為人類選擇和行動時的唯一參考。出片的流行既是受到平臺和商家推動的,也由于各個環節與工種的完善更容易實現。“我在某某地很想你”的打卡行為體現了消費者與平臺資本的雙向互動。對出片的追求會使得完美自我和完美影像的幻象難以直面真實的自我和平淡的生活。“一生要出片的中國女人”的流行語從側面說明了出片在某種程度上是個體將自身構建為生活中的強者的身份的嘗試。加入到出片隊伍中的個體也對這一行為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進行反思,充斥著精修圖片的網絡環境讓精致美等于注重形象的精英階層,將喜歡素顏的個體被視為低魅力、低價值人群,從而使“原生的臉”在網絡中消失了。“有時候男朋友會讓我發照片,我會問他已經在一起這么久了,難道我長什么樣你不清楚嗎?我了解到別的朋友在戀愛過程中也有這樣的問題。我認為人的魅力不是靜態的精修照片所能概括的,而在于情境。一個人在不同的情境中她的表現力是不同的。”(F2)

      重要的不僅是真實面容在網絡中的消失,而且是深度和真實在現實中的消失。生活不是九宮格的表演,而是充滿著拼搏的汗水、競而未得的失敗和永失吾愛的遺憾。意義無法從光鮮亮麗的展示中得出,而在于我們為夢想付出的每一個瞬間。儀式感在每一個重要的時刻,也在于用心生活的每一天,在于接受生活本身的陰晴圓缺。人生無法“開美顏”,是用一生從見山見水到“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再到“見山仍是山,見水仍是水”的修行的過程。我們無法從別人的目光與評價中找到真正的自己與前進方向。“在現代世界中,公共贊賞空洞地、每天以越來越大的數量被消費著”【17】,以至于當贊賞達到一定限度,它也不能有效地支撐主體的精神世界了。突破完美自我身份和完美生活影像的解決之道在于:認識到長久的力量與情緒支撐在于人本身的才能,真正的生活在于對人的潛力的發掘。

      注釋:

      1 (美)戴維·哈維.后現代的狀況[M].閻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265.

      2 (美)漢娜·阿倫特.人的境況[M].王寅麗,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34.

      3 (美)戴維·哈維.后現代的狀況[M].閻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282.

      4 (美)漢娜·阿倫特.人的境況[M].王寅麗,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39.

      5 數據參見艾媒網:《2025—2029年中國情緒經濟行業:情緒經濟崛起,從功能消費到情感共

      鳴的商業新賽道》,https://www.iimedia.cn/c102-0/106951.html,2025年10月24日訪問。

      6 管健.“情緒經濟”:展現消費新場景[J].人民論壇,2024,(06):86-89.

      7 (德)馬克思.資本論[M].郭大力,王亞南,譯.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9:530.

      8 (德)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M].陳嘉映、王慶節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8:267.

      9 (德)西奧多·阿多諾.美學理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97.

      10 易存國:影視文化[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4:14.

      11 高世強.山水精神、山水影像與山水行動[J].藝術評論,2023, (01):8-20.

      12 陶宗儀.南村輟耕錄[M].

      13 (美)漢娜·阿倫特.人的境況[M].王寅麗,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39.

      14 蔡依彤.從Jellycat品牌談情緒經濟下的毛絨文創設計策略[J].絲網印刷,2025,(15):77-80.

      15 樂晶,王兆銘.青年新消費主義:“谷子經濟”的發展脈絡與文化機理[J].中國青年研究,2025,(09):5-14.

      16 張夏恒.情緒經濟的內涵詮釋、現實價值與發展路徑[J].河南社會科學,2025,33(10):46-53.

      17 (美)漢娜·阿倫特.人的境況[M].王寅麗,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38.

        責任編輯:龔思量
        圖片編輯:張穎
        校對:丁曉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我国产码在线观看av哈哈哈网站|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韩国| 亚洲一区二区日韩综合久久| 无码AV无码免费一区二区| 午夜福利理论片高清在线| 无码av中文字幕免费放| 日本久久99成人网站| 日本精品aⅴ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色噜噜| 亚洲精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线区|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四区黄色| 亚洲成人免费一级av| 国产在线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伊人久久大| 中文字幕无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不卡| 日韩有码中文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级av| 免费人成网站视频在线观看| 性动态图无遮挡试看30秒| 又黄又刺激又黄又舒服| 欧洲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韩国| 祁门县|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 成在线人永久免费视频播放|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日韩|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偷系列| 无码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超级va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自拍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日韩中文字幕| 国产一区二区午夜福利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4婷婷| 欧美性猛交xxxx免费看| 国产蜜臀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区欧美区综合区自拍区| 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 西西444www高清大胆| 国产福利酱国产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