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切爾諾貝利禁區發現藍色狗!40年演變狗群基因已變異,是再次進化了?

“切爾諾貝利的狗狗”(Dogs of Chernobyl),是隸屬于CFF的一個公益組織,2017年成立。
從那時起,該組織就在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禁區附近照顧生活在這里的流浪狗,包括投喂、打疫苗、絕育、驅蟲等等。
前段時間,該組織正在進行絕育工作,在抓狗的過程中,遇到了3只全身皮毛是“藍色”的怪異狗狗。
據負責人表示,切爾諾貝利禁區發現藍色狗尚屬首次,這周才有的,之前沒發現過。
這讓工作人員很困惑:“它們到底發生了什么?”

在“廢墟”努力生存的狗狗們
1986年4月26日,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了史無前例的災難。
此后,核電站30公里范圍內的區域被稱之為“切爾諾貝利禁區”,住在這里的人們被緊急撤離后,這一片區域已有近40年時間無人居住了。
由于事發突然,又緊急,人雖然撤離了,但人們沒有帶走自己心愛的寵物,其中就包括寵物狗,它們被留在這一片危險區域自生自滅。

本以為它們不會有活路,在高輻射下會變成各種“怪物”,并痛苦死去。
但生命總會創造奇跡,這些狗狗不但活了下來,而且還活得不錯,以廢墟為家,在這里繁衍生息,數量也很可觀。
截止到目前,在人為控制的情況下,整個禁區里預估還有1000只流浪狗,確切來源尚不清楚,但科學家認為大多是之前撤離時人們留下的寵物犬后代。
這樣的環境中,狗狗數量如此之多,科學家們是很詫異的:它們是怎么生存下來的?
于是,就有科學家對這些狗狗進行了全基因組掃描,2023年3月將成果發布在《犬類醫學與遺傳學》上。
根據研究結果來看,科學家們在這些狗狗基因里發現了近400個“異常點位”,其中有52個基因“可能和接觸核污染”有關。

而且同樣是流浪狗,生活在反應堆附近的狗群(至少302只),和居住在切爾諾貝利禁區附近的狗群,基因也是有差異的。
這意味著,在這里生活的流浪狗基因確實發生了變異。
很多人將這種“變異”描述成“超能力”,認為這就是它們活下來的關鍵原因,讓它們對輻射、重金屬和污染有免疫。
(注:科學上對這個說法是有爭議的,反對的一方認為,流浪狗基因變化,是否全部由輻射導致未可知,是否對其生存帶來正向影響也不確定。唯一能確定的是,在這種環境中,基因變化了。)

那這一次變藍,是否也是變異導致呢?
目前來說還不能確定,但根據現有的觀察來看,“藍色狗”看起來很健康,皮膚沒有潰爛,也很活躍,很有可能是接觸了化學物質導致變色,和輻射無關。
為了驗證這個猜測,該組織正在想辦法抓住藍色狗進行檢查。

最后
事實上,流浪狗不是切爾諾貝利禁區唯一一個被發現擁有“超能力”的生物。
事故發生后不久,禁區里就出現了專門“吃”輻射的真菌,它的特點就是,哪里輻射強長哪里,而且長得還很大很快,因此有人稱之為“核仙菇”;
隨后科學家發現生活在那里的狼,對高輻射水平也有了一定抵抗力,“進化”出了抗癌基因;生活在切爾諾貝利附近的蠕蟲,也被發現有對輻射免疫的超能力;樹蛙為了適應這里的環境,由原來的“綠皮”轉變成了“黑皮”。
除此之外,生活在這里的動物似乎也越來越多,有歐亞猞猁、野豬、金雕、棕熊、歐洲野牛、普氏野馬……

“切爾諾貝利的狗狗”組織,也沒有想到流浪狗生活在這里會如此“順利”。
該組織成立的初衷就是希望狗狗能過得更好,過去切爾諾貝利禁區環境惡劣,沒有人類,也沒有醫療支持,污染還多,因此普遍認為這片區域不適合狗狗生存,主動殺死它們又會良心不安,所以只能讓它們絕育,盡可能讓它們的“狗生”能過得好一些。
甚至還花了很多時間和金錢成本,將切爾諾貝利狗狗帶離輻射區,送到其他地方撫養。

絕育的狗
然而發展至今再回頭看,發現流浪狗“現在的家”其實沒有那么糟糕,反而比很多地方——有人生活的地方,要活得自在。
因為這,有的生態學家還會自嘲:對動物來說,任何負面影響都比不上人類的威脅,即便是面臨高輻射水平。
潛臺詞就是,人類才是動物發展最大的障礙!
原標題:《切爾諾貝利禁區發現藍色狗!40年演變狗群基因已變異,是再次進化了?》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